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精品精选,精品九九视频,www久久只有这里有精品,亚洲熟女乱色综合一区
    分享

    宿州市行政區劃

     相逢就是緣 2023-10-28 發布于安徽

    宿州市,簡稱“蘄”,安徽省轄地級市,位于安徽省東北部,東、東北與宿遷和徐州接壤,南臨蚌埠,西至西北與淮北、商丘和菏澤相鄰,介于東經116°09′—118°10′、北緯33°18′—34°38′之間,總面積9939平方千米 [54]。截至2022年10月,宿州市轄1個區、4個縣 [73]。截至2022年末,宿州市常住人口530.0萬人。 [77]
    宿州市別稱宿城、蘄城、云都、符離,是楚漢文化、淮河文化的重要發源地,境內有蘄縣古城遺址、小山口遺址、古臺寺遺址等歷史文化遺址。有皇藏峪、新汴河、五柳風景名勝區、宿州三角洲公園、閔子騫祠、樂天園、宿州古城墻等旅游景點,有閔子騫、子張、劉伶、嵇康、嵇紹等歷史名人。北宋文學家蘇軾在《南鄉子·宿州上元》中,稱宿州為“此去淮南第一州” [1]。宿州是第六屆全國文明城市 [2]、國家園林城市 [3]、國家智慧城市 [4]、“寬帶中國”示范城市、“質量之光”年度質量魅力城市、國家森林城市 [5-6]、安徽省文明城市 [7]。 [8] [62]2023年,被評為三線城市。 [88]
    2022年,宿州市地區生產總值(GDP)2224.6億元,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338.2億元,第二產業增加值771.6億元,第三產業增加值1114.8億元。三次產業結構比為15.2:34.7:50.1。人均地區生產總值41875元。 [77]
    中文名宿州市
    外文名Suzhou
    別    名宿城、蘄城、符離、宿縣
    行政區劃代碼341300
    行政區類別地級市
    所屬地區安徽省
    地理位置安徽省東北部、洪澤湖西北部
    面    積9939 km2
    下轄地區1個區、4個縣
    政府駐地埇橋區銀河一路506號
    電話區號0557
    郵政編碼234000—235300
    氣候條件溫帶季風氣候
    人口數量530.0 萬(2022年常住人口)
    著名景點皇藏峪、新汴河、五柳風景名勝區、宿州三角洲公園、閔子騫祠、涉故臺、蘄縣古城遺址、樂天園
    火車站宿州站、宿州東站、宿州西站
    車牌代碼皖L
    地區生產總值2224.6 億元(2022年)
    目錄
    1歷史沿革
    2行政區劃
    ?區劃沿革
    ?區劃現狀
    3地理環境
    ?地理位置
    ?地質構造
    ?地形地貌
    ?氣候特征
    ?水系水文
    ?土壤類型
    4自然資源
    ?植物資源
    ?動物資源
    ?礦產資源
    5人口
    6政治
    7經濟
    ?綜述
    ?第一產業
    ?第二產業
    ?第三產業
    8交通運輸
    ?交通
    ?運輸
    9社會事業
    ?科技事業
    ?教育事業
    ?文化事業
    ?體育事業
    ?衛生事業
    ?社會保障
    ?環境保護
    ?安全生產
    10歷史文化
    ?綜述
    ?地名由來
    ?文物古跡
    ?美術
    ?曲藝
    ?非遺
    ?方言
    ?飲食
    ?節日
    11風景名勝
    ?綜述
    ?人文景觀
    ?自然景觀
    ?古剎寺廟
    ?戰役遺址
    ?符離大道
    12地方特產
    13風味小吃
    14著名人物
    ?古代
    ?現代
    15榮譽稱號
    16對外交往
    ?國內
    ?國際
    歷史沿革
    播報
    編輯
    上古
    宿州歷史悠久,早在八千多年前的新石器早期,先民們就在這方土地上繁衍生息。埇橋區的古臺寺、蕭縣的花甲寺、靈璧縣的三山蔣廟、泗縣的佘家臺等地屬于大汶口文化時期、龍山文化時期的歷史遺存就是明證。
    夏、商、西周
    境內為徐夷、淮夷等部落的居住區。
    春秋
    春秋時期,宿州境內就置有宿國、蕭國、徐國等諸侯小國。宋國都城曾一度遷于宿地相山(今淮北市)。東周莊王十三年(前684年),宋國宋湣公將原封地于今山東東平境內的伏羲后裔風姓男爵小國——宿國強遷于宋地(今宿州轄區)以為附庸,此為今宿州地域和“宿”字結緣之始。
    戰國
    宿地屬楚。
    秦朝一統后,轄區分屬泗水郡、碭郡,置有符離縣、蘄縣、相縣、取慮、鐸縣、僮縣、下邑等縣。
    西漢
    漢高帝五年(前20年),革碭郡為梁國,設碭縣。初設甾丘縣(在今埇橋區支河),杼秋縣(在今蕭縣黃口),在今泗縣境內置夏丘縣和虹縣。
    新莽
    始建國元年(9年),改碭縣為節碭縣,改符離縣為符合縣,不久復原稱。
    更始三年(24年),封劉秀為蕭王。
    東漢
    建初四年(79年),遷梁國于下邑,碭縣屬之。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析沛國置譙郡,以竹邑、相城、符離等縣屬沛國,以鏜縣、蘄縣等縣屬譙郡。
    三國
    太和三年(229年),追封曹熊為蕭王,稱蕭國。
    太和六年(232年),國除。
    青龍二年(234年),復置蕭縣,屬豫州譙郡。
    景初二年(238年),分沛國置汝陰郡,陽城廢。
    西晉
    元康五年(295年),碭山并入下邑縣。
    東晉
    建武元年(317年),蕭縣屬沛郡,郡治由相縣徙于蕭。
    升平元年(357年),沛郡、譙郡陷于前燕。
    太和五年(370年),燕滅,宿地盡入前秦。
    大元九年(384年),東晉北伐,夏宿地。
    義熙七年(411年),泗縣地屬南兗州,治夏丘。
    南北朝
    北魏孝昌二年(526年),廢下邑,置碭郡,下設碭縣、安陽兩縣。
    東魏武定六年(548年),置新豐縣(今宿州市北新豐村),竹邑縣(今宿州城北20里老符離)屬睢南郡,改夏丘縣為晉陵縣。
    北齊天保七年(556年),改蕭縣為承高縣,屬彭城郡。
    開皇六年(586年),改承高縣為龍城縣。
    開皇十八年(598年),廢安陽置碭山縣。
    大業元年(605年),改龍城縣為臨沛縣,后又復改臨沛縣為蕭縣。
    武德四年(623年),析夏丘縣置虹縣。
    武德六年(625年),夏丘縣入虹縣,夏丘縣廢。
    貞觀八年(634年),虹縣屬泗州。
    元和四年(809年),析原徐州屬之符離縣、蘄縣,原泗州屬之虹縣置宿州,因此地域古屬“宿國”疆域,故取名“宿州”。治埇橋鎮。
    元和九年(814年),以亳州屬之臨渙縣入宿州。
    太和三年(829年),宿州廢。
    太和七年(833年),復置。
    光化四年(901年),于碭山縣置輝州。碭山縣屬之。
    五代十國
    后唐同光三年(925年),碭山縣屬單州。
    后周顯德五年(958年),蕭縣屬徐州武定軍節度。
    開寶五年(972年),宿州為保靖軍節度,屬淮南路。
    熙寧五年(1072年),屬淮南東路。
    元祐元年(1086年),析虹縣屬零壁鎮巡檢司置零壁縣,隸宿州。
    政和七年(1117),因其地盛產如美玉般的磬石,故改縣名零壁為“靈璧”。
    興定元年(1217年)碭山縣城被黃水湮沒,縣治遷虞山保安鎮(今屬河南永城)。
    憲宗七年(1257年),遷回舊治。
    至元二年(1265年),廢蘄縣、臨渙、符離三縣入宿州,屬河南歸德府(今河南商丘)。廢蕭縣、永固縣入徐州。因碭山縣屢遭水患,人口稀少廢入單縣。
    至元三年(1266年),復置碭山縣,屬濟州。
    至元四年(1267年),撥宿州屬之靈璧縣歸泗州。
    至元十二年(1275年),復置蕭縣,屬河南行省歸德府。
    至元十三年(1276年),撥泗州屬虹縣入宿州。
    至元十七年(1280年),復撥虹縣屬泗州,靈璧屬宿州。
    泰定元年(1324年),黃河行故汴渠仍與徐州泗水合,至清口入淮。宿州汴渠湮廢。
    洪武元年(1368年),宿州(轄靈璧縣)屬臨濠府。
    洪武七年(1374年),屬鳳陽府。
    洪武十二年(1379年),蕭縣、碭山縣屬南直隸徐州。
    順治十八年(1661年),宿州(降為散州)屬江南左布政使司鳳陽府。
    雍正三年(1725年),升泗州為直隸州。
    雍正十一年(1733年),碭山縣、蕭縣屬江蘇省徐州府。
    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遷泗州于虹縣,虹縣并入泗州,初稱泗虹州,后為泗州,原虹縣降為虹鄉。
    宣統三年(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同年12月16日宿州光復。
    中華民國
    民國肇建,改宿州為宿縣,改泗州為泗縣,與靈璧縣均屬安徽省。碭山縣、蕭縣屬江蘇省。
    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蕭縣、碭山屬江蘇省銅山行政督察區,宿縣、靈璧縣、泗縣屬安徽省第六行政督察區。
    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5月,今宿州所屬各縣先后淪陷。日偽、國民黨、抗日人民政府三方政權并存直至抗日戰爭結束。國民黨政權則在縣城以外鄉集設立流亡政府,宿、靈、泗隸屬國民政府第六行政督察區,蕭、碭則隸屬江蘇徐州專區。共產黨則在各縣交界毗鄰處建立抗日政權,如宿東、宿西、蕭宿銅、靈睢泗、泗五、泗南、泗宿等縣。
    民國三十二年(1943年),日偽在蘇皖北部設淮海省,今宿州各縣均屬淮海省。
    抗日戰爭勝利后,宿縣、靈璧縣、泗縣屬安徽省第四行政督察專員公署。碭、蕭屬江蘇省徐州專員公署。
    1949年1月,淮海戰役結束,今宿州各縣相繼解放。各縣分別屬于豫皖蘇邊區三專署、六專署和江淮邊區二專署、三專署。
    1949年3月25日,江淮二專署并入三專署和豫皖蘇三地委、六地委之一部合并,成立宿縣專區,屬皖北行署。轄邳睢、睢寧、泗陽、淮寶、泗南、泗宿、泗靈睢、蕭銅、靈璧、宿東、五河、永城、碭山、蕭縣、懷遠、宿西、宿城市和盱鳳嘉、洪澤湖工委、宿遷市二十個縣級政權。
    1949年6月,經過合并、調整后,邳睢、睢寧、泗陽、宿遷市歸屬江蘇建制。宿縣專區轄永城、碭山、蕭縣、宿縣、靈璧、泗縣、五河、懷遠、泗洪九縣,宿城市撤銷。
    中華人民共和國
    1950年,析宿縣西部置濉溪縣。
    1951年,重置宿城市。
    1953年,碭山縣、蕭縣劃歸江蘇,永城縣劃歸河南,宿縣專區屬安徽省。
    1953年,撤銷宿城市。
    1955年,泗洪歸劃江蘇,碭山、蕭縣劃歸安徽省宿縣專區。
    1956年2月,宿縣、滁縣兩專區合并為蚌埠專區。
    1961年3月,蚌埠專區撤銷,重新設立宿縣專區,轄濉溪、碭山、蕭縣、宿縣、靈璧、泗縣、五河、懷遠八縣。
    1964年,析宿縣、靈璧、五河、懷遠銜接處各一部,置固鎮縣。
    1971年,宿縣專區更名為宿縣地區。
    1977年,濉溪縣劃歸淮北市。
    1979年10月,析宿縣城關鎮及城郊、城西區之一部置縣級宿州市。
    1983年7月,五河、固鎮、懷遠三縣劃歸蚌埠市。宿縣地區轄碭山、蕭縣、宿縣、靈璧、泗縣、宿州市計五縣一市。
    1992年12月11日,國務院批準縣級宿州市與宿縣合并,仍為縣級宿州市。
    1998年12月,國務院批復,撤銷原宿縣地區,設立省轄宿州市;轄泗縣、靈璧、蕭縣、碭山和埇橋區(原縣級宿州市)等四縣一區,治所駐宿州市城區。
    1999年5月,中共宿州市第一次黨代表大會和宿州市第一屆人民代表大會、政協會議相繼召開,省轄宿州市正式宣告成立。 [68]
    行政區劃
    播報
    編輯
    區劃沿革
    1949年1月,淮海戰役結束,(今宿州)屬江淮邊區行政公署二專署、三專署和豫皖蘇邊區行政公署三專署、六專署。
    1949年3月25日,江淮邊區行政公署決定,將二專署并入三專署和豫皖蘇行政公署三專署、六專署之一部合并,成立宿縣專區,轄邳睢、睢寧縣、泗陽縣、淮寶、泗南、泗宿、泗靈睢、蕭銅、永城縣、碭山縣、蕭縣、宿城市、宿東縣、宿西縣、靈璧縣、五河縣、懷遠縣和盱鳳嘉、洪澤湖工委、宿遷市共二十縣級政權。
    1949年4月21日,宿縣專署決定將宿城市、宿東縣、宿西縣合并為宿縣,成立中共宿縣縣委、縣政府。
    1949年6月,邳睢,睢寧縣、泗陽縣、宿遷市歸屬江蘇省管轄,經過合并、調整后,宿縣專區轄宿縣、碭山縣、蕭縣、永城縣、靈璧縣、泗縣、泗洪縣(由泗縣析置,駐青陽)、五河縣、懷遠縣共九縣。
    1950年1月,政務院批準,將蕭縣東部的褚蘭、棠張、桃山3個區全部和北望、郝寨2個區部分計61個鄉,429個行政村,524個自然村,劃入山東省徐州市銅山縣。 [11]
    1950年,由宿縣重置宿城市。
    1950年9月20日,由宿縣重置宿西縣。
    1950年11月13日,宿西縣改為濉溪縣。宿縣專區轄宿城市、宿縣、濉溪縣、碭山縣、蕭縣、永城縣、靈璧縣、泗縣、泗洪縣、五河縣、懷遠縣共一市十縣。
    1952年6月25日,政務院批準,撤銷宿城市,并入宿縣,改為城關鎮,宿縣駐地也由老符離集遷駐城關鎮。
    1952年將銅山縣的桃山區、褚蘭區劃入宿縣。
    1952年11月15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批準,將宿縣專區所轄的蕭縣、碭山縣劃入江蘇省,將永城縣劃入河南省(1952年11月25日政務院【政齊字第149號】命令)、(1952年12月1日華東軍政委員會【東辦政字第1127號】命令轉發)(安徽省人民政府于1953年1月20日決定,于2月1日正式劃出)。
    1952年,安徽省宿縣專區濉溪縣的趙莊、鐘莊、王莊、小溝岸、邸莊、張莊、苗莊、黃莊、祝莊、張井、呼莊等11個自然村劃歸河南省永城縣(內務部1952年12月5日批準)(1952年4月27日華東軍政委員會【東辦(三)字第0443號】批復)(1952年6月4日皖南北人民行政公署【皖民字第03446號】批復)宿縣專區2月18日報告。安徽省永城縣、碭山縣的雨亭區、新興區(原屬于永城縣)劃歸河南省商丘專區(政務院1952年1月31日批準)。將碭山縣的雨亭區、新興區劃入河南永城縣。固橋、陳堤口、胡屯、后謝油坊等莊仍由碭山縣管轄。宿縣專區轄宿縣、濉溪縣、靈璧縣、泗縣、泗洪縣、五河縣、懷遠縣共七縣。
    1955年,盱眙縣、泗洪縣劃歸江蘇省管轄,蕭縣、碭山縣劃歸安徽省宿縣專區管轄。宿縣專區轄宿縣、濉溪縣、碭山縣、蕭縣、靈璧縣、泗縣、五河縣、懷遠縣共八縣。
    1956年2月,宿縣專區、滁縣專區合并為蚌埠專區。
    1957年11月,中共安徽省委批準《開發淮北礦區初步規劃和施工方案》,成立閘河煤礦籌備處。
    1958年3月,改為濉溪煤礦籌備處;5月,改為淮北煤礦籌備處。
    1959年3月22日,國務院全體會議第86次會議決定,撤銷濉溪縣,將原濉溪縣的行政區域全部設立濉溪市。
    1960年2月17日,改淮北煤礦籌備處為濉溪礦務局。
    1961年1月13日,析蕭縣相山地區與濉溪縣北部地區(方城大隊和渠溝大隊)與濉溪礦務局成立濉溪市,濉溪市人民委員會與濉溪縣人民委員會合并辦公,并將蕭縣南部杜集、朔里公社全部及永堌公社閘河以西4個大隊、吳莊公社閘河以西7個大隊劃歸濉溪市管轄(1960年4月16日安徽省人民委員會通知);同年6月17日,成立濉溪市郊區,轄相山、杜集、高岳3個公社;同年8月4日,安徽省人民委員會報告備案;同年12月15日國務院全體會議第114次會議決定,恢復濉溪縣,以濉溪市的部分地區為濉溪縣行政區域,劃濉溪縣北部和蕭縣相山地區與濉溪礦務局組建濉溪市。
    1961年,撤銷蚌埠專區,重新設立宿縣專區,轄宿縣、濉溪縣、碭山縣、蕭縣、靈璧縣、泗縣、五河縣、懷遠縣共八縣。
    1963年12月16日,宿東辦事處成立,轄宿縣專區宿縣東部部分區域,所轄區域劃歸濉溪市管轄。
    1964年,由宿縣、靈璧縣、懷遠縣、五河縣銜接處各一部,析置固鎮縣。宿縣專區轄宿縣、濉溪縣、碭山縣、蕭縣、靈璧縣、泗縣、五河縣、懷遠縣、固鎮縣共九縣。
    1971年,國務院批準,改濉溪市為淮北市。
    1977年,濉溪縣由宿縣地區劃歸淮北市管轄。 [12]
    1981年4月21日,將蕭縣的北山、竇莊、錢樓、坡里、朔里5個整建制公社和毛莊(毛莊、郝臺、姚樓、路莊、沈莊、袁莊、祁莊7個大隊)、牛眠(牛眠、大莊、馮莊、王窯、歐集、二莊6個大隊)、吳莊(房莊、李臺、劉行3個大隊)、丁里(許堂大隊的孟樓1個生產隊)4個公社的16個大隊、1個生產隊劃歸淮北礦務局領導,實行以礦帶社體制。 [12]
    1983年07月,五河縣、固鎮縣、懷遠縣三縣劃歸蚌埠市管轄。宿縣地區轄宿州市、宿縣、碭山縣、蕭縣、靈璧縣、泗縣共一市五縣。 [13]
    1985年07月15日,淮北市撤銷宿東辦事處,所轄區域劃歸宿縣地區宿州市管轄。
    1992年,撤銷宿縣,并入縣級宿州市,宿縣地區轄宿州市、碭山縣、蕭縣、靈璧縣、泗縣共一市四縣,地區行署駐宿州市。 [9]
    1998年,國務院同意撤銷宿縣地區和縣級宿州市,設立地級宿州市。市人民政府駐新設立的埇橋區。宿州市轄原宿縣地區的碭山縣、蕭縣、泗縣、靈壁縣和新設的埇橋區。(國務院1998年12月6日批準) [10]
    1999年元月,埇橋區掛牌成立。
    2021年,經安徽省政府批準,安徽省民政廳批復,同意宿州市蕭縣人民政府駐地由龍城鎮大同街138號遷移至圣泉鎮復興路18號,保持其行政區域不變。 [52]
    區劃現狀
    截至2022年10月,宿州市轄1個區、4個縣:埇橋區、碭山縣、蕭縣、靈璧縣、泗縣 [73],共18個街道、93個鎮、1個鄉 [61]。宿州市人民政府駐埇橋區銀河一路506號。 [58-60]

