苧麻資料卡片 苧麻(Boehmeria nivea)來自于蕁麻科,苧麻屬。別名天青地白, 野麻, 白麻。 產云南、貴州、廣西、廣東、福建、江西、臺灣、浙江、湖北、四川,以及甘肅、陜西、河南的南部廣泛栽培。越南、老撾等地。生于山谷林邊或草坡,海拔200-1 700米。 據現有史料查考,我國早在公元前14-12世紀,殷墟出土的《卜辭》中就有絲麻的像形文字。 春秋中葉的《詩經》(約公元前6世紀)陳風中有“東門之池,可以漚紵(同苧)”之句。戰國后期的古藉中也有記載。 可見我國苧麻的栽培歷史至少在三千年以上。苧麻于18世紀初先后輸入到歐洲和北美。 現在我國秦嶺以南各省區栽培苧麻甚廣,我國苧麻產量占世界總產量的75-80%。主產區在江西北部、湖南北部及四川中部等地區。 用途 苧麻的莖皮纖維細長,強韌,潔白,有光澤,拉力強,耐水濕,富彈力和絕緣性。可織成夏布,湖南瀏陽及江西萬載等地出產的夏布最為著名。 還可制成飛機的翼布,橡膠工業的襯布、電線包被、白熱燈紗、漁網、制人造絲、人造棉等,與羊毛、棉花混紡可制高級衣料; 短纖維可為高級紙張、火藥、人造絲等的原料,又可織地毯、麻袋等。藥用:根為利尿解熱藥,并有安胎作用; 葉為止血劑,治創傷出血;根、葉并用治急性淋濁、尿道炎出血等癥。嫩葉可養蠶,作飼料。種子可榨油,供制肥皂和食用。 開頭 苧麻屬下有不少種類的植物,遇到的這個苧麻也未曾開花。便偷個懶,不去細細分辨具體種。借苧麻這個屬名學習一番,想來這個屬下的許多種用途是共通的。 上面的用途取自植物志,還未曾查閱文獻。便找到了他的諸多用途,苧麻雖其貌不揚,也幾乎遍地都是。卻也不似加拿大黃花,空心蓮子草那般肆意生長,惹人煩心。 因為苧麻是有用之物,但不是說上述兩種雜草毫無用武之地。只是缺了發現和探索,也就不能變廢為寶了。近日倒也閑暇,看了看甄嬛傳。 里面竟是各種蜀錦,云錦,衣著華麗。卻未見這苧麻,我是喜歡棉麻的。我們來學習關于苧麻的知識。 我們在聊植物的同時,我可否也偶爾聊一聊有趣的電影和電視劇呢?回顧之前,到底是太局限,畫地為牢,一心繞著植物,不懂世事。 說話也如淳常在一般不加思索,在毫無知覺的情況下惹了他人不舒服。一如吃飯的時候,我們說起老鷹能拎起300斤重的東西,我傻不拉幾接了一句,哇,能同時抓起兩個陸師兄。 我們看著劇里面形形色色的人,有的人讓我們覺得很舒服,有的人卻讓我們看著不舒服。反省反省,或許自己也如劇中人一般,也讓了旁人不舒服。倒是該好好修身養性,有則改之無則加勉呢。 麻類纖維 我國麻類品種較多,紡織上常采用的麻類纖維有苧麻、亞麻、黃麻、大麻、劍麻、羅布麻、紅麻、苘麻等。 苧麻屬蕁麻科苧麻屬,是多年生草本植物,宿根可持續多年。苧麻地上莖稱麻莖,麻莖由地下莖發芽長成。 叢生或散生,呈圓筒形,表皮為淡綠色或深綠色,莖高一般為1-2米,最高可達3米左右。 成熟的麻莖,從外向內可分為表皮、皮層、韌皮部、形成層、木質部和髓六部分。我們使用的苧麻纖維存在于韌皮部內。 麻莖生長很快,苧麻單纖維是苧麻紡織的基本單位。苧麻單纖維很長,一般可達60-250mm,是植物纖維中最長的。 苧麻纖維細度是苧麻纖維品質優劣的主要指標,一般以脫膠后的單纖維支數來表示,單纖維支數愈高,說明纖維愈細。 苧麻纖維 在不同的品種和栽培條件下,苧麻纖維的細度有顯著差異。同一品種同一年內三季麻的纖維支數也有很大差別,一般以頭麻的單纖維支數最高,二麻次之,三麻最低。 三麻與頭麻的纖維支數相差有500支左右。同一麻株不同部位纖維的單纖維支數也不同,一般是梢部纖維支數最高,中部次之,基部最低。 且原麻纖維越長的品種,基部、梢部纖維的單纖維支數相差越大,最高相差可達1000支以上。 苧麻歷史 苧麻纖維是一種古老、優美、具有文化內涵的纖維,在我國天然纖維紡織發展史上占有重要的歷史地位。 湖南省長沙市馬王堆漢墓出土的素紗嬋衣,其領、袖部份均為精細苧麻織物,距今2700多年。 《詩經》記載:“東門之池,可以漚苧”,說明2600多年前的周代,就已用自然發酵方法加工苧麻。 三國時吳國陸機的《毛詩草木鳥獸蟲魚疏》中記載苧麻“宿根地中,至春日生,不歲種也”。 不歲種也,是說苧麻是多年生草木植物,不需要每年重新栽種。