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之角”泛指位于非洲東北端的那個形如牛角的半島,它包括索馬里埃塞俄比亞和吉布提三個國家。由于索馬里恰恰處在“角尖”上,所以人們又往往單稱索馬里為“非洲之角”。然而索馬里還有另一個更為古老的別名“香料之邦”。 索馬里民主共和國自南而北地勢漸高,在瀕臨亞丁灣的地域遼闊的北部,有一條東西走向的山系,綿延數百里。雖然高度不過2.300—2,400米,卻也不乏重巒疊幛、怪峰突兀的險峻形勢。那里的山山嶺嶺都點綴以乳香樹和沒藥樹,把這里的山稱之為“香山”是不過譽的。每年有不少善于攀登的當地人在這里采割名貴的天然香料。 乳香是野生的乳香樹分泌的樹脂,具有很高的經濟價值。乳香樹分為兩種,當地人分別稱之為梅迪樹和貝約樹。這兩種樹的外觀很相似,根部都像碩大的胎盤緊緊地吸附在巖石上,樹干一般要比碗口粗,樹皮呈灰白色,葉片稀疏。所不同的是梅迪樹沒有須根,它比貝約樹略高,一般在15尺左右。另外,梅迪樹性喜陰涼,多生長在海拔1,500米以上的峰巒;而貝約樹則性喜溫熱,多見于較低的山坡。 采割乳香是一項十分艱辛的勞動,每年的三、四月,一些牧民便帶上鋒利的特制割刀和大大小小自編的草籃,開始進山采割。離家遠的往往要風餐露宿數月,才得滿載而歸。當然也免不了不幸,每年葬身于山澗者時有所聞。 第一道工序是象割橡膠那樣,在乳香樹干的不同部位割開寸把寬、三五寸長的口子,但是這種樹的愈合力很強,過半個月后需要再進行第二次切割。一般情況下,貝約樹在第三次割口后便開始有少量的乳香液滲出,第四次便可正式收獲。而梅迪樹的愈合力更強,往往需要連續割七次才能奏效。割好口后,每過半個月再來一次,目的不是采集凝結好的乳香樹脂,而是緊挨樹脂的上緣割一條新的破口,這樣便會繼續滲出乳香汁液,使香塊越積越大。一棵梅迪樹從割口到最后收取樹脂,往往要11個月的時間。盡管兩種乳香樹的采集方式不同,但每棵樹的年產量卻相差無幾,一般都能采集5至7公升。 沒藥的采割方式與乳香大同小異。沒藥分兩種,一種為采集時無需的天然段藥,一種為骨質段藥段藥樹比乳香質沒藥高3N尺,天然段藥只有3尺左右,條交錯長滿了盡管天然段藥樹數圖多,樹又是自然出,但因采割圖難,貨較少 據說英軍占領時期,曾在當地試種過乳香樹并得成功,也有人曾人工培植過沒藥樹,取得了相當高的成活率,這兩種香料樹的培植,采用播種方法,樹苗生長慢,一般需要4-5年才能長大成樹,所以多采用壓枝的方法。索馬里北部山區野生乳香和沒藥樹滿山遍野,問題是采集跟不上。所以人工培植只是一種嘗試,在校園或庭院栽植幾棵供人觀賞 收割下來的乳香、沒藥,需攤置于背陰處風干二十余天,一收購季節到來,一只只駱駝首尾相隨,背著山民一年的辛苦勞動成果,便出山了。乳香多賣給收購站,沒藥多由私商收購。收購站這時雇傭一些婦女,按大小、色澤及純凈度(含雜質多少)分成三個等級,太次的為等外品。在缺少勞動力的情況下便省去了分等級的工序,按統裝貨出售。質純的梅迪乳香放入口中咀嚼,其味淡雅清香。 香料進入人類生活已有數千年的歷史,而從人們懂得利用乳香和沒藥那天起,索馬里便一直是出產這兩種香料最多的國家。索馬里乳香公司總經理穆薩尤素福先生引證歷史記載說,公元前二三千年以前,古埃及人便到“龐特”(古埃及人對索馬里的稱呼)尋購香料。據說木乃伊便是以乳香為主要藥料加以處理的。我國唐代史書《新唐書》和《酉陽雜俎》也都提到過索馬里北部的伯貝拉出產象牙和香料。明朝隨同鄭和一起到過索馬里的費信還賦詩贊嘆索馬里的“異香兼異獸”“明史”上還有將索馬里稱為“乳香和沒藥之鄉”的記載、可見索馬里的香料已是久負盛名。 自古以來,便有在清真寺和婚喪禮儀場合點燃香料的習慣。今天,索馬里北部的一些居民常常將少許貝約乳香(它比梅迪乳香更適于點燃)放在炭火上燃燒,于是芳香四溢,經久不散。當然,二十世紀的今天,香料的用途更廣了,用它制造香精、香粉自不必說,而且還是制造糖果和油漆的重要原料。在我國,乳香和沒藥主要用于制藥,其基本功能是調氣活血,舒筋止痛,對跌打損傷、疽瘡毒和心腹諸痛等癥有較好療效。 由于索馬里目前還缺乏加工工業,香料的利用率還很低,除在當地市場銷售少量外,80—90%的乳香和沒藥均用于出口。 索馬里的乳香、沒藥產量缺少官方正式統計數字。索馬里資源豐富,乳香、沒藥的生產潛力是很大的。如果政府加強采割利用規劃,加強收購價格的競爭性,杜絕貪污盜竊,提高商人組織貨源的積極性,采集量肯定能大幅度提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