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葡萄美酒夜光杯“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zhàn)幾人回。”一首王翰的《涼州詞》,讓我們看到了縱馬揚鞭、沙場一醉的豪邁和悲壯。眼前浮現(xiàn)的是殺聲震天的古戰(zhàn)場,那個英俊的將軍,將皮囊中的美酒一飲而盡,帶著“不破樓蘭終不還”的決心,提著武器殺入敵軍陣營,以命相守身后的城池的家國百姓…… 似乎,有戰(zhàn)爭的地方,都有酒。 也可以說:哪里有酒,哪里就有戰(zhàn)斗。
02.紅酒加“雪碧”,才是貴族的喝法我們今天喝葡萄酒,是要把糖分充分發(fā)酵出去,盡可能的分離出糖分,這樣的葡萄酒才是好酒。 但是在古希臘、古羅馬時代的葡萄酒釀造,第一步就是要制作葡萄糖漿,為了防止糖漿被燒焦結塊,他們還一次又一次的將葡萄汁在鉛鍋里加熱翻炒。如果葡萄汁太酸,還要加入鉛丹來減少酸味。 這樣的葡萄酒制作方法簡直是下毒啊!要知道鉛中毒會直接損害人體的神經(jīng)系統(tǒng)、消化系統(tǒng),血液系統(tǒng)和生殖系統(tǒng),甚至會出現(xiàn)中毒性腦病,臨床表現(xiàn)為癡呆。 幸好古希臘人、古羅馬人引用葡萄酒的方法是要在葡萄酒里面加上不少的水,從而稀釋了鉛含量。否則,很容易造成他們?nèi)癜V呆!因此一直到今天,都有羅馬帝國亡于鉛中毒之說,這樣的推測也不是沒有道理。 到了中世紀,釀制葡萄酒終于不再使用鉛。但是他們跟今天的我們喜歡82年的拉菲不同,他們喜歡當年的新酒。這是因為當時保存酒的密封技術不行,陳年的酒,那就是醋啊。 當時的飲酒方法真的很像我們今天某些人“紅酒加雪碧”的喝法:把桂皮、生姜、胡椒等幾種香料碾磨成粉,再兌上糖和蜂蜜混在一起倒入葡萄酒里,最后把葡萄酒用過濾袋過濾出來再喝。當然,香料那么貴,因為香料還引起過無數(shù)的戰(zhàn)爭,能喝這種葡萄酒的只有當時頂級的權貴和有錢人。
03.葡萄酒引發(fā)的舌尖上的戰(zhàn)爭《詩經(jīng)·七月》就提到:“六月食鬰(yu,第四聲)及薁(yu,第四聲)。”薁,就是蘡薁,《本草綱目》記載,它是一種野葡萄。 1980年,在河南省發(fā)掘的一個商代后期古墓中,發(fā)現(xiàn)了一個密閉的銅卣,里面的酒類殘渣中含有葡萄的成分。這應該是中國本土就能自行釀造葡萄酒的證明,這樣來說,中國很早就開始釀造自己本土的葡萄酒了。 葡萄和葡萄酒的引入中原,要歸功于張騫開辟的絲綢之路,但是真正在中原傳播,卻要源于那個贏得了漢匈戰(zhàn)爭勝利的大漢帝國。 張謇通西域之后,將葡萄引入了中原;漢帝國對匈奴的勝利,更是讓葡萄的大面積種植和葡萄酒的釀造開始了在中原的傳播。 司馬遷在《史記》中記載了漢朝人學習種植葡萄和釀造葡萄酒的過程。
