濕氣不除百病生!春季祛濕的“黃金時間”,別錯過了,提醒:脾虛濕氣重,10個表現你中幾個? “春日綿綿正好眠”,為什么春天來了,天氣回暖了,但是春困卻也隨之襲來?同時還會疲勞、乏力、頭暈腦脹、身體水腫…… 中醫認為,這是濕氣過盛所致,濕氣又稱為“濕邪”,濕邪是“風寒暑濕燥火” 六邪中最難祛的一種,古語有云“千寒易除,一濕難去。”,濕氣,是一種津液過多的表現,“濕邪在,百病在,濕邪除,百病無”,所以,濕邪過多,對身體健康是有影響的。 【濕氣是否過重,看看身上是否有這些信號?】 ① 看舌頭:舌苔白膩或者黃膩、舌頭胖大、齒痕明顯; ② 看大便:大便溏爛、黏滯不爽不成型、馬桶沖不下去; ③ 看身材:“肥人多濕”,所以虛胖和肚子大是濕氣重的外在表現; ④ 看精神:頭腦昏沉,身體困重,沒精打采,乏力疲倦、愛睡覺; ⑤ 看皮疹:腫脹、濕疹、濕瘡、糜爛、滲出明顯; ⑥ 看瘙癢:濕氣重濁,侵犯下角,陰囊、小腿、腳部會出現瘙癢; ⑦ 看頭部:頭皮屑多,愛出油,脫發明顯、臉上愛長痘,面色暗淡; ⑧ 看消化:食欲不好、容易腹脹。 【體內濕氣太重,別怕!春天做好幾件事,健脾胃去濕氣】 1、增加運動缺乏運動的人體內濕氣易累積,運動可以促進身體各個器官的加速運作,有利于體內濕氣的排出,如慢跑,快走,瑜伽,游泳等都是很適合這個季節的運動。 2、戒掉熬夜 長期熬夜會損傷陽氣,陽氣不足則水液內停(即濕氣),也會損害腎的陽氣,產生濕氣。 3、健脾祛濕代茶飲《黃帝內經》認為:脾主運化,根除濕氣,關鍵在脾臟。所以濕氣侵體,需以健胃養胃、利水滲濕為主。脾胃好了,人體自身的排濕能力自然就變強了! ① 赤小豆——健脾去濕、利水消腫; ② 薏苡仁——利水消腫、健脾祛濕; ③ 芡實——補脾止瀉,除濕止帶; ④ 茯苓——利水消腫、健脾止瀉; ⑤ 大麥——健脾和胃、利水消腫; 準備:赤小豆、紅豆、薏米、芡實、橘皮、梔子、大麥、蕎麥、蒲公英等多種食材,科學搭配做成茶包,每天熱水沖泡5分鐘,喝上2~3杯,無濕一身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