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古代的時候,曾爆發過很多的叛亂。且正常情況下,一些武將之所以會舉兵造反,就是因為在給朝廷效力的過程中并未能得到皇帝的善待。但是讓人感到較為奇怪的是,在安史之亂尚未爆發之前,安祿山可一直都在朝廷中備受唐玄宗的寵信。既如此,他豈不是很該沒有理由去造反嗎?然而實際上,到后來的時候,他卻仍舊選擇起兵造反了。正因為如此,才會導致安史之亂的發生。那么,深受玄宗寵信的安祿山,明明已經大權在握,為何還要費勁造反呢? 一、安祿山的發跡過程 安祿山原本是個胡人,故而即便身負異能,也該很難得到唐朝廷的重用才對。但是讓他沒想到的是,伴隨著朝廷局勢的不斷變化,他不光得到了皇帝的重視,而且到后來還成了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存在。唐玄宗曾立自己的第二個皇子李瑛為太子,后因武惠妃的蒙騙,他于身披甲衣的狀態下進入到了宮中。結果沒過多久,他便被誣陷是要謀反。不光太子之位不保,而且還被玄宗下旨給處死了。之后玄宗又立自己的第三個皇子李亨做了太子,但由于李亨與節度使王忠嗣走得很近,故而玄宗又開始懷疑李亨也有造反的打算。 既然對自己的兒子產生了懷疑,那玄宗自然是要想方設法去搜集相關的證據。但可惜李亨不像李瑛那么傻,做啥事之前都不先過過腦子,故而任憑玄宗再怎么努力去尋找,也終究未能找到不利于李亨的證據來。按說在這種情況下,玄宗就該對自己的兒子放心才對。可實際上,李亨越是將事情做得滴水不漏,玄宗就越是對他心存懷疑。結果時間一久,玄宗為了避免李亨做出不利于自己的事情來,便在宰相李林甫的提議下,提拔身為胡人的安祿山做了大節度使。也就是說,自此以后,安祿山不光啥都有了,而且還成了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存在。 二、安祿山執意要造反的原因 被玄宗提拔后的安祿山,對玄宗表現出了極為感激的樣子來。別看他長得特別的胖,很像不擅跳舞之人。但是為了討玄宗喜歡,安祿山不光當眾表演起舞蹈來,而且還能將舞蹈給跳得令人稱贊的地步。除此之外,他還在每一件事上都表現出唯玄宗馬首是瞻的樣子來。正因為如此,玄宗才會那么不計后果地把他這個大將給寵上了天。按理來說,選擇對安祿山如此好,那安祿山就很不該會造反才對。但實際上,安祿山不光造反了,而且還差點弄得玄宗把天下都給丟了。那么,安祿山造反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呢?其實,安祿山造反的原因主要有兩個。 第一,為了自保。可能很多人會感到很納悶,覺得玄宗如此寵信安祿山,他哪里還用擔心會被玄宗弄死呢?其實,安祿山不光擔心自己會被玄宗給弄死,還擔心自己會被玄宗的兒子李亨給弄死。要知道,剛開始的時候,安祿山一直以為李林甫能將太子給弄倒。故而為了巴結玄宗,他才會那么明目張膽地去干有損李亨的事情。結果沒成想后來李林甫死在了太子之前,加之玄宗也已經老到該退位的地步了。故而他才開始擔心,李亨繼位后會對自己趕盡殺絕。甚至即便李亨將來做不成太子,那身為當時大唐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存在,他也終歸無法躲得了被玄宗視若眼中釘的宿命。 第二,為了稱霸。既然橫豎都是死,那安祿山自然就會想到要造反。當然了,除了為了自保之外,安祿山之所以要造反,還為了能稱霸。要知道,自從成了玄宗的狗腿子之后,安祿山便越發的明白權勢的重要性了。若說他沒有取得天下之主寶座的能力,那或許給他個膽子,他也不敢去造反。偏他當時就具備這樣的能力和資本,故而造反一事于他而言就成了必定會上演的戲碼。只不過他到死都沒有想到,自己所做的造反之舉竟然會以失敗告終。而且他還不是敗在唐軍和玄宗之手,而是敗在了自己的兒子之手。 結語: 從上述內容來看,我們不難發現一個事實,即安祿山之所以要造反,在一定程度上也算得上是出于無奈。畢竟再怎么說,受寵于玄宗那么長時間,他對玄宗和唐朝廷的一切動向還是較為清楚的。在這種情況下,為了防患于未然,他發動謀反行動也值得被理解。只是多行不義必自斃,即便他發動謀反之舉的理由再怎么充分,他也終究因自己平時的惡行而落得了個被親生兒子給殺了的悲慘下場。 圖片來源于網絡,若有侵權,請聯系作者刪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