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書友會第2723期 每天一期,陪伴中醫人成長 因為公眾號更改推送機制,推文不再按照時間線顯示,可能你在時間線里面就看不到中醫書友會的文章了。如果你希望可以及時看到書友會的文章,可以這樣做: I導讀: 莫嫌氣化太虛空,系統機能組織同。 生理失常成病理,上工主治異中工。 術精解剖惟形體,道合陰陽有變通。 未入宮墻談美富,終身門外作旋風。 岳美中老師談治學經驗 整理/連建偉、薛近芳 業師岳美中教授(1900~1982年),醫理精湛,學驗俱豐,素為醫林景仰。晚年雖積勞成疾,身染沉疴,但仍壯心不已,不忘振興中醫大業。對吾關懷備至,每為授業、解惑,不遺余力。筆者有幸忝列門下,榻旁聆教,獲益良多。謹將昔年隨手記錄岳師所談的治學經驗,整理如下,供同道參考。 岳美中老師說:成學問要具備三個條件,一、勤奮苦學;二、良師益友;三、天資。 天資僅于學習中發現,而勤奮最為重要。“勤能補拙”,必須持之以恒。要有韋編三絕的治學精神,要有攀登高峰的雄心壯志,要有傳世不朽的百代思想。三國時魏人董遇常教學生利用“三余”讀書,謂:“冬者歲之余,夜者日之余,陰雨者時之余”。宋·歐陽修《歸田錄》云:“余平生所作文章,多在三上,乃馬上、枕上、廁上也。蓋惟此尤可以屬思爾。”要有毅力,有恒心,有韌性。有志者事竟成。功深養到之日,便是豁然貫通之時。 環境對于成才影響很大。拜師訪友,問道求學,是創造環境的最好方法?!蔼殞W無師友,孤陋而寡聞”。以文會友,集思廣益,互相促進。葉天士一生拜師十七人,后成為溫熱學派之大師。 治學必須精專,“主一無適”之謂專。非專則不精、不深、不透。章次公學醫時,章太炎指導說:“學技要專,即詩詞亦所當戒”。次公夙好詩賦,聞此誠后,身遵行其言。陸淵雷學醫時,室壁貼一條幅云:“來客除談醫外,請勿談別事”。前人的治學經驗要引為借鑒,擬定一些約束自己的戒律,極力節制不必要的偏好,使精力不分散而能集中,盡量避免應酬嬉游。 做學問一般都要經過認識——實踐——再認識——再實踐的過程;只有經過實踐,然后才能提高。臨證既久,經過師友指點,結合個人的反復磨煉,才懂得辨證施治的精要。 我主張早背讀,積資料,晚下筆。四十歲前讀書博覽,五十歲前積累筆記、醫案等資料,五十歲后動筆。背讀是學習經典醫籍的首要功夫,貴在一個“早”字。 年青時,記憶力強,是讀書的黃金時代。年一稍長,理解力發達,記憶力卻有所減退,背誦的東西也就記不牢固。因此,我常有學醫恨晚之嘆!內經、仲景書、金元四家、后世溫病諸家等歷代名著,要熟讀牢記,打好基礎。 讀書要分必讀書和瀏覽書,必讀書要少而精,對《傷寒論》、《金匱要略》不但要精讀,還要記熟,至少要背誦有證有方的條文,還要在方藥用量上下工夫,中醫的不傳之秘在方藥用量上。 讀書要擇善而從,批判接受,不能死于句下。“盡信書不如無書”。我輩讀書,應實事求是,不要犧牲寶貴的時間去研究虛無縹緲的空說。我好作舊詩,虛擲了不少光陰,積習難除,至今仍不能與之決裂,自愧毅力不足。 中醫的治法,是規圓矩方不容假借的。倘若學得不深不透,不能很好地掌握它的規律,一旦付諸實踐,就有“差之毫厘,謬之千里”的過失。我有二句詩:“治心何日能忘我,操術隨時可誤人”。前一句敦促自己德進,后一句敦促自己業進。醫生一舉手一動足即接觸到病人,醫術好些、精些,隨時可以活人;醫術差些、粗些,隨時可以害人。 千方容易得,一效最難求?!秱摗?、《金匱要略》、《千金》、《外臺》及后世諸家的方劑要研究,掌握其規律性。在臨床運用中,失敗了的有其原因,成功了的也有其原因,每個大夫也都有經驗方,對這些經驗方也要加以分析研究。蒲老(蒲輔周)的用藥用得好,劑量又小,我向他學到了不少東西。 《周易》的第一篇《乾卦》說:“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敖K日乾乾,夕惕若厲,無咎?!鼻鲃倓沤?。學習就要有這樣的精神,永遠自強不息。正如孔子所說:“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 臨床中要保留完整的脈案,讀書要作筆記,平時注意積累資料,既可記存備忘,又可供日后寫作之用。中外許多著名學者,莫不記盈筐,才能著作等身。寫文章要多看書刊雜志,才能布局、措詞。圍繞準備突出的問題組織材料,安排結構。多寫才能筆調熟練。 在讀醫書同時應讀些哲學著作,以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作為一個中醫,要懂哲理。祖國醫學和哲學始終結成不解之緣。《內經》、《傷寒論》等典籍中的哲學思想,基本上是樸素的辯證法,具有整體觀、動態觀,在醫療上起著指導作用。學好辯證法,用新的哲學觀點充實中醫學理論,對增強其生命力是大有裨益的。 附:岳美中老師寫給醫務工作者的詩 莫嫌氣化太虛空,系統機能組織同。 生理失常成病理,上工主治異中工。 術精解剖惟形體,道合陰陽有變通。 未入宮墻談美富,終身門外作旋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