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個很有意思的話題。母親肯定和“毒”是沒有關系的,但“毒”字里面竟然含著“母”這個字,為什么呢? 一開始的毒字,肯定是和母這個字無關系的。古文的毒字,有這幾種寫法。 “毒”即是形聲字,最古老的篆字,毒字應該是草字頭,下邊一個副字,后來文字進化,演變成上邊一個“生”下邊一個“母”,說文解字注解:毒,厚也,害人之草,往往而生,從草從毒。有人說,生字下邊是“毋”字,也正確,因為古時候“毋”和“母”是通用字,有人說,王羲之寫的下邊是“毋”字,顏真卿寫的下邊才是“母”字,其實,都是一個字。 “毒”字,與母與毋都沒有任何關系,只是讀音而已。 “毋”的金文 字形與“母”相同。有的金文將“母”字中的兩點指事符號(代表性敏感器官的乳房)連寫成一橫,表示不應該在女性的某些特殊時期對其施加性刺激。造字本義:動詞,禁止在女性的特殊敏感時期施加性刺激,如經期,孕期。篆文承續金文字形。隸書“母”失去“女”的形象。 這個命題最大的錯誤,就是把形聲字當會意字來讓大家討論,把很多人都帶溝里去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