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十二年八月十九日,宮廷傳來皇帝的圣旨:剝奪多羅貝勒胤祎的爵位,連降三級為鎮(zhèn)國公。這個消息傳來,舉世嘩然。要知道,胤祎是康熙的兒子,也就是雍正的異母弟弟,是堂堂的皇子,他的爵位起碼是輔國公起步,基本上是貝子、貝勒,混得稍好就是王爺,怎么會突然遭到如此變故呢? 其實,這事情還真不是雍正蓄意打擊。此時的雍正,事務(wù)繁忙,身體也大不如前,要在此時的祭陵儀式無法主持,便讓胤祎和幾位親信王公代勞。在封建社會,代天子主持祭祀,本來應(yīng)該是莫大的榮幸,但胤祎卻拒絕了,而且是兩次都拒絕了。 他的理由也很簡單——有病。可是,胤祎并非處在山高皇帝遠(yuǎn)的邊疆,他就住在京師,有病沒病大家都知道,一個二十多歲的人,不可能平時活蹦亂跳,突然在這個節(jié)骨眼上生病。說到底,這就是抗旨不尊,雍正對他的處理,并不過分。 胤祎為什么要這么做,他沒有解釋過,后人也難以猜測。從他的經(jīng)歷來看,恐怕是被寵壞了。他的母親雖然身份低微,入宮后一直是庶妃,但卻是清代大書法家高廷秀的女兒。高廷秀官位不高,書法成就很高,曾經(jīng)被任命為鑄印局大使,就是評價和選擇皇宮印璽的官員。 胤祎是康熙四十五年出生,此時康熙皇帝已經(jīng)五十多歲了,老來得子自然看得很重。尤其是年長皇子的爭斗,讓康熙煩不勝煩,對這些不諳世事的孩子更是珍愛??滴跷迨迥觊_始,11歲的胤祎就每次都隨駕參加木蘭秋圍,一直持續(xù)到了康熙六十一年皇帝駕崩為止。不是所有的皇子,都有如此殊榮,可見康熙非常喜愛胤祎。 喜愛到了一定的程度,就成為了溺愛,即便是康熙駕崩之后,胤祎也沒有明白世道已經(jīng)變了。其實,雍正繼位之后,一方面殘酷迫害曾經(jīng)與自己爭奪皇位的兄弟,一方面對其他皇子百般拉攏。胤祎年紀(jì)小,在此前自然沒有得罪雍正,他理所當(dāng)然得到了不少照顧。 比如在雍正四年時,他就被封為固山貝子,在雍正八年時,被封為多羅貝勒。這時候的他還很年輕,毫不費(fèi)力就得到了這些常人無法企及的爵位,自然志得意滿??赡芩緵]有意識到,自己的哥哥并不是忌諱他的身份而給予這些的??滴醯幕嗜?、皇五子、皇八子、皇九子、皇十子、皇十四子的悲慘結(jié)局,完全沒有給他生動的教育。 就是祭陵這點(diǎn)小事,胤祎居然還敢推三阻四,這當(dāng)然讓雍正大為惱火。此后,胤祎自然沒有得到重用。第二年,雍正就駕崩了,可誰都知道胤祎已經(jīng)是雍正所恨之人,他不被允許參加皇帝的喪禮,不能前往乾清宮,在殿內(nèi)行禮。 這時候,胤祎才發(fā)現(xiàn)情況不妙。對于雍正,他自然是沒有感情,哪里愿意祭拜。但是,這是一個信號。因為雍正畢竟是皇帝,失去了祭拜資格,意味著胤祎是無父無君之人,是完全有可能被逐出皇族的。那么,他所仰仗和自豪的一切,都會成為鏡花水月。 胤祎這才苦苦哀求,直到一個月后乾隆才同意他去靈前行禮,而且還讓他恢復(fù)了多羅貝勒的身份。然而,行禮之后,乾隆又做出了一個讓人哭笑不得的決定: 公胤祎乃皇考之弟,有服勞奉事之義,著晉封為貝勒,令其前往守陵……——《清高宗實錄卷三》 也就是說,胤祎不是不愿意祭陵嗎,那就滾過去永久守陵。胤祎不是敢于違逆雍正嗎,那就一輩子為雍正守陵。乾隆的處理,真的相當(dāng)高明,比殺了胤祎還要解氣。從此之后,胤祎就是泰陵的最高長官,直到乾隆二十年去世,一共為雍正守陵二十年,而且一生也就是多羅貝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