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0米作為田徑比賽的主要項目之一,屬于中長跑的一種,在比賽中分為男子1500米和女子1500米,也是田徑的核心項目。 早在1864年的雅典奧林匹克舉行的第一屆現代奧林匹克運動會中就把1500米列入到了比賽中,是田徑比賽的核心項目。 1500米雖說屬于中距離跑,但相比800米來說在訓練和比賽中對運動員的耐力水平、速度耐力水平和專項能力水平的要求上會更高一些,既要求運動員的無氧能力,又要求運動員的有氧耐力,所以1500米可以說是中長跑項目中最難練的項目之一。 有氧能力訓練最為中長跑項目的基礎訓練是十分重要的,無論是800米還是到馬拉松,有氧能力都是支撐運動員完賽,提高比賽成績的關鍵之一,在1500米中更是尤為關鍵。 在三圈多的比賽中,有氧能力不好的運動員往往在過了2圈之后開始掉速,出現體力不好的情況,那么該如何提高呢。 每周至少有2堂有氧能力的訓練課,跑量在10-16公里不等,如果感覺達不到這個量也可以從6公里開始練起,逐漸增加跑量,配速要求不低于自身能力的85%,在跑的過程中要盡量做到勻速跑,對自己每圈的速度有一定的掌控和了解,長期訓練會對運動員的速度感和節奏感有所提升。 1500米對速度耐力的要求是非常高的,速度耐力也就我們所說的平跑能力,在比賽中往往取勝的運動員速度耐力一定是非常好的,通過不停的變換速度和節奏來拖垮其他對手達到取勝的目的。 客觀來說速度耐力水平和中長跑運動員的成績是呈正相關的。眾所周知運動員在運動的過程中會產生乳酸,乳酸的生成量越大,說明糖酵醇解供能的比例越大,無氧能力就越好。 我們這里給大家介紹兩種訓練方法 第一種是有氧訓練和無氧訓練結合的訓練方法,比如在一節訓練中,運動員可以先跑8-12公里之間的有氧跑,按自己體能的80%進行,配速自己調整,跑下來休息10-20分鐘,在進行速度練習,采用組合跑的方式跑100、200、300,速度要求按照自己體能的95%,間歇時間不超過3分鐘,段落在4-6個之間。 第二種就是間歇跑,這也是省隊常用的訓練手法之一,主要的訓練方式就是,先進行4-6公里的有氧跑,配速不要求。在休息10-20分鐘后,跑間歇跑如400米反復跑10-15個,強度按體能95%來進行,間歇不超過90秒、600米反復跑8-12個、強度相同,間歇時間不超過2分鐘1000米反復跑6-8個,強度相同,也可根據自身情況進行適當調整,間歇時間不超過3分半中。 在訓練中,我們要有氧訓練和無氧訓練結合起來,平時可以把有氧訓練最為重心,在臨近賽季的時候在把無氧訓練作為重心,來適應比賽的強度和節奏,來全方面提高自己的能力。 1500米運動等級 
1500米項目特點 1500米是中長跑項目中公認的最難跑的一個項目,運動員既要有800米運動員的無氧能力,又要有5000米運動員的有氧耐力。所以,1500米主項的運動員能力相對比較全面,而且不缺乏天才級的選手。 
現男子1500米世界紀錄保持者奎羅伊 例如:摩洛哥中跑王子.現男子1500米世界紀錄保持者奎羅伊曾包攬2004年雅典奧運會男子1500米和5000米兩枚金牌;多次包攬男子1500米、5000米全國冠軍的.現男子1500米全國紀錄保持者山東名將98跑導師竇兆波;首位衛冕全運會女子1500米冠軍的上海名將98跑導師趙婧以及剛剛奪得2018歐洲田徑錦標賽男子1500米、5000米雙料冠軍的17歲挪威天才少年雅各布。 
