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曾慶明 曾慶明傳承工作室 1.生活方式 氣虛體質主要著眼調補肺脾腎三臟之氣。 (1)合理膳食:三餐定時,膳食平衡,七八分飽。氣虛之人脾胃功能往往低下,吃不能過飽,補不能過急。胃口小,消化力弱者,可輔以粥食。粥食享“天下第一食養”之美譽,較之硬食更容易被消化吸收,減輕脾胃負擔,補脾益氣效果甚好。因此,可適時喝些粥,或粥里加大棗、山藥、白果、芡實、蓮子等補脾益氣的亦食亦藥之材。 (2)適量運動:如慢跑、散步、廣場舞、太極拳、瑜伽、爬山、踏青等,這些都是從容和緩的有氧運動,能夠調整和加深呼吸,具有較好的養肺氣補脾氣作用,比較適合氣虛體質人群。 (3)少思多笑:《黃帝內經》說“思則氣結”,過思會導致脾氣呆滯,引起氣血不足;過思過怒傷肝,肝屬木,脾屬土,在五行里木克土,如果肝臟不高興,就會遷怒于脾胃,導致脾胃不能很好地化生氣血。所以氣虛體質的人應當謹記放開心懷,開心才能更好地疏肝氣、補脾氣。《黃帝內經》又說“喜則氣緩”,在生活與工作高度緊張的今天,如笑口常開,能使脾肝之氣上升,心肺之氣下降,氣機運行有序,則源源不斷化生氣血,氣虛可望得到改善。 2. 飲食宜忌 (1)白參:從地里挖出來,晾曬干,未經任何加工處理的、依然色白的叫白參,是人參的一種。因為它是曬干而成,所以又叫“生曬參”。白參性味甘平,補五臟之氣,適用于不寒不熱的氣虛證,是呼吸、消化、心血管系統疾病中氣虛證的最常用藥;是病后腎氣不足的王牌藥,是氣虛性“三高癥”必用之藥,更是 50 歲以上常用保健藥。 (2)黃芪:甘苦而溫,是補氣良藥。也能補五臟,治虛損。其特點是走表、走上。比如玉屏風散(黃芪,白術,防風)補肺氣而固表,是防治感冒的效方;參芪口服液與黃芪精,補元氣提高免疫力,用于治防治各種氣虛性慢性病。 |
|
來自: 風聲之家 > 《氣血津液 解毒治燥治痹通經升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