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史記》中有云:夫春生夏長,秋收冬藏,此天道之大經也。須懂得深藏不露,厚積薄發,光華內斂,有朝一日才能成大器。任環境紛亂嘈雜,只有會“藏”的人,才能不被外界的光怪陸離迷惑,活的淡定且從容。三國李康在《運命論》中說道:“木秀于林,風必摧之;行高于人,眾必非之。”真正聰明的人,從來不炫耀自己的才華,越是聰明的人,越懂得藏起鋒芒。自古以來,鋒芒畢露、自以為是的人,大多都落了個身敗名裂的下場:趙括自以為讀過幾本兵書,便率領趙軍襲擊秦軍,導致長平大戰慘敗,身死人手,直接加速了趙國的滅亡; 楊修自恃有才,便恃才放曠目中無人,多次公開猜測曹操心意,炫耀自己的聰明,最終使得曹操惱羞成怒,招來殺身之禍。作為漢初三杰之一的張良,憑借出色的智謀“運籌策帷帳之中,決勝于千里之外”,為建立西漢王朝立下了不世之功。天下已定,他便功成身退,謝絕封賞,隱居深山,不戀世俗權位。“三杰”中韓信功高蓋主被殺,蕭何民望過盛而入獄,只有張良急流勇退得以保全,壽終正寢。淡泊之士,多為濃妝者所疑;檢飭之人,多為放肆者所忌。君子處此,固不可少變其操履,亦不可太露其鋒芒。”生而為人,不張揚,不露鋒,以謙卑之態處世,以謙卑之態待人,才能走的更遠。藏巧 《三國演義》第二十一回中,劉備假意投降曹操,背地里卻聯系將軍董承,設法除掉曹操。為了消除曹操的疑慮,劉備韜光養晦,每日只知種菜養花,挑水澆糞,向天下人顯示自己胸無大志,無爭霸之心。在與曹操煮酒論英雄時,他也裝出一問三不知,懦弱愚蠢的樣子,使曹操徹底放下了戒心,放劉備出走徐州,這才有了后來魏、蜀、吳三分天下的局面。真正的聰明人,懂得藏巧,不顯山不露水,過于表現自己,反而會成為眾矢之的。 03 藏心 人活一世,就是一個修心的旅程,以一顆清明澄澈的心,淡看世事滄桑。據傳某一年北大開學,一個來報道的新生看見在報名處有位衣著樸素的老人,以為是學校的校工,便麻煩他幫忙照看行李,自己去辦手續。一個多小時過去了,新生才匆匆趕回來,而老人還站在烈日下盡職盡責守著行李。到了開學典禮致詞的時候,新生驚訝的發現,那天幫他看管行李的“校工”——北大的副校長、學界泰斗季羨林先生!季羨林先生在北大任教時,雖被冠以“國學大師”、“學界泰斗”、“國寶”,但是穿著極其樸素,經常被學生當做校工,但是他從來也不生氣,也不辯解,只是笑呵呵的幫助他人。季老常說:“我從不把自己估計過高,我甘愿當一個平凡的人。”季羨林的一生,有順境,有坎坷,也有非人的待遇,但他從未抱怨生活,反而苦中作樂,在《牛棚雜憶》中充滿了幽默和調侃。真正見過世面的人,藏著一顆強大的心,不畏過往,不懼未來,即使生活殘忍,也能坦然接受一切。余生,守一個“藏”,藏鋒守拙,看淡得失,以謙遜之心對待世間萬物。共勉。 作者:聽書君,本文首發:聽書369(ID:tingshu369),用你的耳朵,保護你的眼睛,每日聽名著,讀好文,百萬書友的共讀平臺,美好生活,從這里開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