    埇橋區
    地處黃淮海經濟區腹地,是宿州市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享有中國書法之鄉、中國馬戲之鄉、中國燒雞之鄉、中國孝文化故里美譽,為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國家農村綜合改革實驗區。總面積2907平方千米,轄12街道24鎮:埇橋街道、沱河街道、道東街道、東關街道、三里灣街道、南關街道、西關街道、北關街道、汴河街道、三八街道、城東街道、金海街道、符離鎮、蘆嶺鎮、朱仙莊鎮、褚蘭鎮、曹村鎮、夾溝鎮、欄桿鎮、時村鎮、永安鎮、灰古鎮、大店鎮、大澤鄉鎮、桃園鎮、蘄縣鎮、大營鎮、順河鎮、蒿溝鎮、苗庵鎮、解集鎮、楊莊鎮、支河鎮、桃溝鎮、永鎮鎮、西二鋪鎮。 [67]

    碭山縣
    位于安徽最北端,蘇、魯、豫、皖4省7縣交界處,黃河故道之邊,東鄰江蘇徐州、西鄰河南商丘,以原境內有芒碭山而得名。古為漢高祖劉邦斬蛇舉義之地,五代梁王朱溫故里,近代畫壇宗師齊白石祖籍,存有李白宴嬉臺、明代大將薛顯墓,黃河故道等。被譽為“中國梨都”,全國水果生產10強縣。總面積1196.73平方千米,轄13鎮:碭城鎮、趙屯鎮、李莊鎮、唐寨鎮、葛集鎮、周寨鎮、玄廟鎮、官莊壩鎮、曹莊鎮、關帝廟鎮、朱樓鎮、良梨鎮、程莊鎮。 [67]

    蕭縣
    地處安徽省北大門、蘇魯豫皖四省交界處,位于淮海經濟區、徐州都市圈的中心部位和華北平原的東南邊緣。有6000多年的文明史和3100多年的建城史,是漢文化、孝道文化的發祥地,有金寨文化遺址、花甲寺遺址等新石器晚期遺留的文化遺址。蕭縣素有文獻之邦美譽,是中國書畫藝術之鄉、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安徽省文物大縣。總面積1854平方千米,轄3街道22鎮1鄉:鳳城街道、龍河街道、錦屏街道、圣泉鎮、龍城鎮、黃口鎮、楊樓鎮、劉套鎮、新莊鎮、閆集鎮、杜樓鎮、王寨鎮、祖樓鎮、丁里鎮、白土鎮、馬井鎮、張莊寨鎮、趙莊鎮、永堌鎮、青龍鎮、大屯鎮、官橋鎮、莊里鎮、酒店鎮、孫圩子鎮、石林鄉。 [67]

