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苓湯 【原文】 豬苓(去皮)?茯苓?澤瀉?阿膠?滑石(碎)各一兩 右五味,以水四升,先煮四味,取二升,去滓,內阿膠烊消,溫服七合,日三服。 【作者】張仲景 【出自】《傷寒論》 【經典回顧】 傷寒論 1、陽明病,心中懊憹,舌上胎者,宜梔子豉湯主之。若渴欲飲水,口干舌燥者,白虎加人參湯主之。若脈浮發熱,渴欲飲水,小便不利者,豬苓湯主之。 2、陽明病,汗出多而渴者,不可與豬苓湯,以汗多胃中燥,豬苓湯復利其小便故也。 3、少陰病,下利六七日,小便不利,咳而嘔,渴,心煩不得眠者,豬苓湯主之。 金匱 1、夫諸病在藏,欲攻之,當隨其所得而攻之,如渴者,與豬苓湯。余皆仿此。 2、脈浮發熱,渴欲飲水,小便不利者,豬苓湯主之。 【劑量】 1、一定要等量,這是絕對比例。胖子各三錢,普通人各二錢就可以了。 【組成】 滑石 澤瀉 茯苓 阿膠 豬苓 【時機】 1、小便不利、水熱互結 【應用集錦】 1、發熱: (1)外感發熱:按傷寒論治 (2)內傷發熱。若內傷發熱伴有咳嗽、胸痛、血痰、心煩失眠、小便短赤、口渴不欲多飲,脈數者,可用豬苓湯治療。 高熱(39。C以上者),由于感染所引起的發熱。癥見高熱、自汗出而熱不退,伴有咳嗽、胸痛、咳吐黃痰、舌苔黃、脈滑數者,中西醫結合治療可用竹葉石膏湯去竹葉加竹茹,以清熱生津,清脈絡之熱。 低熱(38C左右而纏綿不愈者),袓國醫學認為是血虛發熱。癥見發熱口不渴、疲乏無力、舌質潤、脈細弱者,可用當歸補血湯以補氣生血。 2、陽明渴飲有四法: (1)本太陽轉屬者,尚有表證,小便不利,五苓散,微發汗,以散水氣; (2)大煩燥渴,小便自利者,白虎加人參湯,清火而生津;燥渴而汗多或小便自利者,不可用豬苓湯; (3)脈浮發熱,小便不利者,豬苓湯,滋陰而利水; (4)小便不利,身發黃,腹滿者,茵陳蒿湯,以泄滿,令黃從小便出。 3、(1)急性腎盂腎炎:由各種常見的革蘭陰性桿菌或陽性球菌感染腎盂及腎間質所致。袓國醫學認為腎盂腎炎或膀胱炎均屬濕熱為患,侵及下焦,故稱下焦濕熱。癥見尿急、尿痛、尿頻或尿道灼熱,口干、喜涼,或有發熱、腰痛,脈滑數,茵陳五苓散清熱利濕,其癥可愈。 (2)腎炎是指急性腎小球腎炎,是一種由感染后變態反應引起的雙側腎臟彌漫性腎小球損害為主的疾病,臨床上以浮腫、高血壓、血尿和蛋白尿為主要表現。祖國醫學認為本病為腎陰不足,陰虛陽亢所致。若癥見血尿、蛋白尿、浮腫、尿急、尿頻,脈浮數有力者,豬苓湯育陰利水。陰得益,陽亢自平,氣化得通,諸證自解。若遇尿系感染而有以上諸癥者,亦可用本方治療。 4、豬苓湯治淋病點滴不通,陰頭腫痛,少腹膨脹而痛者,若莖中痛,出膿血者,都可以用豬苓湯。 5、婦人少腹濡而有塊者,為水血凝結,其塊軟者,屬帶下病,以豬苓湯合桂枝茯苓丸。 6、豬苓湯對于水腫病實證,不氣急,氣息如常者,或腰以下腫,以上不腫者,病人如常而不氣急者,不論其有無渴證,概用此方疏通之,有奇效。 