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內經 《黃帝內經》45《異法方宜論》第一講 《黃帝內經·異法方宜論》 黃帝問曰:醫之治病也,一病而治各不同,皆愈何也? 岐伯對曰:地勢使然也。 故東方之域,天地之所始生也。魚鹽之地,海濱傍水,其民食魚而嗜咸,皆安其處,美其食。魚者使人熱中,鹽者勝血,故其民皆黑色疏理。其病皆為癰瘍,其治宜砭石。故砭石者,亦從東方來。 西方者,金玉之域,沙石之處,天地之所收引也。其民陵居而多風,水土剛強,其民不衣而褐薦,其民華食而脂肥,故邪不能傷其形體,其病生于內,其治宜毒藥。故毒藥者,亦從西方來。 北方者,天地所閉藏之域也。其地高陵居,風寒冰冽,其民樂野處而乳食,臟寒生滿病,其治宜灸焫。故灸焫者,亦從北方來。 南方者,天地所長養,陽之所盛處也。其地下,水土弱,霧露之所聚也。其民嗜酸而食胕,故其民皆致理而赤色,其病攣痹,其治宜微針。故九針者,亦從南方來。 中央者,其地平以濕,天地所以生萬物也眾。其民食雜而不勞,故其病多痿厥寒熱。其治宜導引按蹻,故導引按蹻者,亦從中央出也。 故圣人雜合以治,各得其所宜,故治所以異而病皆愈者,得病之情,知治之大體也。 注釋 譯文 黃帝問道:醫生在治療疾病時,生同樣的病,但采用的治療手段不同,結果都治愈了,這是為什么呢?岐伯回答說:這是由于地理環境不同而使它這樣的。 東方地區,是天地之氣開始發生的地方,盛產魚鹽,靠海傍水,當地居民喜歡吃魚和咸味的食物,居處安定,以魚鹽為美食。然而,多食魚會使人體內積熱,過食咸味易傷血液。所以,當地居民大都膚色較黑、肌肉紋理也較疏松,所生之病多為癰腫瘡瘍一類,治療適宜用砭石。因此,砭石療法是從東方傳來的。 西方地區,盛產金玉,地多沙石,自然氣候具有類似秋天肅殺收引之氣的特性。那里的人們依山而居,地高多風,水土的性質剛強,人們不講究衣著,以毛布為衣,以細草為席,而飲食多是些鮮美的酥酪骨肉之類,因而形體較豐肥,所以外邪不易入侵,其病多由內生,治療適宜用藥物。因此,藥物療法是從西方傳來的。 北方地區,自然氣候具有類似冬天天地閉藏之氣的特性。那里地勢高峻,人們依山陵而居,周圍環境是風寒冰凍,當地居民喜歡隨時居住在野外,吃的是牛羊乳汁,因此內臟受寒而易得脘腹脹滿一類的疾病,治療適宜用艾火灸烤。因此,艾灸療法是從北方傳來的。 南方地區,自然氣候適宜長養萬物,是陽氣最旺盛的地方。那里地勢低下,水土薄弱,霧露經常聚集。當地的人們喜食酸味及發酵的食物,所以他們的皮膚肌肉紋理致密而色紅,其病多為筋脈拘攣、肢體麻痹一類的疾病,治療適宜用微針刺治。因此,九針療法是從南方傳來的。 中央地區,地勢平坦而濕潤,自然氣候適宜萬物生長,物產豐富。當地的人們食品種類繁多,生活安逸而不勞累,所以其病多為四肢痿弱、厥逆、寒熱一類的疾病,治療適宜用導引按蹻的方法。因此,導引按蹻療法是從中央地區產生的。 所以,一個高明的醫生應該掌握多種不同的治療方法,針對病情,給予恰當的治療。因此,治療方法不同而疾病都能痊愈,是因為醫生了解病人的具體情況,并掌握了治療大法。 徐文兵生于1966年,名小周,字文兵。厚樸中醫學堂堂主,高級中醫講師,中醫教育家,身心醫學專家。診療科目:中醫全科、針灸科。現為北京厚樸中醫學堂堂主,北京御源堂、平心堂中醫門診專家。多次受邀在北京電視臺講授健康知識;擔任中國氣象頻道《四季養生堂》欄目長期主講嘉賓;受著名主持人梁冬之邀,作客中央人民廣播電臺,主講《重新發現中醫太美之黃帝內經》;著有《字里藏醫》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