    靈璧縣
    地處長三角經濟帶西緣,毗鄰淮海經濟區中心城市徐州,蘇、魯、豫、皖四省的中心地帶,處于徐州都市圈、黃淮海經濟圈和長三角經濟輻射圈內。是全國生態文明先進縣、平安建設先進縣和農田水利建設先進縣,全省文明縣城、園林縣城、雙擁模范縣。素有奇石、虞姬、鐘馗畫,一奇一美一神,靈璧三絕甲天下之美譽。靈璧琴書、皮影戲和鐘馗畫被授予非物質文化遺產,被國家文化部命名為民間藝術之鄉。總面積2124.05平方千米,轄19鎮:靈城鎮、韋集鎮、黃灣鎮、婁莊鎮、楊疃鎮、尹集鎮、澮溝鎮、游集鎮、下樓鎮、朝陽鎮、漁溝鎮、高樓鎮、馮廟鎮、禪堂鎮、虞姬鎮、向陽鎮、大廟鎮、朱集鎮、大路鎮。 [67]

    泗縣
    地處安徽東北部、黃淮海平原南端、蘇皖兩省五縣交界地帶。古稱虹縣、泗州,是明朝開國功臣胡大海的故里,也是革命先輩彭雪楓、江上青等戰斗和獻身的地方。境內景色優美,洋城春色、屏山晚照、柏浦荷風、赤山暮雨、汴水晴波、隋堤煙柳、陰陵夜月、盤龍積雪被稱為虹鄉八景,發源于泗縣的泗州戲,是安徽四大地方劇種之一,已列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總面積1857平方千米,轄3街道15鎮:運河街道、虹城街道、泗水街道、泗城鎮、墩集鎮、丁湖鎮、草溝鎮、長溝鎮、黃圩鎮、大莊鎮、山頭鎮、劉圩鎮、黑塔鎮、草廟鎮、屏山鎮、大路口鎮、大楊鎮、瓦坊鎮。 [67]
    地理環境
    播報
    編輯
    地理位置
    宿州市位于安徽省北部,襟連沿海,素有安徽省北大門之稱。東至東北與江蘇省宿遷市、徐州市接壤,南臨蚌埠市,西至西北與淮北市、河南省商丘市、山東省菏澤市毗鄰。介于東經116°09′—118°10′、北緯33°18′—34°38′之間,總面積9939平方千米。 [54]

