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你』普及跑步技術,科學訓練,運動營養,急救知識——跑步不受傷,小白快入門。愿跑友親們更健康不受傷,一起跑一輩子。 原創技術文章,真實案例分析 文 | 老Q 資深一點的跑友都應該聽說過間歇跑(I跑),甚至自己也跑過練過。 跑間歇確實是比較辛苦,詳見這篇舊文:嚴重懷疑人生的間歇跑之正確姿勢,不過對訓練者的提高也是很明顯的——事實上間歇跑對跑者最大的作用是提高最大攝氧量水平。這里要稍微解釋一下,所謂的“提高”最大攝氧量(VO2Max),并不是真的能不斷提升,只是讓手表上顯示的“最大攝氧量”這個值不斷逼近你的生理最大值。 舉實例: 你的生理上最大值可能是50,單位是ml/kg/min,其意為每分鐘每公斤體重的耗氧量。 你剛開始跑步,7分配速一會兒就氣喘吁吁,手表上顯示最大攝氧量是32; 一段時間慢跑之后,7分配速跑下來不喘了,手表上顯示最大攝氧量升以35了; 開始練間歇,跑了幾次之后,手表上顯示最大攝氧量值為38; 第二年,E心率區間的平均配速破6,到5分配了,手表上顯示的最大攝氧量40; …… 明白了嗎? 通過鍛煉,只是能讓VO2Max不段逼近你的生理極限。而這個極限,主要受你的基因影響的,也就是天生的。 關于最大攝氧量,來看看你在哪個區間: 再強調一下,手表上顯示的值并不一定是你的真實的Vo2Max值,也許你的小宇宙還沒爆發…… 來了解一下世界頂尖高手的數據: 男性最大攝氧量世界紀錄:97.5ml/kg/min 女性最大攝氧量世界紀錄:78.6ml/kg/min 對于馬拉松高手來說,優秀女子馬拉松運動員最大攝氧量一般在70多,男子一般在80上下。 前面說到跑間歇的目的是提升最大攝氧量。如果跑者進行過間歇跑訓練的話,會注意到I跑之后顯示的最大攝氧量都會比較高——通常來說,比E跑能高出2~4之多。再聯想一下跑間歇時要死要活大口喘氣欲仙欲死的迷人小樣兒來,那才真叫小宇宙爆發呢。 如果你問某些大神“成功秘決”,他們可能會告訴你:多跑間歇。 心動了是吧?是不是你想爆發一下下?想盡快突破一下寄己?想快速提升最大攝氧量?想明天就開始跑間歇了嗎? 別,稍等,還真沒有那么快。 兩個建議,請親們在跑間歇之前參考一下: 1、有氧基礎夯實之后,再考慮加進間歇跑這種高強度訓練;事實上,如果你是想著安全完賽就好,其實是可以不需要跑間歇的——當然跑跑會更好。 2、跑姿技術要先學習一下,去掉那些跨步、彎腰跑、內扣等不好的動作。在間歇這種高配速下的訓練有這些動作的話,可以說你每跑一步就離醫院近一點點。 間歇是好東東嗎? 算是吧。不過還是要根據自己的情況,不能太著急,盲目上馬后患無窮。 另外一點,前面談到過,也是老Q一直強調的:最大攝氧量有你的生理上的極限,這個是沒辦法突破的,而技術是沒有上限的。 --- 跑你·線上求索營已經開始,歡迎各地同學了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