7、豬苓湯治淋病及溺血,單用豬苓湯,亦頗多得效,只要辨證屬于豬苓湯證。 8、如果四個手指尖是咖啡色,代表內有結石。吃了豬苓湯,會吐會下而解掉,但它本來并不是吐藥。腎結石,用豬苓湯。 9、泌尿系統感染,最常用的就是豬苓散(豬苓湯)加生薏仁,百發百中,比西醫要快得多。熱得比較厲害,小便特不利,也可以稍加大黃,量不要大,不超過1錢。加上大黃對尿結石有很好下的作用。 10、 (1)病在表之表,宜麻黃湯; (2)病在表之里,宜桂枝湯; (3)病在里之表,宜五苓散; (4)若病里之里,當用豬苓湯但利其水,不可用五苓散兼發其汗矣。 11、懷孕中間小便不通,要用到豬苓湯。 12、日本經方家經驗:使用豬苓湯與四物湯合方治療腎結核病,時時獲得良好效果,后來用于慢性膀胱炎也有良效。 【比較集錦】 1、(1)五苓散:如果是表熱造成的小便不利,表太熱了水氣不得下降就是五苓散。 (2)表寒,束在表上面,水沒有辦法發散而結在下焦就是小青龍湯。 (3)如果是里面虛寒掉的造成小便不利的就是真武湯。 (4)豬苓湯是水熱并結,里面發炎了,西醫用試紙測小便里有紅血球,因為結石把輸尿管刮破了,造成小便帶血,所以豬苓湯里面有阿膠止血。 2、(1)豬苓湯腹證,大體與上五苓散腹證相同,但豬苓湯有血證之候。血證之候,乃指在左臍旁及小腹處有微結。 (2)豬苓湯或可治療五苓散證又兼見心煩不得眠者。 (3)五苓散可見汗出,豬苓湯無汗。 3、(1)豬苓湯證之血證,渴欲飲水,小便不利 (2)芎歸膠艾湯證,相仿血癥之候,腹微滿而無小便不利及渴證。 4、中醫對比: (1)五苓散:口渴,小便不利,水逆 (2)豬苓湯:小便不利,口渴,口舌皮膚干燥,心煩,排尿痛,血癥,夜煩躁,無水逆。 (3)茯苓澤瀉湯:口渴,胃內停水,嘔吐,吐食,有器質性變化。 (4)腎氣丸:口渴,小便不利,臍下不仁。 (5)白虎加人參湯:口渴,脈洪大,不吐。 (6)苓桂術甘湯:眩暈,胃內停水,脈沉緊,不渴不吐。 (7)茯苓甘草湯:胃內停水,手足冷,心動悸,心下悸。 (8)吳茱萸湯:頭痛,胃內停水,手足冷,煩躁甚,嘔吐重,脈沉遲。 5、下腹部膨滿:
6、左寸脈芤是阿膠證,《傷寒雜病論》中含阿膠的處方有白頭翁加甘草阿膠湯、當歸建中加地黃阿膠湯、黃連阿膠湯、豬苓湯、大黃甘草湯、黃土湯。其中: (1)脈弦而無力,厥陰病,白頭翁加甘草阿膠湯; (2)脈大,含有桂枝證,當歸建中加地黃阿膠湯證; (3)脈細,黃連阿膠湯; (4)尺脈長,豬苓湯; (5)脈沉,陽明腑實大黃證,大黃甘草湯; (6)脈微,陽虛出血,黃土湯。 7、少陰病: (1)夾飲證 A、寒化:真武湯; B、熱化:豬苓湯。 (2)不夾飲證, A、寒化:四逆湯; B、熱化:黃連阿膠湯。 8、膀胱、尿道結石的時候用到桃核承氣湯;腎結石用豬苓湯(大的結石就不夠力了)。 9、(1)豬苓湯:小便痛,是腎結石和膀胱結石用的。它直接攻下;有血癥,腹痛到臍下;發熱是結石導致發炎。 (2)五苓散:將表水收集起來通過小便排出去;沒有血癥;發熱是表癥。 