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大腦里都有各自的操作系統,它需要我們自己主動地、持續地升級。而我們的操作系統主要由兩個緊密相關的部分構成,我們要持續升級的只不是:概念及其相關方法論。
概念是一切知識構架的基石。所謂的“獨立思考”即為少有人真正擁有的高級能力,而對外最樸素的描述無非是:能夠獨立地、正確地使用正確的概念。
雖然說這句話說起來有點拗口,但這及時就是學習任何概念的方法論。就拿李笑來老師兒時的事例來說:
李笑來剛上初一時,她的母親告訴他:“這么厚厚一本書,其實就那么幾個概念,講一個概念就要花費一個章節的篇幅,從結構上來看,其實講的都一樣,無非是一個接一個的概念,要說清楚它是什么,它不是什么,它和別的概念有什么異同等等,然后就是與它相關的方法論。比如,使用的時候需要注意什么,怎么使用是正確和錯誤的,容易發生錯誤的地方是什么......這些都弄明白了,一個概念就算是學透了,這些概念都弄明白了,這個本書就算是看懂了”。
在李笑來現在看來,這跟是否完全理解并不重要,而是將那些要通過學習、理解。應用、練習等手段消化吸收的概念早已經一字不差地記在腦中,隨時調用。李笑來強調說,這個“可隨時調用”很重要,就好像信息放在內存里、硬盤里、亦或是云端,對中央處理器都是不一樣的,別人要等從云端下載到本地再處理,而他卻可以直接調用——這不僅是效率問題,更重要的是因為效率而大大提升的“累計應用次數”,這是看不見的差異,卻有著完全看不見卻又真真切切存在的巨大威力。
這點聽起來很玄,但解釋起來很容易:“那些之前屬于“死記硬背”的東西,其實相當于給自己的大腦安裝了很多個“傳感器”,一旦聽到有人提到它們,因為熟悉腦子就會有反應。如若之前完全沒有過死記硬背,那些概念在腦子里是根本不存在的,在走神的時候,即便有人在身邊提到那個東西,大腦也全然不會有所反應”。
從這個角度來看,很多成年人其實從未學會過如何學習——絕大多數甚至從來沒有意識到概念的重要性。其實,我們的腦子里不止一個操作系統,我們每個人都有很多個小型的、專門的操作系統,它們分別去處理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
在任何一個領域,對該領域中的重要的概念無知,就很容易出錯。所以學習就是讓自己變聰明的過程,學習那個領域中最重要的概念,琢磨清楚相關的方法論,勝利女神就在向你招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