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門冬湯 【原文】 麥門冬七升 半夏一升 人參三兩 甘草二兩 粳米三合 大棗十二枚 右六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溫服一升,日三,夜一服。 【作者】張仲景 【出自】《金匱》 【經典回顧】 1、火逆上氣,咽喉不利,止逆下氣者,麥門冬湯主之。 【用法】 1、以上六味藥,以水十二碗,煮取六碗,溫服一碗,一天可以吃四次都沒有關系。 【劑量】 1、麥門冬6錢,人參2錢,炙甘草2錢,粳米3錢,大棗擘(用手掰開)12枚,半夏3錢; 2、唐容川用量:麥冬(二兩)半夏(六錢)人參(四錢)甘草(四錢)粳米(一盞)大棗(十二枚)。或去粳米加蜜,更滋潤。 【組成】 甘草 半夏 粳米 麥門冬 人參 大棗 【時機】 1、專治干咳、失聲; 2、干咳無痰,聲啞,無表證(惡寒、發熱、身痛)時使用。 【應用】 1、用得很多的是老年人,可能他們氣血兩虛; 2、咽喉不利也包括食道癌,也可以用此湯,效果也不錯; 3、懷孕中間的咳嗽,用麥門冬湯,因為她們絕大多數有里熱,里寒根本不會懷孕; 4、肺結核晚期也是此方。這是治療肺結核最好使用的處方。 【比較】 1、咳嗽有白痰、清痰,是肺里太冷,用甘草干姜湯;肺里太熱,用皂莢丸等;這里是沒有痰,肺里太干就失去聲音。 【說明】 1、生冷、 粘滑、肉面、五辛(辛辣)、酒、酪、臭惡等物 【應用集錦】 1、(1)大逆,乃咳劇而氣逆。氣逆者,氣逆而迫于上部; (2)沖氣者,氣上沖胸; (3)上氣者,但氣逆于上部。例曰:“上氣,面浮腫,肩息云云。”; (4)咽喉不利,乃咽喉不通暢,聲音不利,痰液粘滯,不易咯除之類,此乃虛火上炎,犯于肺部所致。故主以麥門冬湯,止咳降逆。 2、虛勞咳嗽,痰粘難咯,或咳血、衄血、以麥門冬湯隨證加地黃、石膏;或狂癇沖逆者,加石膏、黃連。 3、胃中液虧,則咽中燥。肺藏陰傷,則喉中梗塞,咽喉所以不利也,麥門冬湯。 4、(1)懷孕中間小便不通,要用到豬苓湯; (2)懷孕中間的咳嗽,用麥門冬湯,因為她們絕大多數有里熱; (3)懷孕期間嘔吐:黨參三錢 干姜二錢 半夏三錢 -->妊娠嘔吐不止,干姜人參半夏丸主之; (4)婦人懷孕,前面60天吃桂枝湯,第三個月到第五個月,吃當歸散。當歸散養孕婦的,不是保護小孩。 5、(1)肺結核,癥見咳嗽、胸痛,夜間加重,痰白量多,面部紅潤,脈數者,可用麥門冬湯降火逆,加竹茹以清絡脈之熱。 (2)肺結核空洞,是指空洞合并出血者。癥見咳嗽、胸痛,咯血量多,面色萎黃者,呼吸道隔離,麥門冬湯加竹茹,去粳米加蜂蜜,以清熱止血(不去半夏者,是肺氣以降為順)。服藥后若見鞏膜白凈者,為血止而預后良好;若服藥后鞏膜仍暈黃者,為肺有熱,仍有出血可能。 (3)肺結核是結核病中最常見的,是一種慢性緩發的傳染病。癥見咳嗽、痰多、發熱,徹夜難眠,脈數等。袓國醫學認為是肺陰不足,陰虛生內熱。肺熱葉舉,故咳嗽;肺為水之上源,肺氣不降,故痰多;脈數為內有熱;因咳嗽夜間加重,故難眠。百合洗方滋補肺陰,肺陰得補,其熱自息;肺氣得降,各癥自愈。肺結核為慢性疾患,故本方應多吃為好。 (4)肺結核非活動期,袓國醫學稱為肺癆。若癥見盜汗、干咳無痰、脈不數或脈細弱無力者,黃芪建中湯。若咳重者加半夏以降之,以其肺以降為順;面浮腫者,加杏仁以宣之;胸痛者是胸氣結,加全瓜蔞以開胸中之痰結。 6、(1)麥門冬湯:咽喉不利,有力的、不斷的咳嗽,痰黏難咯,咽喉中有被物纏堵的不快感,有時聲啞而不易出,有時咽痛。服用麥門冬湯會漸漸好轉。 7、對于中風而暈眩、身體搖晃、不能利索地邁步行走者,使用麥門冬湯加石膏有很好的效果。 【比較集錦】 1、顏面潮紅 (1)實證:全部潮紅,如酒醉的有熱狀態,如腦充血可見。表癥用桂枝麻黃各半湯,里證用黃連主劑(三黃瀉心湯、黃連解毒湯) (2)虛證: A、頰部潮紅微透,虛火上炎,麥門冬、五味子類(麥門冬湯、生脈散)。 B、厥陰之上熱下寒、手足厥冷而顏面上火,戴陽,也是虛證,附子劑(四逆湯) C、瘀血:營養良好之女子,毛細血管如網眼,去瘀血劑(桃核承氣湯) 2、竹葉石膏湯與麥門冬湯: (1)胸滿,氣逆喘咳,虛里跳動,少氣欲吐,腹中軟弱,背上不舒,動氣亢劇,脈見虛數,午后暮前潮熱,五心煩熱,渴欲飲水,虛羸肉脫,肌膚枯燥者,為竹葉石膏湯之證。 (2)似竹葉石膏湯證,而無煩渴,且兼痰濕犯肺,咳嗽痰粘難咯,咽喉不通暢,聲音不利,或聲啞不出(此乃虛火上炎,犯于肺部所致),其腹狀,腹滿累及上腹,氣逆上沖、少腹柔軟,為麥門冬湯之證。 3、竹葉石膏湯與麥門冬湯: (1)竹葉石膏湯:竹葉二把?石膏一斤 麥門冬一升(去心) 半夏半升(洗) 人參二兩?甘草二兩(炙)?粳米半升 (2)麥門冬湯:大棗十二枚 麥門冬七升 半夏一升 人參三兩 甘草二兩 粳米三合 4、(1)黃芪鱉甲散:肺結核之發熱咳嗽,肺炎之遷延不愈者,慢性支氣管炎,慢性瘧疾,感冒遷延不愈,慢性咳嗽等均可應用。 (2)秦艽扶廉湯:結核熱,雖有胸部所見,但不咳,熱少。 (3)秦艽鱉甲湯:結核熱,發熱,咳嗽。 (4)柴胡桂枝干姜湯:結核熱,下利,口渴。 (5)麥門冬湯:結核熱,痙攣性咳嗽。 5、(1)麥門冬湯:是從胃中降沖氣下行。使火不上干之法。 (2)小柴胡湯:是從胃中引沖氣上行,使火不下郁之法。 6、肺痿病證方治表
|
|
來自: 仲景中醫交流 > 《金匱經方(完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