    宿州市人民政府詳情
    宿州市埇橋區銀河一路506號

    ? 2023 Baidu - GS(2023)3206號 - 甲測資字11111342 - 京ICP證030173號 - Data ? 百度智圖
    宿州市人民政府
    地質構造
    宿州市在大地構造單元上屬中朝準地臺區的淮北盆地一穹隆分區。丘陵地區基巖局部出露,巖性以寒武、奧陶、震旦紀白云質灰巖為主。含有部分頁巖、砂巖、石英巖。由于受多次地殼運動的影響,巖石多支離破碎、裂隙溶洞發育,透水性強。第四系松散沉積物分布較廣,巖性為粘性土,礫石及砂。區內構造有東西的構造帶、新華夏構造帶、弧形構造帶、南北向構造帶。自南向北有蚌埠、固鎮、沛縣三個東西向隆起,隆起之間為相對的凹陷區。宿州北部的苗安、灰古至四鋪一線,有東西斷層,此斷層對淮北水文地質條件起著控制作用。斷層以北的相對上升區,為基巖地下水強徑流交替帶,斷層以南基巖地下水降徑流滯緩,水質水量較北部有明顯差異。 [14]
    地形地貌
    宿州市位于淮北平原中部,地貌要素的差異較大,大體上可分為丘陵、臺地、平原三大類型。
    丘陵
    丘陵主要集中分布在濉河以北,面積597平方千米,占全市總面積的6.1%,丘陵地的基巖除極少數為酸性和基性巖漿巖外,主要為震旦紀—奧陶紀的石灰巖及少量砂巖、頁巖。水熱條件雖不足以使灰巖發育成大規模的喀斯特地貌,但崎嶇石牙和小型溶侗發育相當普遍。高丘:主要分布在濉河以北的京滬鐵路兩側,海拔高度一般為200至250米,少數高達250—395米。其發育受褶皺構造的影響,成帶狀;由于灰巖巖性較堅硬,難破碎,其坡度多在25度上下,從而使陡坡高丘與緩坡高丘相互交叉存在,其殘積、坡積物除山麓部分能連片較厚外,一般僅呈雞窩狀。基巖裸露地占有很大比例,故其有相當一部分難以利用。低丘:主要分布在濉河以北,宿州東北部,靈璧九頂、漁溝一帶。海拔高度一般為100—200米,只有黑峰嶺才略超過200米。低丘基巖雖然亦以灰巖為主,但坡度一般在25度以下,坡積、殘積物較厚而連片,林牧業利用條件較好。
    臺地
    臺地主要分布于丘陵地的四周,面積292平方千米,占宿州市土地總面積的2.9%,臺地根據其臺面組成的物質不同可分為兩類:一是剝蝕堆積臺地,其地面先被夷平,后抬升,再經剝蝕堆積的臺地,主要緊挨丘陵分布,分為二級,第一級臺地高出洪積扇、洪積平原或砂姜黑土平原,或黃泛平原5米左右;臺面堆積物主要為黃色粘土,屬坡積物;臺面坡度一般多在5度以下,切割深度常可達3至5米;第二級臺地,高出于第一級臺地2至5米;臺面堆積物主要為紅色粘土,屬于殘積、坡積物。臺面坡度一般多在5度以上,切割深度常可達5米以上。剝蝕堆積臺地由于地勢較高,而土層又粘重。故其易旱,水土流失也較嚴重。二是沉積臺地,主要分布于泗縣東南的墩集一帶,分為二級,一級為高出于平原5米左右,臺面較窄,但平坦,組成物質主要為綜黃色粘土,含鈣質結核和鐵錳結核;第二級臺地高出第一級臺地,也在5米左右。這級臺地臺面廣,亦較平,但可偶見土狀突出物。臺面組成物質主要為黃色、黃褐色亞粘土,并含有大量的鈣質結核和鐵錳結核。 [15]
    平原
    平原是宿州市地貌中的主體,面積8897.06平方千米,占全市土地總面積的91%。以五千分之一至萬分之一的比降由北向南,由西向東呈緩傾斜狀;各地的中、小地貌形態及沉積物的性質又各自迥異,大致分為三種類型:
    一是洪積扇和與洪積平原。由丘陵地區河溪的洪水沉積作用所形成的洪積扇及由洪積扇聯合組成的洪積平原,面積260平方千米。存在于丘陵間和丘陵、臺地的邊緣,但由于其形成時間長,且覆蓋于砂姜黑土之上,為一種現代沉積,故土質較肥,為丘陵地邊緣的重要耕作地。
    二是黃泛平原。黃泛平原是因黃河從漢武帝元光三年(前132年)起多次潰堤決口改道南泛所形成,面積5657平方千米。由于黃泛平原的沉積物質主要來源于黃土高原,可溶性鹽類的含量較多,所以地表易于鹽化、堿化。根據地貌分類,又分為黃泛高灘地、黃泛決口扇、黃泛緩坡地、黃泛洼地等四種類型。
    三是黃泛砂姜黑土平原。主要分布于宿州市境南部,即宿州、靈璧縣、泗縣的南部,面積2980平方千米。砂姜黑土平原由于它一方面既以七千五百分之一、萬分之一的比降由西北向東南傾斜,一方面又自河岸向河間地區微凹,故又稱為緩傾斜微凹平原。由于在這里有多條淮河支流平行穿過,地面被分割成多塊而位于兩河間,故又稱為河間平原。砂姜黑土平原所發育的土壤為砂姜黑土,根據其成因,又可分為河岸高地、河間洼地、緩傾地。 [15]
    山脈
    宿州市濉河以北地區的埇橋區、蕭縣、靈璧、泗縣部分,分布著綿延的島狀低山殘丘,屬于淮陽山脈余脈,系古生代構造帶。在250萬年前開始的新構造運動中,為緩升降交替區,大部分地區沉陷,少數地區相對隆起而形成。高度多在200米左右,最高的大官山在蕭縣境內,海拔395米。
    高度超過200米的山岳有高山、獨山、歪頭山、長山套、馬山、兩辮山、轎頂山、轎山、錦屏山、大龍暴峪、黃包山、寨山、鳳山、官山、蘿卜山、圣泉山、岱山、老虎山、靈山、五洞山、程蔣山、黃山、鷹咀山、龍虎.峪、皇藏峪、大虎山、龍王山、老鷹窩、天門山、烏牛山、秤砣山、靈鷲山、靈蛇山、臥虎山、老龍脊、八山、青山、鶴山、二郎山、芳巖山、孤山、唐山、武里山、茭山、亮山、騫山、齊山、馬灣山、瞻鳳山、望山、大黃山、魚山、白虎山、尚山、桂山、東平山、廣龍山、馬山、九頂山、梅山、湖山、老海寺山、大望町山、宜山、青銅山、蝙蝠山、大龍山、張山、香山、黑風峪、塔山、貢山、藕壙山、巍山、柏山、倉山、刁山等。
    較為著名的有蕭縣皇藏峪自然保護區內的諸山、圣泉山,宿州市埇橋區夾溝的武里山、鎮町寺山,靈璧縣的鳳山、九頂山,泗縣的鹿鳴山、陰陵山等。 [16]
    氣候特征
    宿州市地處暖溫帶與北亞熱帶的過渡帶,在中國氣候區劃中屬于暖溫帶半濕潤季風氣候區。主要氣候特點是:四季鮮明,雨熱同季,光照充足,降雨適中,無霜期長。宿州市冬夏長而春秋短,春秋—般不足2個月,夏季110—115天,冬季137天左右。宿州市氣候適宜多種農作物、果樹和林木的生長,雨熱同季的氣候特征為農業生產提供良好的條件。但是,由于宿州市地處南北氣候過渡帶,同時又受黃河、淮河兩大水系及海陸氣候的影響,冷暖空氣交匯頻繁,天氣變化劇烈,氣候對農業生產的影響較為強烈,干旱、洪澇、大風、冰雹、連陰雨、低溫霜凍、病蟲害等自然災害常有發生,給工農業生產、人們的日常生活帶來較大影響。
    氣溫
    1.平均氣溫
    全市歷年平均氣溫14.5℃左右,年平均最低的是1956年和1957年,全市各地12.9—13.2℃;最高年份是2006年,宿州站達到16.3℃,其余各縣在15.5℃左右。1月是全年最冷月份,自北向南平均氣溫0.2—0.8℃;最熱月份是7月,平均氣溫27.2℃左右。
    2.極端氣溫
    平均極端最高氣溫是指多年極端最高氣溫的平均值,宿州站37.9℃,其余各地37.5—37.6℃。全市各地每年都會出現35℃以上的高溫天氣,高溫日數和持續天數有所不同。極端最高氣溫全市各地均在40℃以上,其中多數超過或等于41℃,泗縣1988年7月9日極端最高氣溫41.7℃,是全市有記錄以來的最高值;極端最高氣溫的最低值在35以上,最低的是35.1℃,時間是出現在蕭縣1963年7月1日。日最高氣溫≥35℃日數各地平均為9.9天至13.0天,宿州站最多,蕭縣最少。
    平均極端最低氣溫是指多年極端最低氣溫的平均值,全市各地均在-10.9—-11.7℃之間,相差不大,且有自北向南逐漸降低的趨勢。全市極端最低氣溫除碭山不足-20℃外,其余各地均在-23℃以下;極值為靈璧縣的-23.9℃,出現在1969年2月6日。日最低氣溫≤-10℃的寒冷天氣日數歷年平均2天左右。20世紀90年代冬季日最低氣溫≤-10℃的寒冷天氣日數平均不足2天,不到60年代的三分之一;1999—2007年連續9年沒有出現≤-10℃的寒冷天氣。
    3.無霜期
    宿州市的無霜期較長,有利于農作物生長。歷年平均無霜期202——209天,碭山縣最少,蕭縣最多。無霜期最多的一年有244天(1984年),出現在蕭縣,最少的—年只有164天(1965年),出現在泗縣。全市各地平均終霜期4月5日左右,最遲出現在靈璧.(1961年5月4日);平均初霜期10月26—30日,相差3—4天,最早出現在碭山縣(1968年9月29日)。
    4.地溫
    (1)地面溫度。
    歷年平均地面溫度16.0—17.6℃,泗縣站最高,碭山縣最低;北部比歷年平均氣溫偏高1.8℃左右,中東部偏高2.8℃上下;各月變化基本與氣溫同步。全市各地地面極端最高溫度70℃左右,極值為73.7℃,出現在泗縣,日期為1988年7月9日;地面極端最低溫度大多接近-26℃,極值為泗縣的-28.0℃,出現在1969年2月6日。
    (2)5厘米地溫。
    春季3—4月,地中淺層5厘米地溫變化與農業生產關系十分密切。北部5厘米地溫升至10℃在3月下旬后期,中東部在3月下旬中期;升至129大都在4月上旬初。
    (3)凍土。
    凍土一般出現在每年的11月至翌年3月,為期5個月,發生凍土的日數一般為40天左右。全市各地最大凍土深度超過15厘米,最大值為28厘米,出現在碭山縣(1967年1月6—7日)。出現凍土深度≥10厘米的年份,靈璧縣最多為31年,占有觀測資料年份的65%;泗縣最少14年,不足30%。
    降水
    1.降水量
    宿州市年平均降水量在728—900毫米之間。具有明顯的南多北少特征,靈璧縣最多,接近900毫米,北部的碭山最少,只有728毫米,比靈璧偏少170毫米左右。降水的年際變化很大,全市年降水量最大為泗縣的1620.5毫米(2003年),該縣年降水量最少為465毫米(1978年);全市年降水量最少的是碭山縣的414.7毫米(1966年),碭山縣年降水量最大為1333.9毫米(2003年)。降水的季節分布有明顯差異:夏季最多,春、秋季相近,冬季最少。夏季(6—8月)降水占全年降水量的54.5%,春季(3—5月)占19.4%,秋季(9—11月)占19.3%,冬季(12—2月)占6.8%。各月平均降水量7月最多,176.5—229.2毫米;12月降水最少,14毫米左右。汛期(6—8月)歷年平均降水量396—493毫米,碭山縣最少,靈璧最多。汛期降水量最多的是靈璧站的11343毫米(2003年),最少的是碭山站的1503毫米(1999年)。
    2.降水日數
    宿州市各地年降水日數84—102天,泗縣最多,碭山最少,中、東部都在95天以上,只有泗縣超過100天,南北相差較多。全年最多降水日數123天,出現在泗縣(1958、1985、2003年3年);最少降水日數58天,出現在碭山縣(1988年)。最長連續降水日,數16天,出現在靈璧縣(1965年7月7—22日);最長連續無降水日數88天,出現在蕭縣(1987年11月29日至1988年2月24日)。
    3.降水強度
    (1)平均狀況。宿州市全年各級降水量的歷年平均分布是:自北向南小雨62.4—77.3天,中雨12.6—15.6天,大雨5.1—7.2天,暴雨2.3—2.6天,大暴雨0.3—0.5天。
    (2)一日最大降水量。一日最大降水量之冠是蕭縣的374.6毫米(1982年7月22日),其次為泗縣的239.8毫米(1962年7月8日),其他各地均在221—229毫米之間。
    (3)一小時最大降水量。一小時最大降水量是蕭縣的106.5毫米(1982年7月22日),其次為泗縣的106.2毫米(1966年7月22日),其他各地在85—101毫米之間。
    (4)十分鐘最大降水量。十分鐘最大降水量之最屬碭山的33.8毫米(1985年8月22日),其次為泗縣的32.0毫米(1972年7月4日),其他各地均在30—31.4毫米之間。
    (5)一次最大連續降水量。宿州市一次連續最大降水量為蕭縣的437.6毫米(1982年7月20—24日),靈璧縣最小為287.5毫米,其他各地均在324—381毫米之間。
    4.降雪與積雪
    (1)降雪。多年平均初雪期常年出現在12月中旬初,終雪期在3月上旬。平均年降雪日數蕭縣、碭山縣10—11天,其余各地12天左右;降雪日數最多是1968—1969年的冬季26—31天。全市最早降雪出現在1987年10月20日(泗縣);最遲降雪出現在1955年4月18日(宿州站)。
    (2)積雪。
    歷年平均積雪日數泗縣、碭山縣10.7—11.0天,其余各地9.5天左右,差異不大。全市各地最多積雪日數42—47天,主要出現在1956—1957年冬季的1—2月份。
    (3)雪深。北部積雪最深為23——24厘米,出現在1964年2月中旬;中部最大雪深28厘米,出現在1989年2月23—24日;南部積雪最深達30—31厘米,出現在1989年2月下旬。
    日照
    年平均日照時數2179.4—2261.5小時,中部偏多,東南部偏少,相差80小時左右。——年之中,日照時數最多月為5月,—般在218——230小時;北部碭山縣、蕭縣1月日照時數最少,中東部2月最少;最多月與最少月相差75.3—86.6小時,碭山縣相差最多,泗縣相差最少。2月日照時數南北差異最小,有4.6小時,8月差異最大,達13.9小時。
    風向風速
    1.風向
    宿州市屬于季風氣候區,風向有明顯的季節性變化。以宿州站為例,全年以東北至東風居多,頻率在10—12%;春季多是東北至東風,頻率為9—14%;夏季6—7月盛行東至東南風,頻率8—12%;8月多是東至東北風,頻率達到13—17%,是風向頻率最為集中的月份;秋季東北風較多,頻率14—17%,是單一風向頻率最高的季節;冬季盛行東北風,頻率為13—14%;靜風頻率除3—7月不足10%外,其余各月均在10—16%。
    2.風速
    宿州市年平均風速在2.3—3.0米/秒之間。年平均風速以宿州站較小,與測站位置及周圍環境影響有關。地理位置偏東南方的靈璧縣、泗縣年平均風速較大,較能客觀反應全市平均風速狀況。月平均風速,一年之中以春季最大,尤其是3—4月,平均風速在2.7—3.5米秒之間,夏季和冬季風速次之,秋季風速最小。
    蒸發量
    宿州市累年平均蒸發量為1279—1568毫米,最多與最少相差289毫米,全市各地分布較為均勻。一年之中,蒸發量以夏季最大,冬季最小,且春季大于秋季。從逐月分配看,各地以6月蒸發量最大,占年蒸發量的14.5%左右;冬季1月蒸發量最小,僅45毫米上下。春種4月與秋種10月相比,4月蒸發量明顯大于10月,在北部更為明顯。 [71]
    水系水文
    宿州市屬淮河流域,境內有中、小河道70條,排水大溝354條,分為6大水系。
    (一)懷洪新河水系
    懷洪新河水系市內流域面積3372.7平方千米,主要河流有會河、沱河、北沱河、唐河、獬河、石梁河。澮河為跨省河道,主要承泄上游河南省來水。澮河、沱河、北沱河、唐河、獬河是在新中國成立初期建設的五河內外水分流工程,由入淮河改經崇潼河匯入洪澤湖。
    (二)奎濉河水系
    奎濉河水系市內流域面積2975.5平方千米,主要河流有奎河、濉河、拖尾河、老濉河。奎河發源于江蘇省徐州市云龍山麓,呈南北走向,在宿州市埇橋區時村鎮匯入濉河。濉河呈東西走向,在江蘇省泗洪縣境內注入洪澤湖的溧河洼。
    (三)新汴河水系
    新汴河全長127千米,市內流域面積2493.3平方千米,主要河流有沱河、王引河、蕭濉新河。新汴河流域跨河南、安徽、江蘇三省,干流從戚嶺子截沱河至江蘇省泗洪縣付圩子流入洪澤湖溧河洼,是一條人工開挖的大型河道。
    (四)南四湖水系
    南四湖水系市內流域面積439.0平方千米,主要河流有復新河、苗城河、廢黃河,均為跨省河道。復新河、苗城河源于碭山縣玄廟鎮南,流經江蘇省豐縣,山東省單縣、魚臺縣,注入昭陽湖。廢黃河由豫、皖、魯三省交界處入境,經江蘇省豐縣、沛縣大沙河入昭陽湖。
    (五)安河水系
    安河水系市內流域面積313.0平方千米,主要河流有潼河、龍河。潼河發源于靈璧縣花山子,流經江蘇省睢寧縣和安徽省泗縣,在泗洪縣經安河入洪澤湖。龍河發源于江蘇省睢寧縣龍集,在泗縣小王莊北成為皖、蘇兩省邊界河道,在高莊處匯入徐洪河。
    (六)故黃河水系
    故黃河水系市內流域面積193.5平方千米,系指蕭縣故黃河段。故黃河上段在碭山縣高寨東進入大沙河匯入南四湖。下段為皖、蘇兩省邊界河道,向東經江蘇省的徐州、宿遷、淮安、濱海流入黃海。市內河流受地勢制約,多流經平原。除碭山縣北部復興河流向東北入南四湖水系外,其他河流均自西北流向東南,先后匯入淮河、洪澤湖。市轄區中南部處在淮河各大支流下游,每逢暴雨來臨,河水猛漲,常造成洪澇災害。宿州市埇橋區、靈璧縣、泗縣歷史上最嚴重的自然災害就是水災。冬春季節中上游許多河、溝斷流,碭山縣、蕭縣常有旱災發生。 [70]
    土壤類型
    宿州市土壤共有6個土類,12個亞類,26個土屬,近70個土種。就地貌類型,成土原因和地域特征,可分為三大土區。
    低山殘丘土壤
    包括黑色石灰土、山紅土、山黃土、山淤土等,習慣稱為山地土壤。大多分布在蕭縣東南部和宿、靈、泗縣的中、北部。
    黃泛平原土壤
    只有潮土一個土類,習慣稱為沙淤土,集中分布在黃河故道及汴河以北,土種比較多,主要有沙土、淤土、花堿土、兩合土等。
    河間平原土壤
    共有2個亞類,七個土屬,18個土種,主要是砂礓黑土和零星分布的坡黃土。 [17]
    自然資源
    播報
    編輯
    植物資源
    宿州市樹種有53科270余種。天然林僅存于皇藏峪和大方寺、秦山等地區,計有140余種。上層木有黃檀、青檀、黃連木、栓皮櫟、五角楓、椴、黃楨,并有楝樹、山槐、大果榆、楓楊、八角楓等。小喬木層,林下灌木主要有雞麻、衛茅、山胡椒、五加、小葉鼠李、二色胡枝子等。村莊附近,道路兩旁常見樹種有側柏、水杉、榔榆、刺槐、槐、臭椿、香椿、苦楝、泡桐、梓楸、小葉楊、旱柳、銀杏、桂花、白榆、大官楊、梧桐等。常見灌木有臘條、杞柳、紫穗槐等。
    宿州市有中藥材236科1065種。其中植物藥材162科893種;動物藥材74科115種;礦物藥材9種;其它類藥材84種,主要品種有紫苑、薏米、荊芥、蘆巴子、紅花、蓮心、芡實等。經濟價值較高的藥材有半夏、元胡、百合、貝母、金銀花、芋肉、杜仲等。 [18]
    水生植物有9科11種,主要有馬來眼子菜、苦草、金魚藻等。水生經濟作物有蘆葦、藕、蒲草、菱白等。 [19]
    動物資源
    宿州市野生動物有獾豬、獾狗、狐貍、野貓、黃鼠狼、野兔等。
    鳥類有鷹、雁、白鴛、鴛鴦、灰鶴、斑鳩、鴿、雀、燕、鵲、鵪鶉、黃鶯、畫眉、鶉鷹、貓頭鷹、百靈、布谷鳥、鸕鶿、鴉、托白練鷦鷯、鷯鴿、雉等110多種。
    魚類有7目15科49種,主要魚種有草魚、鰱魚、青魚、鳙魚、鯉魚、鱔魚、泥鰍、鱖魚等。底棲生物11種,有螺、蚌、水蚯蚓等。還有中華新米蝦、秀麗蝦等類和蟹、龜、鱉等。 [19]
    礦產資源
    宿州市有礦產資源28種,其中已探明一定儲量的有17種,現已開發利用的有11種,以能源、非金屬礦產為主,保有儲量大,主要礦產地分布集中。其特點:一是礦產種類多,潛在價值大。發現的礦產有煤、煤層氣、鐵、鉛、鉀、白云巖、石灰巖、石英巖、硬質高嶺土、耐火粘土、瓷石、金剛石、礦泉水等;已查明儲量的有煤、鐵、鉛、白云巖、水泥用灰巖、硬質高嶺土、耐火粘土、瓷石、飾面石材等。大宗礦產為煤炭、煤層氣、白云巖、石灰巖、硬質高嶺土、瓷石、鐵;有找礦前景的為石油、天然氣、金剛石、含鉀類巖石、石膏、金、銅、鉛、石灰巖類觀賞石、礦泉水等。二是礦產分布廣,優勢礦產儲量大。白云巖、大理石(飾面用灰巖)、耐火粘土位居安徽省第一,瓷石居安徽省第四。
    人口
    播報
    編輯
    截至2022年末,宿州市常住人口530.0萬人,比上年末減少2.5萬人,城鎮化率46.38%,比上年提高1.35個百分點。 [77]

