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臨深溪,不知地之厚也。”出自《荀子·勸學》,意思是:不登上高山,不知道天是多么高遠;不走進深谷,不知道地是多么深厚。這句話啟發我們要注重實踐,實踐出真知。眾所周知,在外匯市場中,想成為贏家,技術是退居其次的,交易的核心是倉位資金管理、風險控制和交易策略。而贏家之所以能夠賺到錢,就在于99.8%的輸家不執行倉位資金管理、風險控制、交易策略。其中的重中之重——倉位資金管理往往容易被人忽略掉,原因是交易賬戶的倉位控制往往在上升市中令人很不爽,因為它縮小了收益。表面看會暫時使得總收益落后,然而,它卻是一劑行走江湖,居家旅行的必備良藥,甚至是保命丹。 其實,這個就好比清朝的皇帝永遠要留上幾百萬兩銀子,做最后的過路過河費。換句話說,留下最后的保命錢,再去沖吧。進可攻退可守,后方一旦穩固,怎么折騰都勝算大了,了不起就退回關外。換句話說,在外匯市場只要能長期生存下去,不怕賺不到錢。倉位資金管理的意義就在于此。 一.為什么要控制倉位呢? 從消極的角度講是為了控制風險總量,特別是控制意外事故。即使是你看對了行情方向,也選了個比較好的建倉進場點,但市場總免不了出現小概率的意外事故。 MBG Markets要提醒投資者和交易員們,千萬別忽視小概率事件,因為不管你成功多少次,一次意外事故,就能讓你10年都白干。在風險投資領域,眼睛必須牢牢地瞪著那5%致命的意外事故,只有100%確保它不會威脅我們生命時,再放手去博取收益。控制好倉位資金是最基本控制風險的方法。 二.倉位資金管理方法主要有以下幾種1.漏斗倉位管理法 初始進場資金量比較小,倉位比較輕,如果行情按相反方向運行,后市逐步加倉,進而攤薄成本,加倉比例越來越大。這種方法,倉位控制呈下方小、上方大的一種形態,很像一個漏斗,所以,可以稱為漏斗形的倉位管理方法。 2.矩形倉位管理法 初始進場的資金量,占總資金的固定比例,如果行情按相反的反向發展,以后逐步加倉,降低成本,加倉都遵循這個固定比例,形態像一個矩形,可以稱為矩形倉位管理方法。 以上兩種倉位資金管理的優缺點如下: 優點:每次只增加一定比例的倉位,持倉成本逐步抬高,對風險進行平均分攤,平均化管理。在持倉可以控制,后市方向和趨勢判斷一致的情況下,會獲得豐厚的收益。 缺點:初始階段,平均成本抬高較快,容易很快陷入被動局面,價格不能越過盈虧平衡點,處于被套局面。同漏斗形方法一樣,越是反向變動,持倉量就越大,當達到一定程度,必然最終全倉持有,而價格只要一旦向反方向變動少許,就會導致爆倉。 3.金字塔倉位管理法 初始進場的資金量比較大,后市如果行情按相反方向運行,則不再加倉,如果方向一致,逐步加倉,加倉比例越來越小。倉位控制呈下方大,上方小的形態,像一個金字塔,所以叫金字塔形的倉位管理方法。 優點:按照報酬率進行倉位控制,勝率越高動用的倉位就越高。利用趨勢的持續性來增加倉位。在趨勢運行中會獲得很高的收益,風險率較低。 缺點:在震蕩市中,較難獲得收益。初始倉位較重,對于第一次入場的要求比較高。 三.如何控制倉位? MBG Markets認為下列幾條是必須堅持的: (1)激進者的日內交易總倉位資金不得大于5%;跌勢總倉位不得大于10%;平衡市不得大于30%;當然在出現單邊趨勢時,可以根據自己的風險承受力選擇重倉; (2)單個交易品種的倉位永遠不得大于30%; (3)加倉總數不得超過3次。 控制倉位損益率,是決定交易能否成功的又一個關鍵。首先是止損問題,不知道止損,死扛硬扛的人當然會被市場淘汰,但知道止損的人估計也有很多人被淘汰,因為止損就意味著犯錯誤了,如果不斷地犯錯誤,哪有不被淘汰的? 所以,核心問題不在于你知不知道如何止損,而在于你必須把止損放在你的全部交易策略中去運用。 重倉、滿倉、不斷加倉會使自己的操作資金承擔過大的風險,這種賭徒式的操作方式只能導致兩種結果:要么暴利,要么爆倉。從而使交易者由于心理極度的恐懼,在行情還沒有到達指定的止損位置時,就匆匆平倉出局。從而導致整個操作變形,或由于恐懼從而放棄一個原本良好的操作系統。 交易是一種在收益和風險中尋求平衡的學科,我們既不能一味使用重倉,也不能一直使用輕倉,而在該輕的時候輕,該重的時候重;不但要有定性,還要有定量,這樣才能指導實際的操作。隨著交易系統和盈利多少不斷變化交易的倉位,這才是倉位資金管理的精髓。 |
|
來自: 追夢文庫 > 《資金管理倉位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