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息法是通過呼吸鍛煉和意念控制來增強和蓄積體內元氣,從而達到修養心身、強健祛病的目的。 葛洪抱樸子說: 修道要旨在寶精行氣和服食金丹均須明師指點及不懈努力,繼而再細談行氣之法,用氣之效。又談房中術。最后指明只施行這兩種方術卻不煉金丹火藥,也不能成仙。 抱樸子胎息法 具體練法:每日子后午前 子時(午夜23點至凌晨1點) 至午時(中午11點至13點) 取仰臥式,瞑目靜心,摒絕雜念。先鼻緩緩吸氣,吸氣極滿后閉目不息,隨即默數數字,自一至百以上。當閉氣至極,則以口緩緩吐氣,吸氣或吐氣皆須極細極微,毫無氣息出入之聲,以鴻毛置鼻孔處命紋絲不動為標準。練習日久,每次閉氣默數的數字可達數百以至數干,在此期間將自然出現胎息狀態。 抱樸子胎息法重中之重: 即行氣時,應當在生氣的時候,不要在死氣的時候。只有生氣才能納元氣,那么什么時候是生氣呢?如一天一夜十二個時辰中,從半夜到正午的六個時辰(半夜子時24點到正午午時12點之間——子后午前)就是生氣,而從正午到半夜的六個時辰叫死氣。所以在死氣的時候行氣是沒有益處的。 “心定”、“氣定”、“神定”之后,便可練習閉氣之法。初習者可先以鼻緩緩吸氣,吸氣滿后即可屏息,默念數字,自一而至百數以上;當屏息至不能再閉時,可緩緩讓出濁氣。無論是吸氣抑或吐氣,均應盡量做到悠、長、細、微,毫無出入喘息之聲為佳。經過一段時間的修習之后,粗重短促的呼吸逐漸為悠長細微的呼吸所取代,以達到“鴻毛著鼻上而不動”的標準為度。 從理論上講,胎息狀態是指完全中止口鼻的自然呼吸,并在入靜和意守丹田的基礎上自我體驗出循任、督脈感傳的內氣運動現象,進入“內氣不出,外氣不入”的意境。其實,在練功小成之際,并非完全停止呼吸運動而真正做到“無息”,只不過是在深度入靜的狀態下,呼吸頻率極度緩慢而不再意識到呼吸運動的存在而已。 胎息:一開始先以鼻腔引氣,然后閉之,心內默數至一百二十,才用嘴緩緩吐氣。然后再如此,當然吐氣和吸氣,要做到幾點,輕柔、緩慢、平穩,盡量不讓自己的耳朵聽到為妙。還要做到盡量多吸少呼,目的就是讓元氣進入體內,從而可以變成元炁,當做到以羽毛放在口鼻之上,吐氣時候不動,就算是初步成功了,接著再延長呼吸的頻率,如以默念計算,可以贈加到千下,這時候,已經可以延年益壽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