績效評價 關于項目支出績效評價的思考關于項目支出績效評價的思考觀點 | 全面實施預算績效管理需嚴把六個關口近年來,筆者在審計業務中從事前績效評估、績效目標管理、績效運行監控、績效評價實施、評價結果應用等全過程入手,實施預算績效管理審計。發現,在績效目標、績效評價等方面還存在一些問題不容忽視,需采取措施進一步規范。 一是嚴把政策項目準入關,讓事前關口更“緊”。事前績效評估是推動績效管理關口前移,實現“全過程”閉環管理的重要環節,各部門單位應從政策及項目的必要性、可行性、所要取得的效果進行立項及可行性研究,并從目標合理性、籌資的合規性等方面開展績效評估,將評估結果作為申請預算的必備要件,從源頭上提高預算編制的科學性和精準性,防止“拍腦袋”決策,提高決策的科學性。 二是嚴把績效目標編制關,讓管理基礎更“牢”。績效目標是全面實施績效管理的基礎,是編制預算、實施績效監控、開展績效評價的重要依據,績效目標應當指向明確、合理可行,并以相應的績效指標予以細化、量化描述,但是審計中發現績效目標設置不合理,指標設置不夠細化、量化,缺乏可操作性的問題普遍存在。各部門單位編制預算時要分解細化各項工作要求,全面設置部門和單位整體績效目標、政策及項目績效目標,各級指標值應科學合理、細化量化、可比可測、動態調整,提升績效目標編制水平。 三是嚴把績效評價質量關,讓評價結果更“實”。縱觀近年來部門單位的績效評價報告,普遍存在項目績效自評質量不高、內容不完整、評價不夠深入、項目評分規則不明確、評價指標設置不科學等問題,導致績效自評報告流于形式。各部門單位應科學設計績效評價指標,運用合理的評價標準和方法,精心組織實施,使績效評價報告內容完整、依據充分、分析透徹、建議可行,提升評價結果的客觀性和準確性。 四是嚴把績效結果運用關,讓成果應用更“高”。績效評價結果對優化預算安排、改進項目管理具有重要作用,由于績效評價的滯后性,評價結果運用效果不明顯,調整完善政策、優化財政資源配置的作用發揮不充分。財政部門應充分利用事前績效評估和績效目標審核結果,督促預算單位及時進行績效評價,以結果運用為落腳點,建立預算績效結果與預算安排和政策調整掛鉤機制,提高預算資金使用績效。 五是嚴把財政績效審核關,讓指導監督更“強”。財政部門負責預算績效管理總體工作,審核業務主管部門報送的事前績效評估結果、績效目標,對部門自評結果進行抽查復核,審計中還是發現績效目標、績效評價等管理環節審核機制尚不完善。財政部門應負責組織和指導績效管理,進一步完善績效審核機制,加強對部門報送的績效目標、自評結果等進行復核、評審,抓好整改督導和結果反饋。 六是嚴把管理主體責任關,讓部門職責更“清”。業務主管部門是預算績效管理的責任主體,審計中發現部分單位內部績效職責安排不清、財務和業務科室缺乏協調配合導致業務與績效管理脫節、主體責任不明確等問題。業務主管部門應負責加強本部門績效目標和績效自評結果的審核,明確內部科室工作任務和主體責任,加強科室之間的協調配合,充分調動參與績效管理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通過明確相關單位和人員在預算績效管理工作中的職責,實現層層監督。(作者單位:威海市環翠區審計局) 項目支出指標體系案例 某市科技開發與應用專項政策 績效評價(一) 近年來,某市政府加大對科技發展的政策扶持,持續完善科技開發與應用專項政策,2014—2016年安排專項資金重點扶持創新研發支持計劃、創新政策引導計劃、創新條件建設計劃等。 針對政策項目的特點,建立了“五維三級”的評價指標體系。一級指標包括經濟性、效率性、效益性、公平性、可持續性5個維度,每個一級指標下分設2個二級指標(如資金分配公平性、政策效益普惠性、政策效果等)和若干三級指標(如提升科技創新能力、加強科技成果轉化、推進知識產權戰略實施等),較為全面地反映了政策的實施績效。 經評價,該政策等級為較好。 評價發現,科技政策執行中存在以下問題: 根據評價結果,市財政局會同市科技局修訂了市本級科技計劃與項目管理辦法,進一步規范科研經費管理。 市科技局調整了市級科技計劃體系,加強項目中期管理,調整項目經費補助方式,完善市級科技管理信息系統,并制定了《某市科技成果轉化引導基金管理辦法》。 某區環境保護專項資金 績效評價(二) 2016年,某區安排環境保護專項資金重點補助生態綠色創建、環境治理、環保公益、監管能力建設、應急和整治類項目建設等,積極推進生態區建設,大力開展環境治理。 ![]() ![]() ![]() 根據項目實際特點,建立了以決策、管理、效益為核心,貫穿項目全過程的評價體系,重點從重大減排項目、污水處理廠中水回用及提標改造、噴水織機建站補助執行情況等方面評價項目效益,關注各個補助項目主體上報的驗收資料或相關檢測報告、檢測數據,明確補助的合規性。 經評價,該政策等級為良好。 通過評價,發現項目執行存在以下問題: 某市農業主導產業綜合開發專項資金 項目績效評價(三) ![]() ![]() ![]() 自2014年起,某市財政局、某市農業主管部門聯合對11個縣(市、區)的30個市級農業主導產業綜合開發項目實施競爭性立項補助政策,積極推進農業產業化規模化經營,加強產業引領,推進高效生態農業發展。 ![]() ![]() ![]() 評價從決策、管理、績效三個方面展開。 “決策”主要包括“項目申報”“項目審核”“資金分配”“信息公開”等指標; “管理”主要包括“資金到位情況”“財務管理”“過程管理”等指標; “績效”主要包括“收入增長情況”“生態效益”“滿意度”等指標。 經評價,該項目結論為良好。 評價發現,在項目過程管理、產出效益方面存在以下問題: 部分項目實施進度緩慢,財政資金使用率不高。正常實施的25個項目中,建設期為兩年的11個項目僅4個自報完成預期目標;建設期為三年的14個項目僅3個自報完成預期目標。市級財政資金到位率為43.39%,縣級財政資金到位率只有28.90%,財政資金使用率不高。 個別項目涉嫌套取財政補助資金。評價發現某項目存在虛報項目預算、簽訂虛假合同、虛開設備款發票、套取財政補助資金的嫌疑,涉及財政補助金額537.51萬元。 項目前期工作不充分,實施過程調整頻繁。2014年立項的30個項目中有5個已終止實施,25個正常實施的項目有17個項目已進行調整,項目調整率達73.33%。 部分項目會計核算、財務管理不規范,年度審計不及時。大部分項目未按規定進行專賬核算,部分項目存在財務票據不規范、財務信息不完整等問題。截至評價日,2014年度已審計項目15個,占應審項目72.73%;2015年度已審計項目7個,占應審項目29.17%。 根據評價反映的問題,市農業主管部門召集相關部門落實整改,并提出處理意見。 修訂管理辦法,市級立項審查時取消了要求縣級配套資金的必要條件,由項目所在縣根據項目建設情況結合本級財力自行制定補助政策。 責成項目實施單位完善相關合作協議,明確各方的權利義務等。 對于中止實施的項目,研究資金清理辦法,按規定程序核銷。 督促項目加快實施進度與資金撥付。 委托第三方機構對竣工項目開展財務審計,規范會計核算與財務管理。 責成核查涉嫌違規項目,收回已補貼的市級財政補助資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