10、 (1)太陽病:若脈浮,小便不利,微熱消渴者,五苓散主之,太陽轉屬陽明者,其渴尚在上焦,故仍用五苓入心而生津,五苓散。 (2)陽明病:脈浮發熱,渴欲飲水,小便不利者,豬苓湯主之,陽明自病而渴者,本于中焦,故又藉豬苓入胃而通津液。豬苓湯。 名家論述: 1、豬苓湯《金匱筆記》(倪海廈) 這里的發熱是里面有炎癥,而五苓散的發熱是表癥。 這個接著我們看豬苓湯。脈浮發熱,渴欲飲水,小便不利,你看渴要想喝,口渴嘛,口渴小便不利,看起來五苓散是不是這樣子,也是這樣癥狀對不對,脈浮啊。哦發熱,這個五苓散也可以。而實際上這里呢開出來用豬苓湯,為什么?因為,發熱。這里發熱就是已經發炎了。這個跟五苓散不太一樣。五苓散的發熱是表癥,比如說這個有點感冒、發燒。他這個發熱,不見得不是發燒,而是因為尿,腎,那個結石,石頭埂在那個地方,產生的發炎,身上有發炎了以后哦,產生的熱癥,豬苓湯。 那豬苓湯的時候諸位看。我們用茯苓、豬苓、澤瀉,來利水哦,澤瀉利全身上焦的水,茯苓中焦,豬苓下焦的水。滑石呢把石頭利出來。打碎利出來。阿膠就止血,因為石頭表面上非常的鋒利。那經過尿道的時候把尿道刮破,所以我們就加了阿膠在里面。所以中藥是不是很人性的,但這個處方用了千年以上。治療XX哦,這個西醫,你不是說西醫科學呀,不是很好啊,到現在也沒有任何藥可以治療。 那你如果說啊老師我去石頭很大,這個排不過來,你錯了,前一陣子一個老太太排出來,跟雞蛋這么大也排出來了。結果趕緊把她摘錄下來,告證明有多大也可以排出來。所以你說中藥,這么大的石頭中藥排不出來,你胡說八道,那個老太太都排的出來,還帶尿布都,她沒有力量都排的出來。她帶著尿布都排的出來,對不對,那你年青體力很好怎么會排不出來。 那腎結石的來源,就是喝水,飲水。古代呢是飲水,但是水里面呢地下水,那個那個石灰巖石就喝,喝了以后就石頭。現在人還,還喝地下水啊,你到山里面打個井來喝水啊,哪那么嘛煩,喝口水那么嘛煩。這是自來水,那自來水的時候你沒有煮開、煮熟。或者是這個你平常這個也會造成腎結石哦。還有呢,在在美國的時候你們看電影,他們水籠頭打開來,杯子下一接來就喝,千萬不要學他哦。那好的不學,學壞的。那個美國的水不能相信他,你們到美國臨床就知道了。你也可以呀,你去喝,然后表演豬苓湯給你看。水一定要煮過。那還有一種情形,就美國人很喜歡吃維他命C,說吃維他命C可以預防感冒,可以幫助感冒。你看新的里面出來根本就不能幫助。這維他命C啊,吃下去就會造成腎結石,還有呢鈣片也會造成腎結石。我們中國人吃很多芝麻,對不對,比如說你們到那邊以后,如果我們廚師很好,可以做燒餅,然后上面芝麻,芝麻就是高鈣的啊。中國人吃進很多高鈣的東西,這些都不會造成腎結石。但是你吃這個鈣片,一定會造成腎結石。這樣,所以說盡量不要去吃這些東西。所以剛剛介紹了已經化膿的我們怎么處理,已經化膿的糖尿病怎么處理。 |
|
來自: 仲景中醫交流 > 《傷寒經方(完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