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的歷史上,有著名的“十大高僧”,他們道行高深,傳播佛教文化,受到人們的敬仰。 一、支道林 (314年—366年),本名支遁,以字行,俗姓關,是東晉著名的高僧和佛教學者,宣揚“即色本空”思想,為般若學六大家之一。從小受家庭環境影響,便對佛理有所造詣,曾隱居余杭山,專心研究經書,他的風度和學問受到王羲之、謝安、孫綽、李充、許詢等人的高度贊許。與龍樹菩薩相媲美。 二、法顯 (334年—420年),是中國佛教史上的一位高僧,他不僅是中國第一位到海外取經求法的大師,而且還是杰出的旅行家和翻譯家。將佛教文化引入中國,對中國的文化產生了極大的影響,他主要是取經和翻譯,也是佛教從印度傳入中國的一個關鍵點和轉折點。 三、鳩摩羅什 (344年—413年),博通大乘小乘。精通經藏、律藏、論藏三藏,并能熟練運用,掌控自如,乃三藏法師第一人,是翻譯學鼻祖,語言學大師。是世界著名思想家、佛學家、哲學家和翻譯家。其譯經和佛學成就前無古人,后無來者。著名弟子有道生、僧叡、道融、僧肇,合稱“什門四圣”。 四、菩提達摩 (?年—536年),原名菩提多羅,后改名菩提達摩,是中國禪宗的創始人,民間習慣尊稱達摩祖師,開創東土第一代禪宗傳佛心印,達摩在中國始傳禪宗,“直指人心,見性成佛,不立文字,教外別傳”。佛陀拈花微笑,迦葉會意,被認為是禪宗的開始。 五、智顗 (538年-597年),俗姓陳,字德安。是中國佛教天臺宗四祖,世稱智者大師、天臺大師。智顗廣弘教法,創五時八教的判教方法,發明一念三千,三諦圓融的思想,成立天臺宗的思想體系。他成為中國佛教宗派史上第一個宗派——天臺宗的始祖,也是實際的創始者。 六、玄奘 (602年~664年),唐代著名高僧,法相宗創始人,被尊稱為“三藏法師”,后世俗稱“唐僧”,與鳩摩羅什、真諦并稱為中國佛教三大翻譯家。貞觀元年一人西行五萬里,到達印度佛教中心那爛陀寺取真經,前后十七年,遍學了當時大小乘各種學說。被世界人民譽為中外文化交流的杰出使者,其愛國及護持佛法的精神和巨大貢獻,被魯迅譽為“中華民族的脊梁”,世界和平使者。 七、善導 (613年—681年),凈土宗第二代祖師。 善導大師念佛時,常有光明隨口而出,被認為是 阿彌陀佛的化身。 他弘揚凈土法門 30 余年,提倡專念佛號,往生凈土。對后世凈土宗影響巨大。《觀經四帖疏》,于八世紀時傳入日本,日僧法然依該書創立日本凈土宗,并尊善導大師為高祖。 八、惠能 (638年-713年),為中國禪宗六祖,惠能大師目不識丁,但是他領悟能力超強,弘揚“直指人心,見性成佛”的頓教法門。奠定了曹溪禪在禪宗的地位。被譽為東方三大圣人之一。 九、一行 (683年~727年),本名張遂,是中國著名的佛學家和天文學家,一行的著作,以《大日經疏》為其密教思想的代表作,對于胎藏界和金剛界兩種密法都有繼承,而重點弘傳胎藏界密法,又在天文歷法方面做出突出貢獻的密宗傳人。 十、法 藏 法藏 (公元643--712年),華嚴宗實際開創者,宗內稱為三祖。本康居國人,其祖父僑居長安,以康為姓。他深得武則天賞識,詔令法藏在洛陽佛授記寺重譯并完善《華嚴經》《密嚴經》《金光最勝王經》《大寶積經》《顯識論》《大乘法界無差別論》等多種經論。 注:來源網絡,僅作分享,如有侵權,告知即刪。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