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有些人主張恢復繁體字,理由如下: 一,沒有學過繁體字的人,如老知識分子和港臺地區的人,有些繁體字不認識,不會寫。 二,有些簡化字有問題。如繁體字,心臟的臟和骯髒的髒,都簡化成了臟,不同義不同音的字合成了一個字,違背了漢字一字一音的傳統。二十世紀五十年代初,我們讀中學時,教科書中出現過合并字,把千瓦合寫成一個字,后來停用了。英語中把it is合寫在一起。我們不能破壞漢字的傳統去套用外語那一套。 漢語字典和詞典還把不倫不類的○編入正文,破壞方塊漢字的傳統。 隨的繁體字隨的右部同隋和髓的右部相同,但簡化后就不同了,學繁體字的人很容易寫錯。又如,徹的繁體字徹同撤和澈的中部和右部相同,卻單把徹簡化成徹,這是故意為難學過繁體字的老家伙。 幸好第二批簡化字用了不久后停用了,不然,那些老教授都會變成半文盲。 另外一些人反對恢復繁體字,理由是: 一,現在的中青年學的都是簡化字,若恢復繁體字,他們都會成為半文盲,出版社要重新安排,人力財力損失巨大。 二,繁體字難寫難認。以后的人學繁體字比學簡化字要多花很多時間。 三,簡化字的大部分是長期以來形成的,只學過繁體字的老知識分子和港臺的人能認識大多數的簡化字。這些人學習不認識的少數簡化字比讓十來億中青年和小孩學習繁體字要容易得多。 四,港臺的人會寫繁體字,學會認簡!化字。大陸的人在義務教育后,會寫簡化字,學會認繁體字。 五,不合理的極少數簡化字可以調整。如i和瞭都簡化成了,后來又恢復成了和瞭。迭和疊都筒化成迭,后來又恢復成迭和疊。 恢復繁體字和堅持簡化字兩種意見都有道理。兩相權衡,我覺得堅持筒化字比恢復繁體字,遠遠利大于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