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城有很多關口,其中最有名的有十個,山海關,潼關,嘉峪關,居庸關,友誼關,雁門關,紫荊關,劍門關,娘子關,武勝關。 本次旅行去了嘉峪關,陽關。 以前我只去過山海關,那還是十八歲的時候去的,至今記得山海關那對對聯:海水潮,朝潮朝落,浮云長,長長漲,長漲長消。 烈日炎炎,既來之,則安之,先爬懸壁長城,一個人指紋錄入,大家一起進入,半路之中,當年的班長第一個告退,有點提前廉頗老矣的味道。 一雙拖鞋爬長城,外人看來不可思議,對于我,其實最是舒服。 放眼望去,滿眼蒼涼。 遇到一個30來歲的小伙子,告訴我們他小時候經常來爬這個長城,那時候小,可以一口氣跑上幾個來回。 終于登頂,于是合影一張,以示紀念,匆忙下樓去吃當地的冰鎮“野”西瓜,別小看一個野字,價格飆升奧秘就在其中。 距今已有631年的歷史的嘉峪關,本想好好請個導游講解下,可惜去的時候是已經下班時間,于是只有自己溜達。 沒有解說的瀏覽,又沒有什么歷史知識沉淀,再不做功課,一般也就是走馬觀花。
天下第一雄關,對于我來說,還是集體大合影的臺階上刮過來的風,讓我感覺更來勁。 夜宿嘉峪關,好吃一條街的南瓜小米粥,廣州同學帶著幾個孩子們燒烤的露天市場,給人印象更深刻。 再說陽關,是一個對于絲綢之路來說,非常重要的關口。 古代絲綢之路注定要經過的兩個關口是玉門關和陽關,從敦煌到陽關,70公里,從陽關到玉門關,80公里,從玉門關到敦煌,90公里。 商旅出行,可以走陽關,也可以走玉門關,走陽關,可以經過當時鼎盛的樓蘭古國,兩個關口的路雖然不同,但最終都通往西域。 王之渙的《涼州詞》 :黃河遠上白云間,一片孤城萬仞山。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說的就是玉門關。 王維的《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說的就是陽關。 當年陽關大道可同時并排走十五輛馬車,完全是由于商旅的馬車壓出來的道路,因為陽關之道的開闊,后人就有了'你過你的陽關道,我過我的獨木橋’之說。 古代出了陽光和玉門關,其實就是出國了。 出關的時候,人和馬匹駱駝都會有一個關照,關是通過的意思,照就是執照,有點相當于我們今天的護照,拿著'關照’出關后,到關外的任何一個兵站都可以得到水或食物,所以關照關照,也就因此而得名。 酷暑難當,紫外線實在厲害,蔭涼之處,酒幌之下,感受再望有山莊的意境 現代人通過微信直接隔著網絡屏幕都可以對飲了,假如王維穿越到今天,不知道會不會寫下:勸君多飲幾杯酒,世界盡頭有故人。 不知不覺中,已是夜半時分,沿著敦煌的小城往回走,口里滿滿的,還是剛才七星樓里,特色烤全羊的味道。 Thanks for your reading 人生旅途中的點點滴滴,與您分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