徐文平 方勇 早年,在我縣威坪一帶流傳著造新房子“偷脊桁”的傳統。意思就是說造房子的所有材料都是經過正當手續取得的,唯一正中間的棟梁(脊桁)必須是“偷”來的。 一個“偷”字令人費解。難道修得起房子就買不起一根脊桁?非要偷不可?這倒不是。據說是木匠師傅出的主意,再追根問底說,是魯班先師首先提出的。傳說魯班師傅一次給人家做房子出了一次失誤事故:將一根用于做脊桁的木頭鋸短了,任憑他怎么聰明也想不出什么瞞天過海的辦法,只好在夜里去偷了根木頭抵了上去才完事。后來這屋子里竟出了個大人物,說是用偷來的脊桁做屋會出人才。于是,人們便都效仿“偷脊桁”這個做法,后來竟蔚然成風。時間一久,這“偷脊桁”還真偷出了一個程序和一個規律。 大凡建房子的這戶人家稱之為“東家”。這東家首先會請一個有文化的人選擇一個起屋蓋瓦的好日子,俗稱“黃道吉日”,然后東家把這個“黃道吉日”告訴要聘請的木匠,再由木匠組織人力在這個“黃道吉日”前夕做好這幢房子的所有屋料,唯留一塊中間的正脊桁暫且不做,待到天黑“東家”帶領木匠等一幫人上山去“偷樹”(實際上是白天看好的一根樹木)。將樹木砍倒后,趁天黑人不知鬼不覺地抬回家,放在“做馬”上,連夜趕制完畢,放在做馬上一直不許著地。待到第二天“黃道吉日”起脊桁時,才披紅掛綠在眾人擁簇下和鞭炮聲中抬到新屋正堂中,待候“黃道吉日”的正時辰。這時木匠師傅開始主持竣工慶典。他以這根正脊桁為主題,從魯班先師講起,從天講到地、從仙講到神,再又講到人,說“東家”有眼力選了塊好屋基,然后再講到這根正梁(正脊桁)是世上少有,來之不易的棟梁之材,真可謂是魯班師傅砍,魯班師傅做;劈得四方方,刨得放豪光。說得天花亂墜,神乎其神。這時新屋里圍觀者暴滿,主持人便趁人眾之際大顯身手,什么撒柏籽(百子)撒五谷,說盡美語吉言和所謂的利市話,贏得聲聲喝彩。在達到高潮時問“東家”要富還是要貴?“東家”便和眾人一齊答道:富貴都要!他道:好!富貴雙全萬萬年!隨著他的話音一落,鞭炮四起,一陣喧嘩中正脊桁騰空而起,被拉上正脊。這時鞭炮聲響個不停,如此熱鬧場面非“起屋”莫屬。 從如此的慶典中不難看出“偷脊桁”是有意識的。一個“偷”字卻顯得可喜可嘉、可敬可賀。俗話說物以稀為貴,傳統中說各料齊全只缺一根正梁,正粱出在何方,出在南京紫金山,古樹大又長,正好做正梁……這是何等地珍貴、何等地神,讓人聽了拍手稱妙。這才引出興師動眾大慶大典。舊時一個人一生一世可能只造一次房子,在古代也很難得,俗稱“做世事”。故在竣工時十分隆重地舉行慶典活動,招來眾多親戚朋友恭慶賀喜。然而,以“偷” 視為奇、視為珍貴。實際上這個“偷” 是有文章的。有的是事先講好的,有的是在偷脊桁樹時放上適當的錢;有的是在次年的春季到被偷的樹根旁種上幾棵樹苗等等,以不同的形式形成一個合理的“偷”行為。這種“偷”因此也不會引起什么糾紛和反感,也體現了鄰居的和睦和社會的和諧。這種風俗習慣一直流傳到今天房屋結構發生根本變革的鋼筋水泥結構時,才完全終止。 編輯王建才程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