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脂即高脂血癥,是指血中膽固醇或甘油三酯過高或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過低,它是導致動脈粥樣硬化的主要因素,和高血壓、高血糖合稱為“三高”,是心腦血管病發生發展的重要危險因素。由于血脂異常與飲食和生活方式有密切關系,所以飲食治療和改善生活方式是血脂異常治療的基礎措施。因此,首先強調無論是否進行藥物調脂治療,都必須堅持控制飲食和改善生活方式。 臨床干預試驗表明,恰當的生活方式改變對多數血脂異常者能起到與降脂藥相近似的治療效果,在有效控制血脂的同時可以有效減少心血管事件的發生。其主要內容包括: 采取針對其他心血管病危險因素的措施如戒煙、限鹽及降低血壓等。 對于患高甘油三酯血癥的患者,可以采取非藥物治療,包括清淡飲食、減輕體重、減少飲酒等,還可以應用貝丁酸類降脂藥物。 第三,需要定期地進行調脂療效和藥物不良反應的監測。醫生在開出他汀類處方時,應想起其可能產生的不良反應,不宜輕易加大他汀類劑量;對于老年患者,尤其是體型瘦小的老年女性,他汀治療應慎重;合并慢性腎功能不全的糖尿病患者發生肌病的危險較高,應嚴密監測;在使用他汀治療時,還應高度重視藥物的相互作用。長期服用他汀類藥物會引起糖尿病發生,研究顯示他汀治療增加新發糖尿病風險約9%。2010年Lancet雜志發表的一篇薈萃分析,納入了13項關于他汀的隨機對照試驗、91140例受試者,結果發現他汀治療增加新發糖尿病風險約9%;2011年JAMA雜志上發表的一篇文獻進一步分析使用中等強度和高強度的他汀使用者,發現與中等強度的他汀治療相比,高強度他汀治療增加新發糖尿病風險約12%。盡管如此,他汀仍然是防治心血管病最為重要的藥物之一,因為該藥治療的獲益明顯超出其增加新發糖尿病的不利影響。他汀對心血管疾病的總體獲益與新發糖尿病風險之比為9:1,即255例患者接受4年他汀治療后,會出現1例他汀引起的新發糖尿病,但同時可以避免9例心血管事件的發生。選擇新發糖尿病風險較低的藥物:他汀藥物強度與新發糖尿病風險增加成正比,應當根據患者的心血管風險選擇合理的藥物劑量。目前我國指南一般推薦中等強度起始。另外,盡管他汀增加新發糖尿病風險是類效應,但有部分研究提示匹伐他汀和普伐他汀對血糖影響較中性。除此之外,也有部分研究提示中藥紅曲相關制劑可能對血糖影響小。近期發表的一項來自臺灣健保數據庫的回顧性隊列研究,納入了34504例處方紅曲制劑(RYR)的患者,相應匹配34504例使用洛伐他汀的患者,評估患者的新發糖尿病風險。RYR和洛伐他汀治療組糖尿病發生率分別為1.01/100人年和2.59/100人年。與洛伐他汀相比,RYR引發新發糖尿病風險可能更低。紅曲是由秈米接種紅曲菌株發酵而成,其中含有天然的洛伐他汀及不飽和脂肪酸、植物甾醇等多種調脂成分,研究顯示其中非他汀成分有改善胰島素抵抗的作用。治療期間監測血糖:服藥前后定期監測空腹血糖、糖化血紅蛋白等指標,若血糖波動較大,可以適當提高監測頻率。如果發現血糖升高或明確診斷糖尿病的患者,應及時就診內分泌科,處理血糖問題。鼓勵改善不良生活方式:具有新發糖尿病風險的患者中有部分人伴隨代謝綜合征相關的危險因素,如超重和肥胖等,建議這部分人群限制每日總能量攝入,調整飲食模式為含豐富蔬菜、水果及不飽和脂肪酸的地中海飲食,適當增加體力活動,從而降低糖尿病及心血管疾病。高血脂的人有癥狀:在通常情況下,高血脂的人沒有明顯癥狀和異常體征。診斷高血脂主要通過血液生化檢驗。事實上,高血脂發病隱匿,大多沒有臨床癥狀,被稱為“隱形殺手”。甘油三酯高危害最大: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與動脈粥樣硬化的關系最密切,危害最大。臨床上常用血脂檢查指標有4項,包括總膽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和甘油三酯。這4種指標中,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最重要,因為它可以滲入動脈血管壁中,開啟動脈粥樣硬化過程,進而引發心腦等重要器官多種血管疾病,因此,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又稱“壞”膽固醇。而甘油三脂只能說是這種“壞”膽固醇的“幫兇”,與飲食關系密切。血脂有點高,沒有什么關系:高血脂與冠心病和卒中都有關系。近年來,缺血性卒中和外周動脈粥樣硬化與冠心病統稱為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血管病(ASCVD),膽固醇升高,尤其壞膽固醇升高與ASCVD關系最密切。全球進行了許多有關降低膽固醇防治冠心病的研究,結果明確表明,膽固醇降低1%,冠心病事件發生的危險性可降低2%。高血脂只有胖人才會得:實際上,高血脂并不是胖人的專利,很多體形苗條的人也會得。膳食中的脂質對體內脂蛋白水平具有重要影響作用。在攝入大量飽和脂肪酸及膽固醇的人群中,其血膽固醇水平比攝入量較低者高出10%~25%。血脂高,才需服降脂藥物:有些人即使血化驗單上顯示血脂不高,也需要服用他汀類降脂藥物,比如存在動脈粥樣硬化性疾病(包括冠心病、卒中)或糖尿病的患者。這些患者的壞膽固醇需降至比化驗單上標識的參考范圍低很多。血脂正常了,就不需要服藥了:一般說來,如果患者的膽固醇水平是靠藥物改善而其他方面(例如,飲食、運動和吸煙習慣等)沒有改變,在停用藥物后不久,患者的血脂數值會很快回到以前水平。對這些患者,藥物僅是簡單控制問題,而不是治愈高血脂。魚油可以用來降血脂:魚油可適度降甘油三酯,沒有降膽固醇的作用,也沒有減少心腦血管事件發生率的證據。他汀類藥物最大的不良反應是肝臟損傷:他汀可安全用于絕大多數患者。他汀所致副作用明顯與劑量相關。鼓吹用高強度最大劑量他汀或在急性心肌梗死或支架術后患者突擊使用高強度最大劑量他汀不適用中國患者,一無必要,二不安全,三浪費醫療資源。他汀很少導致肝臟疾病。在部分患者中,他汀可導致轉氨酶水平一過性輕度增高,這并非肝毒性表現,一般停藥后就可恢復。中小劑量他汀對絕大多數患者安全,不傷肝,有益于慢性腎病患者預防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血管疾病,有益無害(不傷腎)。應注意的是,罕見情況下,他汀可致肌肉組織損傷,其特征為肌肉疼痛,無力和肌酸肌酶升高。新近指南提出,要破除“唯他汀獨尊”的觀點,中小劑量的強效他汀類藥物聯合依折麥布是有效而安全的選擇。有些天然降脂藥物如血脂康,對于中等程度的血脂異常,不僅降脂療效肯定,且不良反應少見,尤其適合一體多病的老年人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