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加聚會,免不了各種被勸酒。 從「不喝不給面子」的威逼,到「多喝喝酒量就練出來了」、「紅酒美容」的利誘,實在讓人難以招架。 酒量真的可以練出來嗎?混著喝更容易醉?解酒藥真能解酒嗎? 今天就來聊聊喝酒的傳說和真相。 酒精只是把血流轉移到了皮膚處,所你覺得暖和了;但實際上,酒精反而會讓身體變涼。 血液是帶著熱量的,血流量越大,通過皮膚流失的熱量就越多,大量喝酒,相當于使勁兒散熱。保暖?南轅北轍啊。 冬天暢飲之后,更要注意保暖啊~ 肝臟,是代謝酒精的最主要部位。 如果你說的「酒量」,是指肝臟代謝酒精的能力,那么很遺憾地告訴你,這個能力不大可能練出來。 肝臟代謝酒精的主要工具是「醇脫氫酶」,這種酶的數量主要取決于遺傳。 雖然隨著喝酒次數和量的增加,對酒精的耐受能力可能會提高:比如剛開始,喝一點就有歡欣感;喝多了,這種感覺就會減弱,要增加飲酒量才行。 但這種耐受跟肝臟代謝酒精的能力是兩回事。喝更多的酒,只會讓體內積累更多的乙醛,造成更大的危害。 有人說,喝酒臉紅,說明酒氣從皮膚散出去了;這樣的人其實酒量更好。 恰恰相反,上臉是「中毒」的表現。 酒精進入體內后,先由乙醇脫氫酶代謝為乙醛;再由乙醛脫氫酶代謝為乙酸。 喝酒臉紅,是因為乙醛來不及降解,在體內累積,導致血管舒張。 所以喝酒容易臉紅的人,其實是乙醛代謝存在缺陷的人。乙醛是明確的致癌物,乙醛在體內滯留越久,對機體損傷就越大。 除了不勝酒力,研究發現,這類人罹患食管癌的幾率也更高 。
藥酒保健、紅酒美容……相比煙,我們對酒這個致癌物,抱的幻想太多了。 但迄今為止規模最大的、關于飲酒和健康的研究已經證實:常年少量喝酒,也會導致嚴重損傷。 藥酒也好,葡萄酒也好,雖然含一些有益健康的成分,但酒水酒水,最主要的成分,還是水和酒精啊~ 形容一個人酒量好,常說「喝酒如喝水」;但酒跟水的差別還是很大的,首先體現在熱量上。 酒有熱量,而且可能非常高,每克酒精可產生將近7Kcal的熱量。 而且,酒精還會影響脂肪代謝。 酒精和脂肪同時存在時,身體會儲存無害的脂肪,優先利用酒精,以便將它除去。「啤酒肚」,一點不冤枉啤酒。 所以,應該說,喝酒如喝油才對。 首先,喝醉是過多酒精造成的,而不取決于喝酒的方式。 不過,如果混的是香檳、啤酒這類帶氣泡的酒,可能更容易醉。 氣泡進入胃,就像給胃里打氣,使胃內壓力增加,從而幫助酒精通過胃粘膜進入血液,讓人醉得更快。 類似的,把碳酸飲料摻進酒里,也會起到同樣的效果。 想稀釋酒精,不如直接放冰塊、兌糖水,或者邊吃邊喝。 茶和咖啡都含咖啡因,可以讓人清醒。醉酒后來杯濃茶,只是讓一個昏睡的醉酒者,變成一個興奮的醉酒者而已。 「解酒」的真正含義,是加快酒精從體內消失的速度。 杯酒落肚,除一小部分經由肺和腎排出外,大部分的代謝發生在肝臟。 1.多喝水、多排尿,可以增加隨尿液排出的酒精,但這個量非常有限。 2.肝臟處理酒精的能力,主要取決于兩種酶的活性,但目前還沒有哪種物質可以提高它們的活性,加速解酒。這也解釋了為什么只有時間能讓人恢復清醒。 所以你能做的就是:睡一覺、多喝水。 一杯蜂蜜水、甘蔗水之類的,雖然對加快酒精代謝沒什么幫助,但能補充水分和糖分,緩解不適。 市面上的很多所謂「解酒藥」,成分多是各種維生素和礦物質。肝臟分解酒精會消耗大量維礦物質,特別是B族維生素、維生素C。對長期喝酒的人來說,為了保證營養均衡,適當補充一些沒啥壞處; 但它們并不能加快酒精代謝,更不能減輕酒精對身體的危害;如果因此放開大喝,就更不可取了。 不能指望事后,但事前——提前進食還是有幫助的。 禁食會影響酶的水平,使得酒精代謝率大大降低。胃里充滿食物,可以減緩酒精吸收速度;邊吃邊喝,也可以減緩喝酒速度,讓你少喝些。 當然,最簡單粗暴的方式,還是: 能拖就拖,能賴就賴 能不喝就不喝,能少喝就少喝 大哥,杯下留情! 編輯 | 山楂 設計 | 柚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