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好茶,有講究,各茶類,不相同; 泡對了,揚香氣,顯茶香,滋味足。 六大茶類沖泡要素一覽表: 泡茶要講究三要素,即:投茶量、水溫和沖泡時間。 六大茶,究竟要怎么泡? 泡綠茶,玻璃杯,最適宜,賞茶形,觀茶舞。 水溫度,八十多,不高也不低,保留茶本味。 開水泡,會變黃,茶香也會隨之揮發殆盡。 不悶泡,更鮮爽。 具體說來,綠茶的沖泡,最核心的就是要保住“鮮”。 沖泡綠茶,講究的是脆嫩的顏色和清新的口感,綠茶最怕的就是高溫。溫度一旦過高,綠茶中多酚類物質和維生素C容易遭到破壞,綠茶所獨具的鮮美,清爽的口感就會大打折扣。 除此之外,高溫沖泡過的綠茶,色澤會變暗,茶湯變黃變混濁。 手法上,綠茶一般采用中投的手法沖泡。 泡黃茶,見單芽,水溫度,同綠茶,不可高,如銀針。 遇大葉,則隨意,用開水,味更香。 黃茶的沖泡方法因種類差別,也會有所差異。在泡單芽類黃茶時,沖泡手法與綠茶相同,水溫是關鍵。 大葉黃茶的沖泡手法則與紅茶類似。用開水,快出湯不能悶。可選擇口大的茶具,散熱透氣好,投茶量可以適當的少一點,讓茶葉在容器內充分舒展,有較寬闊的透氣空間,不至于悶壞。 ![]() 泡黑茶,水溫高,才醇厚。 第一泡,是潤茶,去陳味,顯茶香。 第二泡,入正題,慢慢品,至無味,亦可煮。 在黑茶的沖泡過程中,醒茶尤為重要,醒茶分兩步,干醒和濕醒。這兩步做到位,泡茶就成功了一半。 黑茶一般都會經過長時間的陳放,在陳放過程中,茶葉會產生堆味、陳味、以及其他的一些雜味。因此泡之前需要醒茶來去除雜味。 干醒:先將黑茶置于干燥、通風處幾天。再將其放入透氣性好的的紫砂或紫陶罐中儲存數月。 濕醒即潤茶 :沖泡時,第一泡需快速出湯,舍棄不要,即為濕醒。經過兩步醒茶之后,從第二泡開始,便都是精華了,可慢慢品用。 ![]() 泡烏龍,工夫泡,小口小口慢慢飲。 水高沖,香氣揚,茶味顯, 可開水,不怕燙,茶味濃,韻味足。 烏龍茶可謂是講究最多的工夫茶。烏龍茶品種極多,口味各異,對待每一種烏龍茶,都需要講究不同的沖泡方法。 小壺配小杯,是功夫茶沖泡時的標配。沖泡前需要溫杯燙壺,沖泡時講究高沖低斟,最大限度保持茶香茶味。 烏龍茶不怕燙,而且一定要用沸水沖泡,才能是茶香完全釋放出來。 其中,根據烏龍茶的形態,可以簡單的歸納一下普適的沖泡方法: 條形茶的沖泡要點:即沖即出,即泡即飲; 顆粒形茶:沖泡時間可比條形茶稍長一點,可等到茶葉完全舒展之后,再快速出湯。到四泡以后,為顯茶香,沖泡時間需稍微遞增。 ![]() 泡白茶,水溫高,舒展好,茶舞動,茶香顯。 老白茶,沸水泡,最醇香; 先沖泡,后煮飲。 泡白茶之前,需得先分清白茶的老嫩。 白牡丹、白毫銀針等嫩茶,為保持其鮮嫩和甜爽的口感,不宜用沸水,一般90度左右的沸水即可,沖泡時間也不宜過長,大約在30秒最佳。 普通白壽眉、白牡丹等則可用沸水沖泡。其中沖泡白牡丹的時間要比壽眉的時間稍微短一些。而那些存放了 3年以上的老白茶,不僅可以沖泡,還可以煮飲,別有一番風味。 ![]() 泡紅茶,可蓋碗,可大杯,散熱好,聞茶香,細細品。 水溫度,八九十最適宜, 開水泡,易苦澀,溫太低,泡不盡。 具體來說,泡紅茶時,水的溫度要控制在適宜的高溫,這樣不僅可使茶葉營養成分被溶解出來,還能保證茶葉不會過于苦澀,影響口感。 用90度左右的開水沖泡,3到5分鐘即可,高檔的工夫紅茶可泡3到4次,仍有余香;而稍微不那么好的紅碎茶,泡1到2次即可丟棄。 當然這些沖泡方法適用于一般情況,但不是嚴格的標準,茶友們可根據自己的喜好而定。 喜歡喝濃一點味道的,可以相對增加投茶量。茶葉較嫩的,水溫也可適當降低。 一般情況下,沖泡白茶、黃茶、綠茶使用玻璃杯最佳,可便于觀賞。 喝對茶才能喝好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