17歲挪威天才少年雅各布 1500米訓練特點 800米和1500米都屬于“中跑項目”。如今的800米訓練模式開始慢慢傾向于提高運動員的“絕對速度”,而1500米的訓練模式則依舊傾向于“速度耐力”模式,更看重運動員的耐力水平,也就是運動員的5000米水平,甚至10000米的水平,這是1500米項目發展的趨勢。無論是男子1500米世界紀錄奎羅伊,還是男子1500米全國紀錄竇兆波,兩人的5000米水平都是世界和國內一流的。 
而且,與提高運動員的絕對速度相比,提高運動員的有氧耐力所帶來的專項提高速度更快,雖然有氧耐力的提升未必能直接促進運動員“絕對速度”的提高,但一定會促進運動員“速度耐力”的提高,而“速度耐力”的提升會直接帶動1500米專項能力的提高。例如:奎羅伊和竇兆波都是擅長最后時刻依靠著強大的“速度耐力”一點點拖垮對手而取勝。 
2005年全運會男子1500米決賽“速度耐力”訓練模式,是這么多年山東隊(包括山東下面的基層業余體校)一直采用的1500米訓練模式。近二十年的全運會男子1500米冠軍,除了2001年九運會男子1500米冠軍被甘肅的楊維澤奪得,其他均是山東籍運動員。 1997年八運會男子1500米冠軍宋明友(山東煙臺)2005年全運會男子1500米冠軍竇兆波(山東淄博)2009年全運會男子1500米冠軍孫文利(山東濰坊)2013年全運會男子1500米冠軍張海坤(山東濟寧)2017年全運會男子1500米冠軍駱玉璽(山東德州) 山東隊這套訓練模式的特點是日常訓練注重“以長補短”,偶爾會安排一些400米、600米速度課,但占得比重不多,強度也不高。練員自始至終基本是按主項5000米、10000米的套路來加強運動員的有氧耐力和混氧能力,旨在提高運動員的“專項能力”,從而來彌補速度上的缺陷。例如:兩屆全運會女子1500米冠軍上海名將趙婧,2007年之前是一名400米主項運動員,改為中跑運動員后,訓練計劃的最大改變就是強化了她的有氧耐力訓練。2011年開始,趙婧幾乎包攬國內女子800米、1500米比賽的所有金牌,“速度耐力”的不斷提升也讓趙婧的400米成績達到了53秒的超高水平。 2013、2017兩屆全運會女子1500米冠軍上海名將趙婧如果說山東隊這套1500米訓練模式最大的亮點在于教練員注重運動員“速度耐力”訓練,那么第二個亮點就是教練員在賽前開始強化運動員的“專項能力”。通常,進入賽前20天,教練員開始降低運動員的訓練量,開始增加專項訓練,逐漸加大專項強度。以下為本人參加2001年全國田徑大獎賽(中山站)賽前三周的訓練計劃,希望能夠給想提高1500米專項水平的業余跑友、大學生、高中生、中學生帶來一些幫助,計劃僅供參考。備注:那場比賽,山東隊三位現任98跑教練包攬男子前三【冠軍:竇兆波(3分44秒),亞軍:鄭凱(3分46秒),季軍:本人(3分46秒61)】 1500米賽前三周訓練計劃   1500米長跑的訓練方法:
1、增強耐力訓練。 通常,采用強度不大的長時間持續跑是最有效的方法。 如先進行1500米跑步訓練,再進行2000米跑步訓練,最后進行2500米跑步訓練。如果身體素質好,可進行5000米跑步訓練。 2、增強臂力訓練。 在平時訓練時,如果注意這方面的訓練,就可以避免賽場出現體力不支,手臂無力的狀況了。一般, 有效的訓練方法是站在原地,有規律地擺臂,堅持1個小時。 3、增強腳部力量訓練。 腳部疲勞,會失去前進的動力,而跑1500米,在即將接近終點時,人的腳部已經疲勞到幾乎無法動。 平時訓練時要做這方面的訓練,如通過深蹲跳、跑樓梯等方法來提升腳部力量。 高中生:

男子:


來源 體育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