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看了我的號以后真的很絕望——因為有天賦的孩子實在是太少了,自己家的孩子本來覺得挺聰明的,看了我的文章以后越來越覺得笨了。。。 其實你覺得自己娃笨不是因為看我的公眾號,而是因為他的學業難度慢慢地提升了,考分自然就下來了,和我真的沒有半毛錢的關系。。。 統計表明,人的智商分布呈現橄欖型,特別聰明和特別笨的都挺少,大部分人處于中間。根據正態分布的理論,所有人的智商期望在左右三個標準差范圍內可以囊括99%以上的人群,兩個標準差包含了95%,一個標準差也包括了68%的人,所以大部分人的智商差距并沒有想象的那么大。 最頂尖的數學家毫無疑問都是天才,盡管他們當中有的人并不承認自己是天才,但是是不是天才這事不是說自己是就是說自己不是就不是的。不過在那些優秀的數學工作者和普通的數學家之中,確實有很多智商算不上頂尖的人(當然也不會太低)做出了很好的工作,這又是為什么呢? 我先聲明:我從來不是天賦決定論者,一直以來我的觀點都是天賦決定上限,努力決定下限,天賦很重要,做最好的工作離不開頂尖的天賦,但是如果只是想做好,那么持之以恒的努力可能會比天賦更重要一些。 既然這樣,為什么老賊你看起來似乎只欣賞有天賦的娃,卻很少提欣賞堅持努力的娃? 說出來可能你不信,天賦一般但是努力的娃其實比有天賦的難找多了。 是不是大跌眼鏡?是不是顛覆你的直覺?畢竟天賦是客觀存在,生下來就定好了,努力是主觀因素,似乎只要孩子想努力就能做到的啊? 非也非也,在我看來,努力其實是比天賦更可貴的品質。 人為什么會發明這么多的東西來改善生活?因為想偷懶,好逸惡勞是人的本性。沒有誰生下來是勤快的,辛勤勞動只是為了讓生活過的好,而過的好的標準是什么?啥也不干就能舒舒服服的。 所以說馬克思是真偉大,咋想出辯證統一這么牛叉的詞。你越想偷懶,就得之前越勤快。換句話說,勤快這事是反人性的,只有壓抑住人性,才能釋放人性。 學習這事就挺反人性的。你想想,特別是小學生,一節課45分鐘,說要全神貫注聽講,不開小差,咱不是說一定做不到啊,但是真的能做到的孩子有幾個? 這么多年,這么多的學生,我就沒見過哪個學生從來沒走神過的。一節課里眼神只飄忽那么一兩下的都是神人了,這叫什么?專注。 真的很難啊!不過專注只是努力的一部分。 而努力有多難呢? 咱都是過來人,你的努力有多少成色自己心里沒點B數么?有多少時間是看著努力卻在那邊磨洋工的?有多少次是眼睛在作業耳朵在電視的?為了對抗家長摸電視溫度拿風扇狂吹又是誰發明的? 還有一個,努力還要看方向的。我之前也提到過,有的孩子是真的挺用功,但是用功錯了方向,真的是南轅北轍。比如說一個普娃,走中高考路線,但是沉迷平面幾何,天天找那種很難的平面幾何來說,用不用功? 看起來真的很用功。 但是初中中考難度的平面幾何題目,輔助線三條是上限,再多出題人就要挨批了,你一個以中高考為目標的學生,去搞那么多平面幾何難題,這就是努力錯了方向。 還有的孩子刷計算,一邊刷一邊錯,一邊錯一邊刷,用掉的草稿紙真的很可觀,但是計算能力絲毫沒有得到改善,這種努力有什么用呢?他永遠不會花時間在逆運算驗算上,永遠不會嘗試摸索一條適合自己的運算方法,就是埋頭干,這種努力有意義么? 換句話說,很多的努力,要么是自己覺得努力,要么是無效的努力。真正能做到持久專注且方向正確的努力,現在看來是不是真的很難? 更令人絕望的是,能把有效努力做到極致的,恰恰是那些天分很高的孩子幾乎占了全部。 比你聰明的人還比你努力,真的不是一句空談。 如果你看一些短視頻平臺教你掙錢,你會覺得掙錢這事實在太容易了。比如教你開培訓機構,第一句話就是先招300個學生來,我特么。。。 我要是能招來三百個學生我也知道能掙錢,但是怎么把這些學生招來他就不說了。。。 同樣的,都知道孩子努力踏實對學習肯定有幫助,但是怎么讓孩子才能有效地努力呢? 講真,我帶過的學生,有幾個真的很聰明,但是就是不用功,慢慢就滑坡了;最出色的幾個學生無一不是天賦和努力結合的很好的。唯一一個天賦一般但是努力到位的娃我之前寫過:談談學習中的執行力的問題。 哦,還有一個,那是我在高校教書的時候帶過的一個部隊考學上來的女生,她考學的時候是把復習用書整本背下來了,解析幾何那么長的解答她都能默寫,就這樣考上了軍校。基礎差的真是令人發指,但是她天天追著我問,而且我跟她說的所有笨辦法都一一照做,第一個學期她連滾帶爬及格了,第二個學期考了90多,大二參加微積分競賽拿了浙江省一等獎。 教書二十年,有且僅有這兩個例子,你說我還費那個勁強調努力干啥呢,畢竟大多數孩子連個平方表都背不下來,有那空我還不如找天賦好的娃帶帶得了。 聳肩,攤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