《續(xù)漢書》記載:孟佗松了一斛葡萄酒給張讓(張讓是漢靈帝時期的大宦官,為十常侍之首),就取得了涼州刺史的官位。 漢朝一斛為十斗,一斗為十升,一升約合現(xiàn)在200毫升,一斛葡萄酒就是20升。也就是說孟佗拿20升葡萄酒,換得涼州刺史的職位,可見當時葡萄酒有多昂貴。 中國中原地區(qū)葡萄酒釀造工藝,是在唐朝開始大規(guī)模出現(xiàn),也是借助一場戰(zhàn)爭的勝利——公元640年,唐太宗發(fā)動了對高昌國的進攻。 高昌國是西域的一個小國,公元626年李世民即位時,高昌國王鞠文泰還親自赴長安祝賀。但隨著唐朝的強大,這個高昌國王鞠文泰不知道是怎么樣的腦回路,居然背棄了唐朝,在唐太宗昭其入朝時候,稱病違命,一同對抗起了李唐王朝,和充滿了侵略意識的西突厥結成同盟,最終爆發(fā)了這場戰(zhàn)爭。 其實這場戰(zhàn)爭遲早會發(fā)生,因為這些西域小國的對抗和明槍暗箭,嚴重阻礙了唐朝對外發(fā)展的絲綢之路的暢通。 李世民不知道是沒有輕視高昌國,還是為了速戰(zhàn)速決,一下子就派出了大唐武將的豪華天團陣容:侯君集和薛萬徹。侯君集是瓦崗軍名將,又是李靖的高徒;薛萬徹是隋末名將薛世雄的兒子,出了名的勇猛將軍。隨侯君集和薛萬徹出兵的,還有阿史那杜爾這個熟知西域地理和社會現(xiàn)狀的突厥貴族。 這樣的領兵陣容讓當時任何一個國家都為之戰(zhàn)戰(zhàn)兢兢,但是鞠文泰卻盲目自信:他認為自己的國家和唐朝遠隔7000余里,中間有2000多里的沙漠屏障。如果唐軍總兵力過多,就無法籌集糧草,唐軍總兵力不超過3萬,高昌自己就能應付。因此并不畏懼唐朝。 然而他沒想到的是,唐軍簡直是從天而降一般,很快到達高昌國附近。這樣進軍速度讓鞠文泰膽破心驚,居然在驚嚇中去世了!他的兒子鞠智盛倉促中繼承了王位,但是面對唐軍進攻,仍然束手無策。雪上加霜的是,西突厥派往高昌的防御部隊,看到啊唐軍如此勇猛強悍,居然不戰(zhàn)而逃了! 侯君集率領的唐軍如入無人之境,打下了高昌國22座城市后,唐軍填平戰(zhàn)壕,攻入都城。高昌國就此滅亡。從此以后,唐太宗把高昌國的土地改成了西域都護府的所在地。
唐朝人天生浪漫,這種天生浪漫是建立在大唐盛世的庇護之下。浪漫的唐朝人有什么事情都喜歡作詩,面對葡萄酒,更是詩興大發(fā)。 李白寫:“蒲萄酒,金叵羅,吳姬十五細馬馱。” 王績的“竹葉連糟翠,蒲萄帶曲紅。相逢不令盡,別后為誰空。” 最有名的還是這首王翰的《涼州詞》:“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吹,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zhàn)幾人回。”
但是在元代,葡萄酒達到了自己地位的巔峰,與馬奶酒一同被皇室列為國飲,還規(guī)定太廟祭祀自己先祖時必須使用葡萄酒。 元朝的葡萄酒在民間也很普及,內(nèi)陸產(chǎn)量很大,百姓都能自己釀制。這應該與元代統(tǒng)治者對葡萄酒的稅收政策和其它扶持政策有關:糧食酒稅收標準是25%,葡萄酒是6%,原因大概就在于葡萄酒并不占用寶貴的糧食儲備。 明朝人同樣愛喝葡萄酒,當時生產(chǎn)葡萄酒的方法有原釀葡萄酒和葡萄蒸餾酒。這兩種釀造葡萄酒的方法,在明朝得到了進一步的提高和發(fā)展,明朝的葡萄酒口感、保存方法、工藝,都日趨成熟。 但是,因為明朝輸?shù)袅伺c滿清的一場這場王國之戰(zhàn),由于滿洲人不喝葡萄酒的緣故,歷經(jīng)元明兩代的葡萄酒高峰,到清朝就被戰(zhàn)爭終結了,以至于到現(xiàn)在都沒有保留任何遺跡,釀造方式也失傳了。 