這時苧麻的特性就已為人們所認識,積累了種麻經驗。 據史料記,江西是我國苧麻夏布生產最早的地區,南北朝的南朝,江西的手工業取得較大的進步,桑麻紡織業得以發展。 麻紡織技術也很先進,“亦有夜浣紗而且成布者,俗呼為雞鳴布。”江西是我國苧麻四大主要產區之一,苧麻種植加工歷史悠久,源遠流長。 早在2600多年前的春秋戰國時期,江西古越族先民就已經開始從事苧麻耕種和使用手工織布。 江西夏布“輕如蟬翼,薄如宣紙,平如水鏡,細如羅絹”,曾被歷代列為貢布,成為皇室和達官貴族喜愛的珍品,蜚聲海內外。 湖南瀏陽市的夏布在我國苧麻紡織史上占有相當重要的地位。瀏陽夏布以苧麻為原料,經過手工精細加工成紗,采用立式陡機或臥式平機用手工土法織成。 傳統的工藝分撕麻、績麻、絡紗、牽梳、織造、漂染、踩光等工序。其漂染的方法尤為獨特,純粹用瀏陽河水漂洗,將原色夏布用石灰水加堿蒸煮后于河中反復漂洗干凈,晾于河灘而成。 瀏陽夏布織造精致,輕薄細軟,涼爽透氣,適宜于夏季穿著,涼爽舒適,易洗易干,越穿越白,還具有防霉的特點。 早在明朝,瀏陽夏布就聞名于世,商賈爭購。并被列為朝廷貢品,“歷來有杭州紡綢換瀏陽夏布之說”。 夏布生產 夏布生產是一種古老的手工生產技術,并沿用至今,它是一種古老的文化與技術。 一般是將剝來的苧麻刮去表皮后,立即就“打熱水”浸濕,然后晾到河灘上去曬,并不斷潑以河水,綠色苧麻即利用河水的天然堿性,反復三天,越淋越曬越白。 苧麻曬干至白色干麻以后就可以績麻了。在韓國、日本我們的夏布仍然受到青睞。 夏布在韓國 每年的夏布出口量為200萬匹左右,在韓國,一些有身份的上等人,不乏穿價值幾千乃至上萬元一套的夏布“韓服”,是一種尊貴身份的象征。 一般平民也有不少人穿著粗制的夏布衣褲,用夏布制作成的床上用品和裝飾產品也深受歡迎。 在韓國的韓山也有苧麻夏布這一古老產品的生產,韓山的苧麻夏布潔白如玉、高貴優雅,如蜻蜓翼般細膩挺拔,堪稱夏季服衣料之首。 在韓國的舒川每年還會舉辦一次苧麻夏布文化節,旨在向世人廣泛宣傳韓山的苧麻夏布。 活動包括苧麻時裝表演,游客親自嘗試紡織苧麻夏布,苧麻服裝和傳統韓服展示會,苧麻服裝試穿活動,苧麻時裝設計公開展,優秀苧麻產品評比會,織苧麻布演示及學學做做,苧麻研討會等。 豐云鶴教授 豐云鶴教授是我國近代苧麻紡織史上一個非常重要的人物,她是我國化學家和麻類纖維專家,畢生致力于麻纖維的研究事業,創立了苧麻化學脫膠和苧麻纖維變性技術。 她去歐洲深造,并帶去祖國的竹子、高梁稈、稻草以及麻纖維等原料,利用柏林人造絲機械實驗工廠的設備,苦心鉆研,只用了兩年的時間,從草素纖維的漿粕中抽出了人造絲。 回國后,她又發明了“先酸后堿,二煮一漂或二漂”苧麻化學脫膠工藝。在重慶建立麻紡工廠—西南化學工業制造廠。 用她發明的苧麻化學脫膠工藝,大量生產代棉的“云絲”(精干麻)產品,為解決抗戰時期人民穿著問題,作出了貢獻。 苧麻紡織工業布局 第一,苧麻紡織生產向以原料產地為中心集群規模發展,如湖南省沅江市、漢壽縣蔣家咀鎮,四川省大竹縣、達縣,原料和紡織加工具有集群優勢,形成了從苧麻脫膠、紡紗、織造的產業鏈。 第二,是以核心企業為中心的苧麻紡織生產輻射發展,如安徽省的銅陵市,以銅陵華源公司為核心形成了苧麻脫膠、紡紗、織造的輻射發展。 第三、以加工為特色的集群發展,如湖北省荊州市荊州區,形成了以苧麻織造為特色的生產基地,咸寧市形成了以苧麻混紡紗為特色的生產基地。 結尾 關于苧麻的知識和內容,能夠找到的資料很多很多。迫于篇幅限制,下次再拍到好看一些的苧麻,我們繼續學習。 看完夏布的介紹后,到是有幾分蠢蠢欲動。原本只顧著那些嬌艷美麗的花朵,卻發現這普普通通的苧麻也是花朵。 而且這花朵啊,還可以做成衣服著在姑娘身上,開出不同的模樣。真真是美麗極了,一如那穿上夏布的姑娘。 苧麻不開嬌艷的花,這一開啊,便是永恒,不隨歲月而凋零,帶著些古色古香的美,誰來將她拾起呢? 參考文獻: (1)我國苧麻紡織工業歷史現狀及發展 成雄偉(中國麻紡行業協會苧麻專業委員會,北京10000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