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你來診斷 一名80歲的男性患者因嚴重腹瀉、嘔吐和寒戰1天來院就診。長期的2型糖尿病、動脈性高血壓病史,6年前做了冠狀動脈成形術后,沒有任何并發癥,自2017年起維持血液透析的終末期腎病。 患者沒有過敏史。體檢時,他有腹部壓痛。進行腹部和盆腔的計算機斷層掃描,靜脈注射55毫升Omnipaque 350,這是一種非離子型低溶血量的碘化造影劑,含有濃度為755毫克/毫升的碘海醇。5小時后,患者雙側頜下腺腫脹,沒有疼痛、發燒、皮膚變色、瘙癢、眼睛干澀、口腔、蕁麻疹或呼吸道癥狀。生命體征穩定。 體檢顯示雙側下頜下腺腫大、堅實、無觸痛,直徑為4厘米,無血管雜音(圖1)。實驗室檢查結果未見異常。雙側頜下腺的聲像圖評估沒有顯示任何腫塊。 圖1|雙側下頜骨腫脹 你的診斷是什么? 點擊空白處查看答案 多年來,碘造影劑已變得更加安全、耐受性更好,但仍不時有不良事件發生。碘誘導性腺炎或碘腮腺炎是一種罕見的良性和自限性并發癥,其特點是在使用碘造影劑后迅速出現單側或雙側唾液腺腫脹。 1956年,Sussman和Miller首次在靜脈尿路造影后描述了這種情況,至今已經有77例報告。盡管在一份報告中推測發病率為1%至2%,但真正的發病率未知。 該疾病可以發生在所有年齡組;在非離子型低摩爾造影劑發生率更高;男性比女性更容易受影響。通常,頜下唾液腺唾液分泌最多,是最常受影響的地方。其他腺體如淚腺、甲狀腺或胰腺偶爾也會受到影響。 癥狀通常在接觸碘造影劑后5分鐘至5天開始,范圍從無癥狀到疼痛性的雙側唾液腺腫大。吞咽困難、呼吸困難和面神經麻痹是較為罕見的表現。 鑒別診斷包括唾液腺導管阻塞、感染性咽喉炎、腫瘤、外傷和出血。診斷通常是臨床的;影像學檢查有助于排除其他病因。臨床過程是良性的,支持性治療。 在這個病例中,臨床特征和超聲檢查結果陰性,建議患者食用無糖的酸味糖果,并進行對癥治療。7天后,癥狀完全緩解。 確切發病機制尚不清楚,可能是特異性反應、以及積累在唾液腺導管中的碘化物的直接毒性作用。 唾液腺濃縮的無機碘是血漿的100倍。這可能對導管粘膜造成直接的毒性作用,導致水腫和導管阻塞。動物和臨床研究表明,非離子造影劑可引起由無氧自由基引起的直接內皮細胞損傷,從而導致血管通透性增加和血管充血。在分子水平上,它能激活Na-K腺苷三磷酸酶和Na-Ca交換泵,使鈣流入減少,引起血管平滑肌的超極化,導致血管舒張。 在腎功能不全的病人中,造影劑的消除半衰期會延長。這可能會導致造影劑在外分泌腺中的滯留,并可以解釋這種并發癥在透析人群中的高發生率。臨床醫生應該意識到這種并發癥,以避免過多不必要的昂貴診斷和治療。 參考文獻: Farah A. Mansour, et al. The Case | Bilateral submandibular swelling in a dialysis patient. Kidney International (2021) 100, 251–252; https:///10.1016/j.kint.2021.01.010 本文由KKCN翻譯,如涉及著作權問題,請與本公眾號聯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