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州市的地級行政建制起源可追溯到唐元和四年(809年)置的宿州。但歷史上宿州的行政轄區和如今出入較大,如北邊的碭山縣和蕭縣不屬其傳統行政轄區,而南邊的淮北市和蚌埠市(市區除外)屬其傳統行政轄區。出現這種行政區劃的大變化,全都發生在當代。 1949年 1949年解放之初置宿縣專區,屬皖北行署區(省級),轄宿縣、碭山、蕭縣、永城、靈璧縣、泗、泗洪、五河、懷遠等九縣,為上圖的行政區劃。這是碭山縣和蕭縣劃入宿州的開始,在此之前數百年時間里兩地長期屬徐州市的前身。 1951年 1950年由宿縣析置宿西縣,旋即改名濉溪縣,這是如今淮北市的起源。同年析宿縣城區和近郊設宿城市,宿城市轄城區和近郊,宿縣管轄鄉村地區,兩者的人民政府都在今宿州市城區。此時的宿縣專區轄一市十縣。 1954年 1952年撤銷皖北行署區,宿縣專區改屬安徽省。同年永城縣劃歸河南省商丘專區,碭山縣和蕭縣劃歸江蘇省徐州專區。1953年撤銷宿城市,并入宿縣。便成上圖的行政區劃,此時的宿縣專區轄七縣。 1960年 1955年江蘇省徐州專區的碭山縣和蕭縣劃入,泗洪縣則劃歸江蘇省淮陰專區。與此同時,還有原屬安徽省的盱眙縣也劃歸江蘇省淮陰專區。這次兩省間四縣的互換,影響深遠。 1956年撤銷宿縣專區,宿縣、滁縣專區合并設立蚌埠專區,專員公署駐蚌埠市。1959年,撤銷濉溪縣,設省轄濉溪市。不久又復設濉溪縣,屬蚌埠專區。 1976年 1961年復設宿縣專區,轄原蚌埠專區宿縣、靈璧、泗縣、五河、懷遠、濉溪、蕭縣、碭山等八縣。1964年析宿縣、靈璧、五河、懷遠四縣地設固鎮縣,此時的宿縣專區轄九縣。1971年撤銷宿縣專區,改置宿縣地區,轄區不變,便是上圖的行政區劃。 1984年 1977年,原屬宿縣地區的濉溪縣劃歸淮北市。1979年設縣級宿州市,與宿縣同城。1981年,蕭縣部分礦區劃入淮北市(今淮北市杜集區的飛地)。1983年,懷遠、固鎮、五河三縣劃歸蚌埠市。此時的宿縣地區轄上圖一市五縣。 1999年 隨著1998年撤銷宿縣地區,改設地級宿州市,原縣級宿州市改設埇橋區,逐漸成今日的行政區劃。與歷史上宿州的傳統轄區相比,宿州市地區當代的行政區劃變化很大,主要原因為下面三個歷史事件。 一是碭山、蕭、盱眙、泗洪四縣的互換,二是淮北市的設置,三是南部三縣劃歸蚌埠市。這個三個安徽省當代的行政區劃大事件,在經濟、交通、人文、政治等各方面對皖北地區有著深遠的影響,延續至今。 已完結全國大部分地市古代行政區劃史,治學不易,請多分享,謝謝。#宿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