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診醫生:尹周安 醫案整理:張凌瑤 圖文編輯:阮加麗 責任編輯:朱文彥 柴某某 女 46歲 2021-3-11 主 訴:雙下肢輕度水腫1年。 現病史:患者近1年來久坐后出現雙下肢輕度凹陷性水腫,時伴面目浮腫,時輕時重,自訴已至醫院就診完善相關檢查(未見檢查單),無異常發現,遂來我處求診。 現在癥:顏面及雙下肢輕度凹陷性水腫,面色少華,形寒畏冷,腰部冷痛。自訴易發低血糖,疲乏伴胸悶、心悸、身重。 既往史:否認冠心病、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病史。 舌 脈:舌質淡紅,苔薄白,脈細。 R附子湯14劑(單位:克) 2021-03-27 服上方,雙下肢水腫較前改善。患者訴仍身重,時有胸悶心悸,形寒畏冷,全身脹滿,夜寐多夢,時有潮熱心煩。 舌淡紅,苔薄白膩,脈細。 R1.雞鳴散合四磨湯7劑 R2. 附子湯合五皮飲6劑 2021-04-18 服上方后小便量增多,顏面浮腫及下肢水腫即除,身重消失,形寒畏冷、心煩已除,胸悶、心悸明顯減輕。患者訴體重下降4斤,腹圍亦見縮小。 舌淡紅,苔薄白,脈沉細。 R1.濟生腎氣丸 水丸1料 R2.附子湯7劑 1.水腫概述 早在《內經》就認為水腫一證與肺、脾、腎有關,由于肺失通調,脾失傳輸,腎失開闔,三焦氣化不利,導致水液不循常道,發為水腫。其后張仲景提出治法以發汗、利尿為原則。本案患者緩慢起病,雙下肢為主,晨起面目浮腫,西醫考慮為特發性水腫,多見于更年期女性,一般無特殊處理;水腫亦可由心系、腎系、肝臟疾病引起,常伴見心悸胸悶、氣喘氣促、尿少尿閉、身目黃染等,嚴重時可為心腎肝功能異常的信號,需引起警惕。 2.辨證分析: 患者形寒畏冷,身重,腰部冷痛,為陽虛水停之證,《素問·生氣通天論》:“陽氣者,若天與日,失其所則折壽而不彰。”陽氣不足致水飲泛濫,凌心則神不安宅而心悸不寐:飲邪彌漫,中州無光,土不制水而水腫便溏。水濕停滯阻礙三焦氣機,氣郁則全身脹滿,化熱則潮熱心煩。當以“溫陽健脾,化氣利水”為治法,方予附子湯加減,陽氣旺則陰自消、脾土健則水自除。 二診時患者水停氣滯突出,先治其標,予雞鳴散合四磨湯行氣調津,此方以檳榔為主藥,配大辛大熱之吳茱萸,散寒降逆除濕,蘇葉、桔梗、生姜開肺氣,陳皮、香附疏肝健脾(本案患者中焦癥狀不顯,已有黨參扶正氣,故未予),木瓜舒筋活絡,可針對水腫時筋膜失養之抽搐,全方上中下焦同治,合四磨湯降逆氣,暢情志。諸藥合用,三焦同治,水道通暢則陽氣得復,水腫自消。臨床上水腫變證多端,對于兼有氣滯、氣郁化熱者,尹老師常以天仙藤散、雞鳴散、四磨湯、木香檳榔丸、五皮飲等為基礎靈活加減。 后續予附子湯鞏固治療,水濕祛后以濟生腎氣丸溫陽補腎填精,同時患者應注意低鹽飲食,避免久坐久站,調暢情志,防止水腫復發。 3.類方鑒別 陽虛水腫之證,真武湯、附子湯皆可勝任,兩方組成上僅一味不同,即附子湯以人參代真武湯之生姜,然本案脈象無力,病位偏里,且無真武湯眩悸嘔吐之主證,而有寒濕困阻肢體經絡之身重、腰部冷痛,更宜附子湯也。 |
|
來自: 金壇區 > 《水腫面浮面紅腳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