    宿州市常住人口(2017年-2022年)變化
    參考資料來源 [77] [82] [84-87]
    政治
    播報
    編輯
    政治
    姓名
    職務
    楊軍
    宿州市委書記
    王啟榮
    宿州市委副書記、市長
    任東
    宿州市委副書記
    趙琳
    宿州市第六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主任
    祖鈞公
    宿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長 [81]
    楊永春
    劉博夫
    懷穎(女)
    楊澤勝
    吳緒峰
    歐冬林
    李榮權
    宿州市人民政府秘書長 [66]
    (截至2023年) [55-57] [63-64] [78-80]
    經濟
    播報
    編輯
    綜述
    2022年,宿州市地區生產總值(GDP)2224.6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增長3.9%。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338.2億元,增長4.6%;第二產業增加值771.6億元,增長4.5%;第三產業增加值1114.8億元,增長3.3%。三次產業結構比為15.2:34.7:50.1。人均地區生產總值41875元,增長4.2%。 [77]

    宿州市地區生產總值(2017年-2022年)變化
    參考資料來源 [77] [82-86]
    固定資產投資
    2022年,宿州市固定資產投資比上年增長9.6%。其中,工業投資增長16.5%,民間投資增長6.3%,基礎設施投資增長45.8%。分產業看,一產投資增長45.6%,二產投資增長16.6%,三產投資增長6.0%。2022年,宿州市房地產開發投資497.5億元,下降9.3%。 2022年,宿州市826個省億元以上重點項目完成投資960億元,增長20%;全市新開工億元以上重點項目308個,較上年增加89個;計劃內開工率99%,為近年來最好水平。宿馬園區中鷹包裝紙、蕭縣華企云谷等50億元以上重大制造業項目開工建設。 [77]
    財稅收支
    2022年,宿州市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55.3億元,比上年增長6.6%。其中,稅收收入94.7億元,下降0.5%;財政支出502.1億元,增長5.9%,其中民生支出429.0億元,增長5.7%,占財政支出的85.4%。從重點支出項目看,教育支出增長6.2%,城鄉社區支出下降10.9%,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增長17.1%,衛生健康支出下降2.8%。 [77]
    人民生活
    2022年,宿州市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666元,比上年增長5.7%。其中,城鎮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8910元,增長4.4%;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897元,增長6.2%。
    2022年,宿州市居民人均生活消費總支出15974元,增長4.1%。其中,城鎮居民人均生活消費總支出19047元,增長2.0%,城鎮常住居民恩格爾系數35.4%;農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費總支出13939元,增長5.7%,農村常住居民恩格爾系數為34.2%。
    2022年,宿州市城鎮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積43.4平方米,比上年減少2.4平方米。農村居民人均擁有住房面積46.5平方米,增加8.7平方米。
    2022年,宿州市居民消費價格比上年上漲2.1%。其中,食品煙酒價格上漲2.6%,衣著價格上漲1.4%,居住價格上漲0.4%,生活用品及服務價格上漲2.7%,交通和通信上漲5.5%,教育文化和娛樂價格上漲1.7%,醫療保健上漲0.5%,其他用品和服務價格上漲2.5%。 [77]
    第一產業
    2022年,宿州市實現農林牧漁業增加值396.0億元,比上年增長5.0%。其中,農業增加值198.5億元,增長3.6%;林業增加值14.2億元,下降3.2%;牧業增加值117.1億元,增長6.5%;漁業增加值8.4億元,增長12.6%;農林牧漁服務業增加值57.9億元,增長8.0%。 [77]
    農業
    2022年,宿州市糧食作物種植面積93.9萬公頃,增長0.5%; 糧食產量458.0萬噸,比上年增產4.4萬噸,增長1.0%。其中,夏糧278.6萬噸,增產4.5萬噸,增長1.6%;秋糧179.4萬噸,減產0.04萬噸,下降0.02%。油料產量13.9萬噸,增長1.4%。水果產量311.1萬噸,增長4.9%。蔬菜及食用菌產量243.8萬噸,增長4.5%。 [77]
    林業
    2022年,宿州市林木年采伐量12.7萬立方米,四旁植樹955.9公頃。 [77]
    畜牧業
    2022年,宿州市肉類總產量62.0萬噸,增長4.4%。其中,豬肉產量38.2萬噸,增長4.2%;牛肉產量1.5萬噸,增長5.5%;羊肉產量6.8萬噸,增長1.9%;2022年,宿州市生豬存欄275.1萬頭,增長5.1%;出欄430.5萬頭,增長4.7%。牛奶產量1.5萬噸,增長7.7%;禽蛋產量32.1萬噸,增長5.9%。 [77]
    漁業
    2022年,宿州市水產品產量4.8萬噸,增長4.6%。 [77]
    生產條件
    截至2022年末,宿州市共有大中型拖拉機保有量 4.4萬臺,比上年增長8.3%;聯合收割機保有量2.4萬臺,增長2.3%,大中型拖拉機配套比1:1.66,農業機械總動力856.2萬千瓦,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達到89.9%。灌溉面積48.1萬公頃,增長0.1%,新增耕地灌溉面積0.07萬公頃。 [77]
    第二產業
    工業
    截至2022年末,宿州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129家,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5.7%。其中,35個工業大類行業中有19個行業增加值保持增長,農副食品加工業增長32.1%,食品制造業下降13.7%,紡織業下降2.8%,電力、熱力生產和供應業增長11.9%。2022年,宿州市規模以上農產品加工業產值增長2.0%。規模以上工業統計的主要產品產量中,小麥粉比上年下降30.8%,飼料下降24.7%,罐頭增長5.4%,機制紙及紙板下降4.9%,水泥下降2.6%。2022年,宿州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營業收入1641.1億元,比上年增長2.7%;實現利潤總額89.5億元,下降12.9%。
    2022年,宿州市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6.0%,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重為8.3%;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值增長9.6%,占規模以上工業比重為17.4%;高技術產業投資增長32.7%。新登記各類市場主體11.0萬戶,增長13.5%,市場主體總量達到58.4萬戶。 [77]
    建筑業
    2022年,宿州市資質以上建筑業總產值632.9億元,比上年增長10.9%。其中,建筑工程產值464.6億元,增長12.5%,占比73.4%;安裝工程產值86.6億元,增長4.3%,占比13.7%;其他產值81.7億元,增長9.3%,占比12.9%。從行業類別看,房屋建筑業產值253.0億元,增長35.3%,占總產值的40.0%;土木工程建筑業產值234.7億元,增長1.4%,占比37.1%;建筑安裝業產值137.0億元,下降4.3%,占比21.6%;建筑裝飾、裝修和其他建筑業產值8.1億元,下降11.9%,占比1.3%。 [77]
    第三產業
    服務業
    2022年,宿州市服務業增加值1114.8億元,增長3.3%。其中,批發和零售業增加值192.9億元,增長2.4%;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增加值109.9億元,下降1.7%;住宿和餐飲業增加值47.0億元,增長3.1%;金融業增加值123.6億元,增長7.7%;房地產業增加值151.5億元,下降2.8%;其他服務業增加值431.9億元,增長5.8%。 [77]
    國內貿易
    2022年,宿州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224.0億元,比上年下降1.3%,分城鄉看,城鎮零售額918.0億元,下降1.4%;鄉村零售額306.0億元,下降0.8%。限額以上企業(單位)商品零售額中,書報雜志類、家具類等零售額分別增長56.9%、15.9%;日用品類、文化辦公用品類、煤炭及制品類、汽車類、服裝類、金銀珠寶類、化妝品類、及中西藥類分別下降6.0%、1.1%、86.2%、2.4%、11.0%、65.2%、4.0%、24.6%;限額以上單位通過公共網絡實現的商品銷售額增長11.7%。 [77]
    對外經濟
    2022年,宿州市進出口總額18.1億美元,比上年增長8.6%。其中,進口總額1.2億美元,下降17.6%;出口總額16.9億美元,增長11.2%。 [77]
    招商引資
    2022年,宿州市引進外資項目11個;合同利用外資1.06億美元,增長225.2%;實際利用外商直接投資0.2億美元,下降44.6%。 [77]
    郵電通信
    2022年,宿州市郵電業務總量64.0億元,其中,電信業務總量44.2億元,郵政業務總量19.8億元。年末移動電話用戶507.3萬戶,移動電話普及率95.7戶/百人;互聯網寬帶用戶達到217.4萬戶,互聯網寬帶普及率41.0戶/百人;年末固定電話用戶27.6萬戶,固定電話普及率5.2戶/百人。 [77]
    旅游業
    2022年,宿州市國內旅游人數1864.3萬人次,下降16.0%。入境旅游者199人次,下降37.0%。旅游總收入130.1億元,下降18.5%,其中,國際旅游外匯收入2.3萬美元,下降51.6%;國內旅游收入120.1億元,增長18.5%。 [77]
    金融業
    截至2022年末,宿州市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存款余額3394.7億元,增長15.2%。其中,住戶存款余額2443.7億元,增長19.1%。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貸款余額3034.5億元,增長15.1%。全市金融機構存貸比89.4%,比上年回落0.1個百分點。 [77]
    保險業
    2022年,宿州市保險業保費收入103.6億元,增長0.4%。其中,財產險保費收入42.3億元,增長11.0%;人身險保費收入61.3億元,下降5.8%。賠款和給付支出40.8億元,增長12.7%。其中,財產險賠款26.7億元,增長12.9%;人身險賠款和給付14.1億元,增長12.4%。 [77]
    交通運輸
    播報
    編輯
    交通
    國省干線
    “十三五”期間,宿州市累計實施國省干線一級公路項目36個,總建設規模約480千米,總投資約252億元;S407符離大道、G206北段、S303宿淮快速通道、G104泗縣段和G310、G237、S303徐明高速泗縣連接線等29個項目建成通車,完工里程355千米,完成投資196億元。全市國省干線公路總里程達1758千米(其中:國道7條546千米,省道25條1212千米),一級公路里程達700千米,居安徽省第2位,皖北第1位,已形成市至縣、縣與縣以及重要交通樞紐節點之間高標準互聯互通一級公路骨架網。 [76]
    高速公路
    德上高速公路、京臺高速公路、徐明高速公路聯通南北,連霍高速公路、鹽洛高速公路橫貫東西,全市高速公路通車總里程達360千米,居全省第5位,形成“三縱兩橫”高速公路網,實現縣縣通高速。同時,結合省高速公路網規劃及調整,在現有高速公路基礎上進行擴容、加密。徐州-宿州-蚌埠、徐州-淮北-阜陽高速公路納入安徽省“十四五”高速公路網規劃。 [76]
    國道
    G104、G206、G237、G310、G311、G343、G344
    省道
    S101、S202、S223、S224、S229、S301、S302、S303、S304、S305、S306、S307、S406、S407、S408、S409
    高速公路
    連霍高速公路、京臺高速公路、鹽洛高速公路、徐明高速公路、德上高速公路、濟合高速公路、徐蕭淮高速公路、宿阜高速公路
    汽車站
    宿州汽車客運中心站、宿州快客汽車站 [20]
    快速通道
    宿淮快速通道、宿蕭碭快速通道、宿靈泗快速通道
    隧道
    鳳山隧道
    城市環線
    環城路、二環路、三環路
    鐵路
    京滬線、隴海線兩大鐵路干線呈“十”字狀貫穿宿州市全境。原上海鐵路局蚌埠鐵路分局宿州車務段,擔負著京滬線和符夾線接發列車以及安徽省宿州市、靈璧縣、泗縣、固鎮縣、五河縣和蚌埠市經濟區域的客貨運輸,管轄符離集站、十里堡站、宿州站、宿州南站、陵家橋站、曹老集站、徐家港站等15個車站,全長117.5千米。
    2011年,京滬高速鐵路宿州東站開通運營。
    2014年12月10日,宿淮鐵路開通客運。
    鐵路客運車站
    線路名稱
    客運車站
    京滬鐵路
    宿州站
    隴海鐵路
    黃口站、碭山站
    符夾鐵路
    蕭縣站
    宿淮鐵路
    蒿溝站、靈璧站、泗縣站
    京滬高速鐵路
    宿州東站
    徐蘭高速鐵路
    蕭縣北站、碭山南站
    蕭淮客運聯絡線
    蕭縣北站
    合新高速鐵路
    泗縣東站
    淮宿蚌城際鐵路
    宿州西站
    水路
    宿州是安徽省距離出海口最近的城市,市區域內有澮河、新汴河、沱河、蕭濉新河等河流。2013年,有7級以上航道里程176.23千米。其中五級航道142.41千米,六級航道15.73千米,七級航道18.09千米。宿州港以澮河和新汴河為主,主要航線由宿州港經洪澤湖至長江中下游各港口城市,經大運河至江、浙、滬等地;或經淮河到淮河沿岸各港口城市。
    航空
    宿州市城區距徐州觀音國際機場70多千米,距合肥新橋國際機場、南京祿口國際機場200多千米。
    宿州機場項目在推進中。
    運輸
    2022年,宿州市公路旅客運輸量200萬人,比上年下降73.6%。旅客周轉量2.56億人千米,下降62.9%。公路貨物運輸量2.1億噸,下降5.4%。貨物周轉量375.9億噸千米,下降0.9%。年末汽車保有量77.4萬輛,比上年增長5.8%,其中個人汽車保有量70.5萬輛,增長6.4%。 [77]
    社會事業
    播報
    編輯
    科技事業
    截至2022年末,宿州市共有高新技術企業363家。專利有效量3607件,專利授權量4972件。省科技成果登記1514項。全市省級以上研發平臺11個,其中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7個,省級院士工作站3個。 [77]
    教育事業
    截至2022年末,宿州市共有普通高等學校4所,在校學生4.2萬人。中等職業教育學校16所,普通高中學校48所,普通初中學校205所。高中階段毛入學率93.6%,初中學齡人口入學率100%,小學學齡兒童入學率100%。 [77]
    類別
    學校名單
    安徽省示范性普通高級中學
    安徽省宿城第一中學
    安徽省宿州市第二中學
