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思熟慮說的是中年人 太多中年人帶著沉重的面具 不肯摘下來 只有少數有勇氣的人 敢于面對真實的自己 不斷前行 不斷蛻變 不斷成長 直到看到 自己最真實的模樣 孔子自述自己:十五而有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隨心所欲,不逾矩。一個人最自由的狀態就是在生活中隨心所欲不逾矩了。 這是一種巧妙的平衡,只有心懷慈悲的智者方能處理兩者的微妙,才能調和看似不可能的矛盾之處。 如我們所見,一個隨心所欲的人不一定大膽,不過是無知者無畏。一個不逾矩的人,不一定規矩,只是沒有犯錯的勇氣和資本。 所以,不要去考驗人性,因為人性根本經不起考驗。反之,要去淬煉自性,唯有真實且勇敢的人,才敢拿自己開刀。 這不僅僅是冒險,而是你要有開刀之后割肉療傷的智慧,不然就容易像那到處炫耀傷口的小猴子,因為過多的關注,傷口難以愈合。 扯遠了說回來。我總對成年人的勇氣懷幾分敬畏,因為不是所有人都能從生活的泥濘中拔出腳來,再勇敢前行的。 了凡先生是這樣的人,所以他改變了命運的走向。而今天,作者也將告訴你,你也可以。若果你足夠真實,足夠勇敢,也足夠堅持。 守得住花開見月明。那個見到月亮的人,一定是你。 今天分享的是隨心所欲不逾矩非常中規中矩的學習感悟,文品如人品,這就是我喜歡翻閱文字的原因。 他的文章,但愿你會喜歡。 《了凡四訓》,是明代袁了凡先生于七十歲高齡,回顧一生的總結,親身經歷,實踐改造命運的精華。 他通過“立命之學”、“改過之法”、“積善之方”、“謙德之效”家訓,告誡他的兒子袁天啟,認識命運的真相,明辨善惡的標準,改過遷善的方法,以及行善積德謙虛種種的經驗,讀后使人豁然開朗,信心倍增。 更加幸運的是,我們讀到的是時牧先生《禪解了凡四訓》,融合了儒釋道之精華,的的確確是本凈化人心、提升道德觀念、不可多得的傳世好書。 從了凡先生的命運中,我們看到,多做善事,種善因,可以改變命運。 而且,“一息尚存,彌天之惡,猶可悔改”,“一念猛厲,可以滌百年之惡”。 改過之法,積善之方,謙德之效則是了凡先生開出的改變命運的三劑良藥。改過之法首先要端正改過的態度,所謂發恥心、發畏心、發勇心,然后要明白改過的方法,便是從事上改,從理上改,從心上改。 曾子說"吾日三省吾身",只有有了恥心,才能夠主動的去反省自己的行為。 發畏心則是告訴我們要有一顆虔敬之心,發勇心則是教導我們要當機立斷,改變以前的種種不端,從現在開始,反省自己,用道德約束自己,不給錯誤以任何可乘之機,勇猛精進,過則無憚改。 積善之方則用十個小故事,告訴我們積善能夠改變命運的道理,了凡先生很強調的兩點就是積善要出于至誠之心出于利他之心,否則就是假善、小善。 謙德之效的內涵則顯得更為明了了,“滿招損,謙受益”,生活中我們的行為太滿,我們的欲望太滿,我們的態度太滿,我們的心太滿。而這也是現代社會浮躁不安的根源所在。 所以我們要時刻提醒自己學問上要虛懷若谷,認識到自己的鄙薄;處世上要禮讓三分,得饒人處且饒人;精神上也要保持一種永不滿足的精進之心,不斷完善自己,做到更好 《了凡四訓》告訴世人,人的命運是可以改變的,改變的方法就是要多積善行,多培養善德。 真的很感謝老師向我們推薦了這本書,了凡先生的每句話都是在鞭策我,提醒我要時刻的反思自己,常在有時思無時,莫在無時思有時,發恥心、畏心、勇心,多行善事,多積德行,從而改變自己的命運。 了凡先生的每句話,放在今天來看,也無不是對于浮躁的現代人的諷刺與警戒,我會把這本書推薦給更多的人,讓更多的人能夠聽到了凡先生的諄諄教誨。 戒驕戒躁,多行善事,砥礪德行。 讓我們這個社會更友愛,更和諧。 ![]() ![]() 所謂活著并不是單純的呼吸,心臟跳動也不是腦電波,而是在這個世界上留下痕跡。要能看見一路走來的腳印并確信那些都是自己留下的印記,這才叫活著。 對不起 請原諒 謝謝你 我愛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