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診斷是乳腺癌確診的“金標準”。但很多患者拿到一份乳腺癌病理報告的時候,都會一頭霧水,不能看懂檢查結果代表著什么。此時,患者可能首先注意到的是送檢材料中的數字及臨床診斷,其實這些并不能對腫瘤起到決定性的意義。重要的是看病理診斷的結果,那么重點看哪些指標呢? 一、 乳腺癌的病理類型 ![]() 不同類型的乳腺癌,其預后和治療方案都是不一樣的。 (1)非浸潤性癌:導管內癌、小葉原位癌、導管內乳頭癌和乳頭濕疹樣乳腺癌。此類為早期,未發生轉移,且預后效果較好,不用進行化療。 (2)早期浸潤性癌(癌的浸潤成分小于10%):早期浸潤性導管癌和早期浸潤性小葉癌。此類預后效果較好。 (3)浸潤性癌:浸潤性特殊癌(乳頭狀癌、髓樣癌、小管癌、腺樣囊性癌、粘液腺癌、大汗腺樣癌、鱗狀細胞癌)和浸潤性非特殊癌(浸潤性導管癌、浸潤性小葉癌、硬癌、髓樣癌、單純癌、腺癌等,是乳腺癌中最常見的類型)。 (4) 其他罕見癌。 二、 乳腺癌的分級 ![]() 從組織學上分級的評估因素:①腺管形成程度。②細胞核的多形性。③核分裂計數。 綜合各項因素,乳腺癌從組織學上可分為I級(分化好)、II級(中等分化)和III級(分化差),級別越高,惡性程度越高,復發轉移的可能性越大,但并不能完全決定生存時間的長短。I級腫瘤以手術切除和內分泌治療為主,其預后較好。III級腫瘤通過靶向治療、化療,也可以達到非常好的治療效果。因此在同期(早期,中期或晚期)比較下,I級腫瘤的預后相對較好。 三、 乳腺癌的大小 ![]() 腫瘤大小通常用腫瘤的最大徑來形容(腫瘤最寬的部位進行測量),指浸潤瘤的癌灶大?。ǎ?厘米,2-5厘米和>5厘米)。 腫瘤大小也常常影響治療方案的選擇。腫瘤越大,分期越晚;腫瘤越小,治療效果相對越好。乳腺癌腫瘤細胞在人體內也會因惡性程度的不同,體積倍增時間而不同。 乳腺癌腫的大小只反映了疾病一方面的特性,整體病情的把握需要結合更多的腫瘤相關信息來判斷?;颊呷缬幸蓡枺勺稍兿嚓P醫生是否需要手術或藥物治療。 四、 乳腺癌的切原情況 ![]() 術后應觀察是否存在腫瘤細胞的殘留,即說明手術中對癌組織的切除是否干凈。 若病理報告中顯示切緣陽性(即有殘留),則說明手術的范圍可能不夠。臨床醫生可能需要擴大切除面積或對切口進行后續的放化療檢測。 五、 有無脈管侵犯 ![]() 脈管侵犯是惡性腫瘤常見的病理特征,與多種腫瘤預后相關。腫瘤通過侵犯淋巴管及血管形成微轉移,并在遠處形成臨床可見的轉移灶。 有脈管侵犯的情況,說明她有潛在的轉移風險,且相對無脈管侵犯的患者來說具有較高的局部復發率。 六、 有無腋窩淋巴結轉移 ![]() 腋窩淋巴結清掃和檢查徹底程度對術后的輔助治療方法的選擇和預后判斷有影響。腋窩淋巴結清掃數目大于10的患者,其局部復發率較低。 1/15是指腋窩淋巴結清掃切除了15個淋巴結,其中有1個是轉移的。淋巴結轉移的個數越多,預后越差。若乳房全切,淋巴結大于4個就必須進行放療治療。如果淋巴結轉移較多,要及時隨訪體內肝肺骨腦等器官的轉移。陽性淋巴結轉移率能夠很好的預測患者早期乳腺癌的局部復發。 有無淋巴結的轉移是判斷乳腺癌預后情況的一項重要指標,也是醫生選擇治療方案的重要依據。 七、 常用免疫指標的表達情況 ![]() ER:雌激素受體,( )表示陽性,(-)表示陰性;ER( )即1-25%陽性,ER( )即25-50%陽性,ER( )即75%以上陽性。加號越多,代表患者進行內分泌治療的效果越好。 PR:孕激素受體,與ER一樣,反映患者是否可以進行內分泌治療。 HER2是一種表皮生長因子受體,又叫CerbB-2,屬于EGFR家族。若有HER2基因的擴增情況,可進行靶向治療。 HER2(-)或者HER2(1 ): 表示陰性,即患者不能進行靶向治療。 HER2(2 ):需要做FISH試驗,再進一步確定是陰性還是陽性。若結果為陰性(且此時的ER和PR皆為陰性),說明該患者為三陰乳腺癌,具有相對較高的復發及轉移的風險,并且內分泌治療和靶向治療對患者均沒有明顯的效果。但也可能存在一種不確定的狀態。此時是否可以進行靶向治療,還需綜合參考其他的因素。HER2(3 ):表示陽性,可以用藥物專門針對其進行靶向治療。 Nm23和E-cad都是轉移抑制基因,( )表示基因高表達,代表淋巴轉移率相對較低。 八、 乳腺癌的增殖指數 ![]() Ki67代表增殖指數,反映患者腫瘤的生長速度,其陽性百分數越高,腫瘤的生長越快。 最后,患者切忌自己對號入座,具體情況要咨詢相關醫生進行確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