對于中國本土葡萄酒來說,這真是成也戰(zhàn)爭敗也戰(zhàn)爭。 04.葡萄酒幻化的精靈——香檳——引發(fā)的戰(zhàn)爭因為貴族對葡萄酒愛的深沉,他們對葡萄酒的開發(fā)也愈加的癡迷。1687年的一個秋天,法國傳教士佩里儂在葡萄酒的基礎上發(fā)明了香檳酒。香檳酒一誕生就得到了人們的瘋狂追捧,此時,這追捧只在法國。而它的風靡世界,卻是因為法國的對外戰(zhàn)爭。 香檳酒引發(fā)了一場又一場舌尖上的戰(zhàn)爭。 拿破侖未成名之前,憑借和酩悅香檳第3代傳人讓·雷米·莫埃的同學關系蹭了不少香檳酒喝。莫埃家族看準政治時機在法國大革命中轉(zhuǎn)投革命陣營,借戰(zhàn)爭之機吞并了許多香檳酒莊,成為第一大香檳酒生產(chǎn)商。 拿破侖嶄露頭角之后,莫埃家族借機把拿破侖當成貴客去品嘗香檳酒,拿破侖不用再蹭香檳酒了,但是也成為了莫埃家族的招牌廣告,拿破侖的名人效應讓莫埃家族的香檳酒在法國暢銷無阻。 拿破侖事業(yè)高峰時期的東征西討,莫埃家族更是獻上了大量的香檳酒隨行。由于拿破侖養(yǎng)成了用馬刀開香檳酒瓶的習慣,香檳酒從此就成了勝利的象征。 被囚禁期間,拿破侖依然喜愛香檳酒,他說:“勝利時,我享用香檳酒;失敗時,我更渴望它。”這就是拿破侖對香檳酒的態(tài)度。 香檳酒除了通過戰(zhàn)爭在法國揚名天下,更是通過法國的對外戰(zhàn)爭征服了俄國人的味蕾。 1811年,拿破侖皇帝下了大陸封鎖令。1812年,對俄國遠征。拿破侖下令禁止出口香檳酒給俄國。 但香檳酒地區(qū)最大的香檳酒生產(chǎn)商凱歌夫人說:“資本家沒有祖國。”于是把香檳酒通過走私賣了俄國。1814年萊比錫在會戰(zhàn)后,拿破侖皇帝退位下野,俄國軍隊占領了法國隊地區(qū),香檳酒就成了俄國士兵不花錢能喝到的廉價飲品,以此來紀念他們對法國戰(zhàn)爭的勝利。凱歌夫人又說:“他們在今日所飲的酒,將在明日償付。” 因為香檳酒真的好喝,俄國士兵在法國糟蹋了大量的香檳酒后,果然如凱歌夫人所預料的,在戰(zhàn)爭結束后也成了法國香檳的忠實客戶。俄國上層社會貴族還把喝法國香檳當成了時尚,亞歷山大三世還專門讓法國香檳酒的生產(chǎn)商為他生產(chǎn)專用的香檳酒。 俄國十月革命后,政府致力于研究開發(fā)自己本土的香檳酒,終于讓蘇聯(lián)民眾也可以喝上只有貴族才能享用的香檳酒。
05.結語黑澤明電影《影武者》中,織田信長拿出一瓶葡萄酒給德川家康說:“這是南蠻人的酒,看起來象血,味道卻是酒。” 德川家康接過葡萄酒后恭敬的一飲而下,被織田信長捉弄一番。 這一幕恰到好處的表現(xiàn)了兩個梟雄的個性:織田信是囂張霸道,德川家康卻是蟄伏的隱忍。個性不同,兩個人后來的命運也大不相同。 對于某一種東西,不同人的不同態(tài)度決定了不同的后果。 所以,其實任何一種珍貴的東西也好,珍貴的食物也好,珍貴的飲品也罷,因它們而起的戰(zhàn)爭,從來不是因它們而起,而是因想占有它們的人所引起并發(fā)動。任何一場舌尖上的戰(zhàn)爭,都是因為有想吃喝的人。 參考文獻:1.《紅酒事典》 2.《拿破侖傳》 3.《中國歷代戰(zhàn)爭簡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