    安徽省碭山中學
    安徽省碭山第二中學
    安徽省蕭縣中學
    安徽省蕭城第一中學
    安徽省靈璧中學
    靈璧縣第一中學
    安徽省泗縣第一中學
    安徽省泗縣第二中學
    -
    -
    中職中專學校
    安徽工程技術學校(宿州學院工程技術學院)
    安徽省宿州逸夫師范學校
    安徽省宿州工業學校
    宿州中原航空中等專業學校
    安徽宿州技師學院
    宿州應用技術學校
    碭山縣鐵路中等專業學校
    蕭縣師范學校
    安徽省靈璧師范學校
    靈璧縣高級職業技術學校
    宿州環保工程學校
    -
    成人高等學校
    宿州開放大學
    宿州教育學院
    -
    普通高等學校
    宿州學院
    宿州職業技術學院
    皖北衛生職業學院
    宿州航空職業學院
    -
    -
    文化事業
    截至2022年末,宿州市共有公共圖書館6個,圖書館藏書量1273.5萬冊。2022年,宿州市組織文藝活動1.2萬次。 [77]
    體育事業
    截至2022年末,宿州市共有體育社團組織機構數326個,青少年體育俱樂部37個。全市社會體育指導員11181人。2022年,宿州市共開展各項全民健身活動112次。省及省以上比賽共獲得金牌99枚,銀牌35枚,銅牌48枚。 [77]
    衛生事業
    截至2022年末,宿州市擁有衛生機構2158個。其中基層醫療衛生機構2029個、專業公共衛生機構24個、其他衛生機構22個,醫院99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76個。全市實有床位3.7萬張,其中醫院2.4萬張,基層醫療衛生機構1.2萬張。全市衛生技術人員3.7萬人,其中,執業(助理)醫師1.5萬人,注冊護士1.7萬人。 [77]
    社會保障
    2022年,宿州市城鎮新增就業2.6萬人,實現下崗失業人員及就業困難人員再就業1.8萬人。
    2022年,宿州市參加城鄉居民養老保險人數349.1萬人。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參保50.0萬人。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金領取人數89.4萬人。參加基本醫療保險568.4萬人,其中,城鎮職工參加基本醫療保險36.8萬人,城鄉居民參加基本醫療保險531.6萬人。基本醫保參保率106.7%。
    截至2022年末,宿州市共有各類社會福利收養性單位232個,床位3.8萬張。社區服務中心213個,城市社區綜合服務設施覆蓋率達100%。全市共支出醫療救助金2.9億元。農村五保供養對象2.8萬人。2022年,宿州市銷售社會福利彩票2.6億元,籌集福利彩票公益金0.8億元。 [77]
    環境保護
    2022年,宿州市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源地水質、水量達標率均為100%。環境空氣質量二級。城區空氣質量優良率為76.7%。城市區域聲環境等效聲級均值和城市道路交通噪聲等效聲級均值分別為54.8dB(A)和65.5dB(A)。2022年,宿州市能源消費總量802.3萬噸標準煤,同比增長3.6%,單位GDP能耗0.3625噸標準煤/萬元,同比下降0.3%。 [77]
    安全生產
    2022年,宿州市工礦商貿企業生產安全事故22起,死亡22人;各類生產安全事故56起,死亡53人;道路運輸事故34起,死亡31人。 [77]
    歷史文化
    播報
    編輯
    綜述
    早在五千年前就有徐夷、淮夷等部落在宿州市境內繁衍生息。春秋戰國時期,又有宿國、蕭國、徐國等小諸侯國,秦漢設立蘄縣。隋大業年間,通濟渠(汴水)開通,古城宿州隨著汴水漕運的興盛逐步發展起來。唐憲宗元和四年始置宿州,千余年間,宿州一直是歷代州府的治所,史稱這里“扼汴水咽喉,當南北要沖”為“百戰之道”。秦末,中國第一次農民大起義在宿州揭竿而起。楚漢相爭,垓下之戰,霸王別姬在此發生,南宋時期,這里又是張浚、韓世忠抵御外侮、抗擊金兵的“戎馬之郊”。抗日戰爭時期,新四軍四師在宿州與日本侵略者浴血奮戰。解放戰爭時期,劉、鄧、陳、粟指揮的中原野戰軍、華東野戰軍,在宿州開辟了淮海戰役的主戰場,扭轉了內戰的形勢,奠定了渡江戰役的勝敗。 [22]
    地名由來
    宿州市古名埇橋鎮,唐憲宗元和四年(809年)置宿州,即治于此,埇橋鎮自此易名為宿州,為歷代州、縣治所。 [69]
    文物古跡
    宿州市境內有4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6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26]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序號
    名稱
    類別
    時代
    地理位置
    公布時間
    1
    淮海戰役總前委和華東野戰軍指揮部舊址
    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筑
    民國
    蕭縣丁里鎮蔡洼村
    2006年5月
    2
    大運河遺址
    古遺址
    隋唐-南宋
    從埇橋區西二鋪鄉起基本延303省道經靈璧、泗縣東西橫貫宿州
    2013年3月
    3
    古臺寺遺址
    古遺址
    新石器-漢代
    曹村鎮閔賢村幺莊自然村南
    2013年3月
    4
    小山口遺址
    古遺址
    新石器
    曹村鎮小山口村小山口自然莊北
    2013年3月 [74]
    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序號
    名稱
    類別
    時代
    地理位置
    公布時間
    1
    陳勝吳廣起義舊址—涉故臺
    古遺址
    秦代
    埇橋區大澤鄉劉村集南涉故臺村
    1961年
    2
    九女墳
    石刻
    漢代
    埇橋區褚蘭鎮夏疃村東墓山孜
    1961年
    3
    蘄縣古城遺址
    古遺址
    春秋
    埇橋區蘄縣鎮蘄縣村
    1986年7月
    4
    閔子騫祠及墓
    古建筑
    春秋
    埇橋區曹村鎮閔賢鎮集北閔子村
    1998年5月
    5
    林探花府
    古建筑
    清代
    埇橋區楊莊鄉林莊村
    1998年5月
    6
    花甲寺遺址
    古遺址
    新石器
    蕭縣白土鎮花甲寺村村北
    1981年9月
    7
    白土寨窯址
    古遺址
    唐宋
    蕭縣白土鎮白土寨村
    1981年9月
    8
    蕭縣文廟
    古建筑
    民國
    蕭縣龍城真民治街68號
    2008年10月
    9
    泗縣文廟大成殿
    古建筑
    清代
    泗縣汴河路48號清
    1986年7月
    10
    墩集霸王城遺址
    古遺址
    新石器至商周秦漢
    泗縣墩集鎮霸王村
    2013.年1月
    11
    虞姬墓
    古墓葬
    漢代
    靈璧縣虞姬鄉
    虞姬村
    1986年7月
    12
    磬云山摩崖造像
    石刻
    宋代
    漁溝鎮磬云山上
    1998年5月
    13
    玉石山遺址
    古遺址
    新石器
    婁莊鎮趙家村張圩莊玉石山周圍
    1998年5月
    14
    碭山縣天主教堂
    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筑
    民國
    碭山縣城人民西路育新南街
    1998年5月
    15
    碭山清真寺
    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筑
    明代
    碭山縣城南關清真巷
    2012年6月
    16
    宿州福音堂
    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筑
    清代
    宿州城內大河南街南側
    2012年6月 [74]
    美術
    龍城畫派
    “龍城畫派”,發端于明末,形成于清代中期,發展壯大于清末民初,因為活動中心在安徽蕭縣龍城鎮,故稱“龍城畫派”。這一時期,影響較大的書畫家有王之麟、許輝祖、吳作樟、張太平、路蔭南、侯子安、謝來占、王為翰、袁汝霖、劉云巢等,他們沖破籠罩畫壇的“四王”畫風,追逐時代新潮,以強烈的個性闊筆寫意,以潑辣豪放的筆觸寫實,師法自然,具有濃厚的生活氣息。他們藝術思想趨于一致,技法意趣趨于相同,融合南北,形成了一種新的畫風和流派。
    石刻藝術
    蕭縣漢畫像石的大量出土,豐富和充實了中國古代石雕藝術和壁畫藝術的寶庫。2008年,“蕭縣石刻”被列入安徽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蕭縣石刻技法分平面刻和主體刻兩種,平面刻又有平刻和浮雕之分,大都為剔地淺浮雕;表現手法可分陰刻和陽刻。在蕭縣石刻中,幾乎可以看到中國石刻藝術中所有的技法和刀法。
    曲藝
    墜子戲
    墜子戲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在安徽戲曲史上占有一定的位置。墜子戲是一個具有濃郁淮北鄉土氣息、藝術個性化很強的地方戲曲劇種。其基本唱腔委婉多姿、豐富多彩,抒情性很強,大氣動人;花腔小調幽默詼諧,襯詞襯腔優美華麗;悲苦的“大寒韻”可催人淚下。墜子戲的表演,具有濃郁的生活氣息,有些表演程式是從當地農民的日常生活中模擬提煉而成的,具有較強的鄉土化色彩。墜子戲的劇目大多由單口墜子戲中的“段子話”(說唱小段)與“蔓子話”(大部書)改編而成。其中傳統大戲百余出,小戲、折子戲40余出,大小現代戲50多出。
    四平調
    四平調起源于安徽省碭山縣周寨鎮,在“碭山花鼓”的基礎上,吸收評劇、京劇、豫劇等的腔調發展而成。為花鼓曲調配樂,以六棱高胡作為領弦樂器,以梆子戲的打擊樂器烘托氣氛,取花鼓戲唱腔“四平八穩”之意,形成了獨具地方特色,貼近百姓生活的地方劇種。由于四平調的演變發展過程脈絡清晰,有證有據,被業內專家稱之為“中國戲曲發展的縮影”,在中國戲曲藝術的發展演變過程中有著特殊的地位,2006年5月20日,四平調經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14年12月3日,“碭山四平調”經國務院批準列入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23]
    馬戲
    埇橋馬戲的前身是始于明末清初的民間雜技,清末年已頗具規模。自20世紀20年代以來,在埇橋區的篙溝、桃溝、柳溝一帶,雜技名人們率先將馬、猴子、狗等動物表演引入演出,很受觀眾喜愛,后又開始嘗試用雜技表演的形式來馴化動物,并很快收到成效。至30年代末,諸如狗熊站立行走、羊蹬花瓶、猴子拉車、老虎鉆圈、小狗識數等演出節目已經成熟,埇橋區真正意義上的馬戲藝術由此逐步形成。2007年9月27日上午,中國雜技家協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命名授牌儀式,宿州市埇橋區被正式授予“中國馬戲之鄉”稱號,成為中國首個獲此榮譽的縣區。 [24]
    非遺
    宿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
    埇橋馬戲
    瑤劇
    符離集燒雞制作技藝
    垓下民間傳說
    鞭打蘆花
    蕭縣墜子
    蕭縣農民畫
    蕭縣剪紙
    花鼓戲
    靈璧鐘馗畫
    宿州樂石硯制作技藝
    碭山嗩吶
    梆子戲
    靈璧皮影戲
    花腔漁鼓
    靈璧琴書
    蕭縣石刻
    符離集燒雞制作技藝
    皇藏峪的傳說
    靈璧菠林喇叭
    碭山四平調
    碭山年畫
    靈璧磬石雕刻
    泗縣藥物布鞋制作技藝
    王氏接骨膏藥
    碭山毛筆制作技藝
    淮北花鼓戲
    泗州戲
    方言
    宿州方言總體屬于北方方言,各縣區略有差別,分別屬于中原官話的商阜片(埇橋區、靈璧)、徐淮片(碭山、蕭縣)、信蚌片(泗縣)。天津話也源于宿州方言。賽珍珠雖然從小生活在江南的鎮江,但是她學習的是北方方言,所以1917到宿州的時候,她很容易聽懂本地的方言,還為她的丈夫農學家Buck做翻譯。她在作品里面稱呼宿縣為“南徐州”,是因為按照宿縣方言的讀音,宿(xǔ)州和徐(xū)州幾乎一樣不易區分,所以宿縣人都自稱宿縣為南宿州,稱徐州為北徐州(1911年民國廢州置縣開始,使用了1100多年的宿州才改稱宿縣,所以1920年代的成年人應該會自稱宿州,也就是南宿州)。宿州方言中,宿州人大多將“宿州”稱為“許縣”(宿縣)。 [25]
    飲食
    宿州的風俗一概同北方,主食以面食為主,午飯吃饅頭、餅。只有夾溝一帶的少數丘陵中產大米,名為“香稻米”,曾經是貢米。米制品通常只有端午節的粽子。春節期間幾乎只吃面食。元宵節做雜面油燈,置于門前、雞圈等處辟邪。
    大年三十(臘月的最后一天)早上貼春聯,忙活做飯炒菜,全家團圓的正餐是午餐,一般是12點整放鞭炮開飯,晚上至初一通常以餃子為主,初一早上一大早要帶第一鍋餃子上墳祭祖且這頓餃子必須是素餡的不沾葷且餃子湯里要放入各種糧食,以喻五谷豐登六畜興旺。點心有油炸丸子、焦葉子(面片,當地叫“貓耳朵兒”)、螞蚱腿(細小不長的形似螞蚱的拐彎的腿一樣的面制品,加糖和姜末),這些點心都要在臘月二十九之前做好。年夜飯不是正餐,通常是吃餃子(這個風俗似乎其他地方未見),晚餐也是正餐,準備各種菜品,比較豐盛,當然餃子是必不可少的。 [25]
    節日
    名稱
    時間
    地點
    伏羊文化節
    初伏之日開始持續一個月
    全市
    宿州網球節
    每年十月十七
    埇橋區
    龍城十月古會
    農歷十月二十五至二十九日
    蕭縣
    蕭縣書畫藝術節
    一月八日至十日(三年一屆)
    蕭縣
    碭山梨花節
    每年三到四月份
    碭山
    靈璧奇石文化博覽會
    每年5月6日至9日
    靈璧
    碭山酥梨采摘節
    每年9月19日至10月10日
    碭山
    泗州戲文化節
    每年11月16日(兩年一屆)
    泗縣
    孝善文化節
    每年三月十四日
    蕭縣
    皇藏峪文化旅游藝術節
    每年四月二十五
    蕭縣
    中國靈璧石文化節
    每年11月8日
    靈璧
    中國馬戲藝術節
    每年10月19日
    埇橋區
    風景名勝
    播報
    編輯
    綜述
    宿州市境內有33處自然景觀,163處人文景觀。A級景區14家,其中4A級景區2家。 [26] [75]
    宿州市A級旅游景區一覽表
    名稱
    地址
    級別
    碭山天鵝洲風景區
    碭山縣李莊鎮
    AAA
    碭山突山景區
    碭山縣官莊鎮
    AA
    碭山梨樹王景區
    碭山縣良梨鎮
    AA
    碭山鰲頭觀海景區
    碭山縣良梨鎮
    AA
    皇藏峪國家森林公園
    蕭縣官橋鎮
    AAAA
    蕭縣飲馬泉山莊
    蕭縣
    AA
    蕭縣梅村生態園
    蕭縣龍城鎮
    AA
    靈璧縣奇石文化園
    靈璧縣城
    AAAA
    靈璧縣現代農業博覽園
    靈璧縣城
    AAA
    靈璧縣虞姬文化園
    靈璧縣虞姬鄉
    AAA
    靈璧縣鐘馗酒文化博物館
    靈璧縣經濟開發區
    AA
    靈璧縣天一園景區
    靈璧縣漁溝鎮
    AA
    靈璧石國際交易中心
    靈璧縣漁溝鎮
    AA
    泗縣皖東北革命根據地暨江上青烈士紀念園
    泗縣
    AAA
    人文景觀

