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父如子》撒狗糧惹的禍? 電影《如父如子》因護士“嫉妒女產婦家境優渥夫妻恩愛”故意將野野宮和齋木兩家的孩子發生了對調,但六年后護士的悔悟和一紙無情的親子證明讓兩家人同時陷入了迷惘。 良多一家生活優越,孩子受高等教育,談吐舉止高雅得體;齋木一家五口人住在破舊的電器行里,孩子玩的游戲機都是過時的,夫妻倆出門遲到每次都要找借口,買東西都會開發票好找醫院報銷。如此種種,是不是覺得選擇和良多一家生活是最完美的? 不得不說怎樣的家庭造就怎樣的孩子,我不是說血緣而是說父母給孩子的教育。良多的父親不會和孩子一起放風箏,所以長大后的良多也自然的覺得孩子做什么都應該自己來,一個人洗澡,一個人玩。 慶多本是齋木的孩子,他性格內向卻對任何事情觀察入微,他為了讓爸爸開心努力學好不喜歡的鋼琴,覺得爸爸說什么都是對的,從不違背爸爸的意愿,只有一次,那是當良多把他心愛的照相機當禮物送給慶多的時候他說了“不”。 我開始也不理解孩子的做法直到最后當良多無意中翻看相機發現原來里面有很多慶多給他拍的照片,有背面的,有睡著的,有光著腳丫的,良多看著看著就哭了,那個時候他知道就算沒有血緣他還是愛這個孩子。當良多自以為孩子什么都不知道的時候他們其實是明白的,就像琉晴那么多的“為什么”而良多卻不知道怎么回答一樣。 電影里著重講的是慶多的家庭,齋木則作為他們的反面。也許看上去是什么都不如良多一家,但是他們團結,有耐心,互相幫助。會給孩子修玩具,可以給孩子當箭靶,可以和孩子一起洗澡。對于孩子來說生活過的好不好根本不重要,父母在身邊的陪伴才是最重要的。這也是為什么琉晴無法融入自己親身父母身邊的原因。 齋木雖然愛占小便宜但的確是個好父親 ,當良多想用金錢來交換孩子的時候齋木是憤怒的。“這個世界不是什么都可以拿錢買到的”,齋木說這句話的時候我覺得他是渾身散發光芒的,還有最后當良多去找琉晴的時候齋木妻子說的話“如果你覺得照顧不了孩子我們可以兩個一起帶的”,這樣的家庭雖然不富裕,但精神世界是強大的,是良多無法追趕上的。所以就算你給琉晴再好的生長環境,陪著他玩耍,一起搭帳篷,一起看星星,一起許愿,但都無法抵消孩子的愿望“我想回到我爸爸媽媽那里”。 電影里還有一段描寫很細致,那是故意抱錯孩子的護士準備了些錢賠償給良多一家,良多則親自上門歸還。當良多把錢還給護士的時候是帶羞辱成分的,當他還想繼續說什么的時候,護士的繼子開門出來狠狠的盯著良多說 “她是我媽媽”,這個時候良多是很震驚的,他用力拍了拍孩子的肩膀,黯然離去。這些都與血緣無關,但是孩子眼中是不分的,他們只知道誰是自己的親人。 電影很棒,2個小時不光講的是親情,還有父子三代成長的共同點和交叉點,更有夫妻之間相處的點點滴滴,孩子眼中的大人和大人眼中的孩子。我們總是以成人的思想和目光來審視這個世界,理所當然想我們做的總不會錯的,但往往忽視了孩子的心是敏感又脆弱的。最后良多追回慶多時說的那番話是他作為父親最好的表白,“任務結束了”!我們一起回家吧! 最近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