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286)當損則損當斷則斷天底下的事,有不當損而損者,有當損而損者。不當者,損下益上,損民益君者。當者,省文存質,去奢崇儉。 損當所損是法則,企業內部、國家政治都有一個思想的規范,當損什么,不當損什么?損下益上,圣人戒之。 損,有孚,元吉,無咎,可貞,利有攸往。曷之用,二簋可用享。 文王曰:上之不能不取于下者,勢也。然當損之時,國用故不可缺,而民力亦易以匱,于此而復示以侈,則民有難堪而將至于不繼,故必省文以存質,去奢以崇儉。凡上而朝廷,外而軍國,一皆示以誠實悃悚之意,而煩文縟節皆所不用,是之謂有孚也,是之謂損所當損也。誠能若此,則其政尚忠,其俗尚愿,可以追太古之遺,何吉如之?且不傷民財,不害民,而無不節之嗟,何咎之有?自其行之一時,若為權宜之計耳。而要之誠則可久,即一時可也,千萬世亦可也,是可貞矣。自基行之于上,若為救世之權耳,而之誠則可通,即行之君可也,行之萬邦臣庶亦可也,是利有攸往矣,夫損而有孚,則有四者之應。是有孚者,致用之本也,而其用果何如哉?蓋國之大事,莫大于祀。而時當可損,則雖儉而不病于菲。茍感以孚信之誠,而略其虛文之飾,即二簋之薄,亦可用享矣。祭祀可損,況其他乎?夫損非上所當行也,而有孚則可行,祭非上所當損也,而有孚則可損。處損之道誠莫切于有孚之用矣。 任何一國、一企,上下都是正相關的,上下之間有個循環過程,本是一體同源,益下,則雖不加賦,而用自有余,損下,則雖善聚財,崦用日不足。 不幸而遇損之時,但當節用以厚民,那么我們來看世界資本市場,日本從歷史高點30000多跌下來,近30年一直沒有能再達到這個高點,日本要維持股市這座山,就要損其澤。澤是什么?國家綜合實力。 這就是為什么美國自08年股市大跌到現在近10年大牛市,有高的即有損的,美國資本市場這10年普通散戶賺到錢了嗎? 答案是肯定的,大多數人沒有賺到。 賺到的機構都是極少精英,一些資本市場占領導地位的企業,而這些企業本身股價需要維持,同樣也消耗國家的整體實力。 去杠桿就是損,當損之損,相關于資本市場的節儉。這就是為什么中國股市在15年放了一個杠桿然后急跌,現在一直在底部的原因。 圣人勸說后世治國者,不可剝民以奉已,即九廟之享,在所宜節,況其余乎? 象曰:山下有澤,損。君子以懲忿窒欲。 孔子曰:山下有澤,損兌澤之深,益艮山之高,損之象也。君子體之以為為學之要,無如損吾心所當損焉。吾心原自和平,偶有所觸,遂發而難制,而忿生矣。忿心一生,則不能觀理之是非,而為血氣所使。君子當忿之未起,急宜懲治之,化躁以恬,預拔其忿之根,則心體日休,安于寧謐之天矣。吾心原自潔清,偶有所誘,遂動而難遏,而欲萌矣。欲心一萌,則不能辯念之公私,而為外物所移。君子當欲之未溺,急宜窒之,閑邪存誠,預杜其欲之隙,則心境光明,游于粹美之淵矣。此誠得治心之要者歟? 孔子說為學之道,這是做大事業之道,損之欲,才能精其意。年輕人每天想著要打游戲,想著要看電影,想著要談戀愛,想著要賺快錢,這些欲望亂神,讓人生成各種情緒,那么,如何才能化躁以恬?這還是堯以授舜曰:人心惟危,道心惟微的大道理。 一些地方政府在國家人口政策轉向的大背景下,還要去罰幾年前沒有收到的計生罰款,這就是典型的,損下益已,眼里沒有政治,只有利益和欲望,沒有智慧讓地方經濟呈良性發展,就只能搞這些強硬動作去損害老百姓利益以補自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