    皇藏峪國家森林公園、虞姬墓、龍脊山、林探花府、虞姬文化園、扶疏亭、林探花府、宴嬉臺、靈璧奇石文化園、中國百孝文化園、花果山旅游區、三仙臺、蕭縣博物館、漢墓群、陶謙墓、蘇軾發現煤炭處、朱陳村、車牛返、郭莊、蘇邁墓、宿州博物館、中國宿州白居易文化園、賽珍珠故居、雪楓公園、宿州古城墻、中國古鞋博物館、永堌古鎮、白居易東林草堂遺址、閔子墓、陰陵山、中國靈璧石博物館
    自然景觀

    五柳風景名勝區、宿州三角洲公園、碭山梨樹王、磬云山、靈璧農業觀光示范園、梅山森林公園、黃河故道濕地公園、龍湖公園、龍霄公園、費村、永堌水庫、梅山森林公園、鳳山森林公園、龍山公園、黃河故道濕地自然保護區、天一角地下溶洞、故道夕照、鳳翔體育場館、岱湖公園、栲栳泉、霧豬泉、麻蝦泉、拔棗泉、銀河公園、沱河景觀帶、及柳韻曲溪景區、新汴河風光帶、南環公園、宿州市植物園、宿州野生動物園 [27]
    古剎寺廟

    圣泉寺、天門寺、閔子騫祠、瑞云寺、廣濟寺、蕭縣孔廟、龍泉寺、竹林寺、三圣閣、千佛禪寺、粉榆寺、鎮頭寺、大方寺、三寶禪寺
    戰役遺址

    陳勝吳廣起義舊址、淮海戰役總前委舊址、垓下古戰場、涉故臺、金寨文化遺址、花甲寺遺址、蕭城舊址、大蔡莊遺址、北泉遺址、陶墟遺址、城陽遺址、蕭窯遺址、黃廟戰役紀念碑、陳展真烈士紀念碑、淮海戰役包圍杜聿明部中心戰場、蕭宿銅靈抗日紀念館
    符離大道

