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照市博物館展廳中,陳列著許多海曲漢墓出土的文物。這類器物品種豐富,很多帶有民間工藝色彩的日用品難得一見。其中一件龜座鳳形銅燈(上圖)造型優美,是不可多得的精品。因其具有的獨特藝術造型,被國家文物局編寫的《2002年中國重要考古發現》一書采用為封面圖片。 龜座鳳形銅燈2002年出土于日照海曲漢墓,被當地村民譽為“神燈”。銅燈由三部分組成,頂部為淺圓盤形燈盞,中間為一展翅鳳鳥燈柱,以龜為座,鳳鳥首頂燈盞,鳳足踏龜背。燈盞盤徑10.6厘米,燈高18厘米。鳳鳥昂首翹尾,全身細刻羽毛,頸長伸而向后彎轉,鳳首頂一淺圓盤形燈盤,鳳足穩踏龜背之上。神龜雙目圓睜,也作仰首形,龜背刻紋清晰可見。鳳鳥展翅欲飛,神龜躍躍欲試,整個造型充滿動感與活力。 燈作為人們日常不可或缺的照明用具,最早起源于遠古時期火的發現和照明的需要,凝聚著勞動人民的智慧。最早的燈在春秋戰國時期出現,到兩漢時已得到充分發展和廣泛應用。 漢代 燈具不但造型豐富多彩,而且設計構造更加科學。龜座鳳形銅燈,就是漢代燈具的一個典型代表,其造型之奇特、設計之巧妙,充分顯示了我國兩千多年前工匠們的精巧手藝和高度智慧,是我國古代燈具中罕見的珍品。 中國古代的器物多數蘊含傳統樸素的哲學思想,龜座鳳形銅燈也不例外,具有很深的文化內涵。 鳳凰鳥( 朱雀 )是南方之神,南方為火,所以鳳凰鳥象征火,作為燈而言,以朱雀做燈柱,頭頂著燃燒火焰的燈盞,自然具有幫助燈火長明之意,取意“火長明不熄”;龜( 玄武 )是北方之神,北方為水,所以龜象征著水。對于人類來說,火既帶來了光明和溫暖,又容易帶來災難,即火災。因此,以龜做底座,應該具有以水滅火,防止火災發生的寓意。 青龍 、白虎、朱雀、玄武被古人譽為天之“四靈”,而金、木、水、火、土被古人稱之為“五行”。龜座鳳形銅燈作為古代“陰陽五行”哲學思想和“ 四靈 ”學說被物化為實用的生活器具,不但反映了漢代人們對該學說的推崇和重視,也表達了漢代人們樸素的世界觀和向往和諧美好生活的愿望。 海曲漢墓中的 隨葬品 十分豐富,共出土陶器、銅器、玉器、漆器、木器、鐵器、角器等1200余件。這些珍寶再現了漢代日照地區的發達與輝煌,為研究漢代墓埋葬制度和埋葬習俗提供了重要資料。此次發掘也因墓葬保存完好,出土文物豐富精美,埋葬封填方式獨特,被評為“2002年 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 ”。 (大眾日報客戶端記者 張依盟 通訊員 楊 璇 報道) |
|
來自: 文化學者 > 《考古盜墓碑文刻石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