    宿州大方寺省級自然保護區、五柳風景名勝區、天門寺、蕭窯遺址、沈峪溶洞、倒流河、朱陳村、閔子祠、泰山又寺、鎮頭寺、馬皇后故里、龍脊山、夾溝鎮、清水村、淮北榴園石榴博物館、陳少溝村、永堌水庫、五眼泉、小山口遺址、龜山、永樂大帝雕像、九頂鳳凰山、捻軍寨、奶奶廟遺址、梁套水庫、牛口水庫、乾山、黃花洞
    地方特產
    播報
    編輯

    碭山酥梨
    已有2000年栽培史,以皮薄色美、甘甜酥脆,馳名海內外,曾是宮廷貢品,系中國十大名優水果之一。年產1.5億千克,遠銷40多個國家和地區。

    靈璧石
    靈璧縣盛產玉石、故得名“靈璧”。靈璧石分奇石、磬石和大理石。奇石天然神韻,叩之有道,清帝乾隆封其為“天下第一石”。磬石為靈璧獨有,色如墨玉,敲擊可發出美妙的聲音,俗稱“八音石”,四千年前古人即用之制作磬石編鐘。玲瓏剔透的磬石工藝品和大理石板材遠銷20多個國家和地區。

    夾溝香稻米
    產于宿州市風景名勝區夾溝鎮頭寺呵泉灌區。泉水為深地質無污染的天然礦泉水,含有鈣、鍶、鋅等17種礦物質及微量元素。稻種珍異,依水而生。清代嘉慶年間被列為宮廷御用貢米,對人體有滋補養顏、溫胃補腎等功能。建國后被安徽省政府列為“安徽名特產”。

    符離集燒雞
    產于宿州市北30里位于京滬鐵路大動脈上的符離鎮。符離集燒雞的制作工藝十分精細,選本地當年肥健壯麻雞,配以砂仁、白芷、肉蔻、丁香、辛夷、元茴等13種香料,放在保留數十年的陳年老湯手里,先用猛高溫鹵煮,再經文火回酥四至六小時方可撈出。成品肉質白嫩,肥而不膩,肉爛而絲連,骨酥,嚼之即碎,有余香,如在出鍋后趁熱,輕輕提起雞腿一抖,雞肉便會全部脫落而明架相連。

    蕭縣白山羊
    蕭縣從元代起就有養羊食肉的習慣,尤其是飼養的優良白山羊,在俆淮一帶享有盛名,已有300余年的歷史。蕭縣白山羊繁殖率高,產肉性好,羊肉脂肪均勻,肉質細嫩,不膻不腥,其味鮮美,為廣大人民群眾所喜食。蕭縣白山羊板皮屬漢口路,質量優良,是制革工業的上等原料,具有組織細密,分層性能好,制成品柔軟、光澤美觀、耐用等優點。 [29]

    蕭縣葡萄
    蕭縣出產葡萄已有1000多年歷史,在明嘉靖十九年(1540年)所編《蕭縣志·物產篇》中就有記載。蕭縣為全國四大葡萄基地之一。蕭縣葡萄約有100多個品種,其中以“玫瑰香”葡萄為最佳,果實圓滿,紫里透紅,很像珊瑚瑪瑙,而且有穗大、粒飽、肉脆、多汁、甘甜、清香、食后生津等優點;“白羽”葡萄則猶如水晶碧玉,果粒嚴密,皮薄汁多,香郁爽口。 [29]

    高灘蘿卜
    宿州市埇橋區蒿溝鄉高灘村的特產。蒿溝高灘蘿卜,久負盛名,以皮薄質脆,甘甜多汁,風味獨特而著稱。宿州市有一怪,蘿卜當成水果賣”,說的就是高灘的蘿卜。高灘蘿卜因其獨特的風味,贏得了市場和顧客。高灘蘿卜具有悠久的種植歷史,明萬歷年間即定為朝中貢品。 [29]

    欄桿牛肉
    宿州市埇橋區欄桿鎮的特產。欄桿牛肉色澤紅亮,口味醇正,爛而不膩,是一種高蛋白低脂肪、營養豐富的滋補佳品。欄桿牛肉選用一至三歲的黃淮平原上的黃牛為原料,經過宰、泡、搓、洗、漂、鹵、晾等工序,配以三十六味佐料和名貴中藥,最后通過一道特殊工序使每一味都能滲透肉中。產品色澤紅亮,口味醇正,爛而不膩。 [29]

    大店五香兔肉
    宿州市埇橋區大店鎮的特產。大店五香兔肉是埇橋區傳統美食,具有質地酥爛,味鮮醇越嚼越香,筋少,易消化等特點。兔肉原是中國的傳統食品,外國稱之為保健食品“美容肉”,為人們所喜食,其原因是:兔肉是高蛋白,低膽固醇食物。兔肉含有較多維生素,卵磷脂等。因此,對肥胖癥、糖尿病患者以及對年輕婦女都是理性的食品。 [29]
    風味小吃
    播報
    編輯

    碭山潵湯
    味道香醇,為早點中的重要角色,其制作方法作為商業機密很少被人們了解,一般潵湯中主料為羊肉絲,小麥仁,輔料有蔥,姜,胡椒面,小茴香,大茴香,丁香,花椒,桂皮等。 [28]

    攪粥
    攪粥不是粥,而是飯。是玉米面省時又省糧的一種做法。在玉米面粥中加面攪和,稠至可用筷子夾起止,就菜食用。是最為獨特的淶源風味,它處少見。原本為艱難歲月了草度日的吃法,如今成了變換口味、改善生活的美味。 [28]

    泗縣豆腐腦
    除含蛋白質外,還可為人體生理活動提供多種維生素和礦物質,尤其是鈣、磷等。如果用食用石膏作凝固劑,含鈣量會有所增加,對防治軟骨病及牙齒發育不良等疾病有一定功效。 [29]

    地鍋雞
    雞剁小塊后打個雞蛋并加少許面粉攪拌均勻,直到雞塊都被面粉裹住。茄子切塊并用鹽稍腌并擠水。鍋里油燒熱后炸點蔥姜和花椒辣椒,然后把雞塊到鍋里煸炒,直到炒成金黃色。茄子加入并加適量的鹽、醬油和水。然后面粉加水和好,鍋開后,揪成小塊拍成餅貼在菜周圍,餅的下部分要在菜水了。鍋蓋上擺個放了冷水的碗,先大火燒一會,在小火燜一會,等碗里的水熱了,即可食用。 [29]
    著名人物
    播報
    編輯
    古代
    時期
    人物
    相關簡介
    春秋
    閔子騫、子張
    孔子高徒、七十二賢人
    秦朝
    陳勝、葛嬰、朱雞石
    秦末農民起義領袖
    楚漢
    虞姬
    項羽之妾
    漢朝
    趙孝
    仁者
    桓譚
    哲學家、經學家、琴師、天文學家
    三國
    劉伶、嵇康、嵇紹
    竹林七賢之一
    薛綜
    吳國名臣
    東晉
    戴逵
    著名美術家、音樂家
    南朝宋
    劉裕
    南朝宋開國皇帝
    唐朝
    鐘馗
    民間傳說神仙
    白居易
    詩人
    五代十國
    朱溫
    后梁開國皇帝
    明朝
    孝慈高皇后
    朱元璋之妻
    傅友德
    明朝開國將領
    清朝
    劉墉
    政治家、書法家
    齊白石
    繪畫大師
    民國
    李明揚、徐樹錚
    著名愛國將領
    現代
    文藝
    劉開渠、王洪軍、蕭龍士、吳燃、卓然、梅純一、歐陽龍、薛志耘、劉惠民、王子云、陳成玉、孫叔平、鄧偉志、劉亞、李炳淑、楊在葆、尉天池、賽珍珠、王進玉、李百忍、張良勛
    影視
    李炳淑、陳曉卿、鄭重、陳燃、非行、李繁、江濤
    軍政
    汪洋、王勝俊、張平、王克、沈浩、丁文昌、李忠信、黃培義、董宜勝
    經濟
    朱繼民、梁紅、吳秀芝、張全雷 [53]
    體育
    王春雨、張淼
    榮譽稱號
    播報
    編輯
    宿州市是CG動畫集群渲染基地。 [30]
    中國書畫之鄉。 [34]
    中國觀賞石之城。 [31]
    中國馬戲之鄉(埇橋區)。 [32-33]
    中國民間藝術之鄉。 [34]
    中國酥梨之都(碭山)。 [34]
    世界最大的連片果園產區(黃河故道)。 [35-37]
    中國最大的古樹群落(皇藏峪)。 [38-39]
    中國書法之鄉(蕭縣)。 [40]
    2016,入選“寬帶中國”示范城市。 [45]
    2017年,被列為中國5大量子通信節點城市。國家智慧城市 [41]。全國雙擁模范城市 [42-44]。國家園林城市 [44]。國家首批電信普遍服務試點城市。“質量之光”年度質量魅力城市 [46]。
    2019年,被選為全國“平安農機”示范市 [47]。國家節水城市 [48]。國家森林城市 [5]。
    2020年,被選為第五屆安徽省文明城市 [49]。全國雙擁模范城(縣) [50]。第六屆全國文明城市 [2]。無償獻血先進省(市)獎。 [51]
    2020年11月,入選國家醫療保障局區域點數法總額預算和按病種分值付費試點城市名單。 [21]
    2022年,被選為2021年度安徽省衛生城市。 [65]
    2023年1月17日,入選2022年區域再生水循環利用試點城市名單。 [72]
    對外交往
    播報
    編輯
    國內
    所屬省份
    友好城市
    安徽
    馬鞍山市
    安徽
    阜陽市
    山東
    泰安市
    浙江
    溫州市
    福建
    泉州市
    江蘇
    徐州市
    西藏
    錯那縣
    安徽
    安慶市
    國際
    所屬國家
    友好城市
    美國
    加利福尼亞
    印度尼西亞
    巴東市
    墨西哥
    阿坎巴羅市
    澳大利亞
    湯斯維爾市
    美國
    奧克蘭市
    柬埔寨
    西哈努克市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絡存儲空間,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容中的聯系方式、誘導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

      主站蜘蛛池模板: 激情综合色综合啪啪开心| 亚洲熟妇无码AV在线播放| 久久天天躁夜夜躁狠狠| 夜夜爽妓女8888视频免费观看| 亚洲最大成人在线播放| 精品国产AV最大网站| 亚洲AV永久纯肉无码精品动漫 | 另类 亚洲 图片 激情 欧美 | 欧美巨大极度另类|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精品2020| 亚洲精品无码久久久久SM| 中国女人熟毛茸茸A毛片| 精品久久久久久无码人妻热| 久久精品不卡一区二区| 久久久久高潮综合影院| 虎白女粉嫩尤物福利视频| 亚洲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亚瑟 | 午夜DY888国产精品影院| 亚洲国产成人AⅤ毛片奶水| 一区二区三区国产不卡| 久久精品夜夜夜夜夜久久| 亚洲免费成人av一区| 亚洲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 | 2020国产欧洲精品网站|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美女| 乱人伦无码中文视频在线| 国产日韩精品中文字幕|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无码五月|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导航| 无码高潮爽到爆的喷水视频| 夜夜爱夜鲁夜鲁很鲁| 国内精品一区二区不卡| 欧美XXXX色视频在线观看| 第一亚洲中文久久精品无码| 日韩有码av中文字幕| 亚洲熟妇少妇任你躁在线观看无码| 亚洲色大成成人网站久久| 国产精品成人中文字幕| 亚洲成AV人无码综合在线| 国产成人欧美日韩在线电影 | 国产成人精品中文字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