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又被稱為俚語、常用語、土語等,與詩詞歌賦等文化相比,俗語的流傳度更廣,適用人群也更多,即使大字不識幾個,也能明白俗語所表達的意思。時至今日,俗語依舊有很大的影響,經常被人們掛在嘴邊,比如“吃人家的嘴短,拿人家的手軟”這句俗語,勸告世人無功不受祿。 經典永遠不會過時,那些古人流傳下來的經典俗語,之所以經久不衰,直到現在還經常被用在各種場合,因為背后蘊含著深刻道理。生活和工作當中,都需要與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無論你愿不愿意,都要明白人情世故的重要性,就像俗語“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說的那樣,說話也是一門很深的藝術。 毫不夸張地說,盡管科技不斷進步,經濟條件也越來越好,但人性從來沒有變過,老祖宗早就看透人性,并且總結出許多俗語,比如“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另外,在生活習慣方面,古人憑借他們的豐富經驗,留下的相關俗語也不勝枚舉,今天咱們說的俗語是“愛睡三覺,命比紙薄”,指的是哪三種覺呢? 首先,吃飽就睡 每個人都需要睡覺,一天二十四個小時,對于成年人來說,基本需要七八個小時的睡眠,人生三分之一的時間都在床上度過。無可否認,睡覺是最重要的事情之一,跟吃飯喝水差不多。但是,切忌吃飽喝足之后,立馬躺在床上睡覺,這是非常不好的習慣,有則改之無則加勉。 古人云:“胃不和則臥不安。”意思是說,當你胃里食物太多,還沒消化的時候,睡覺不僅不能讓你緩解疲勞,對身體也有很大的壞處。不少人有午睡的習慣,但記得吃過午飯之后,稍微散會步,讓肚子里的食物充分消化,然后再小憩一會,既能緩解壓力,同時也有利于健康。 另外,偶爾一次吃飽就睡,或許沒有太大影響,但如果經常這樣的話,很容易長肉,從而造成身體肥胖,不但對體形有很大影響,還容易導致三高等問題出現。所以,“飯后走一走,活到九十九”的說法,還是很有道理的。 其次,顛倒覺 所謂“顛倒覺”,其實就是作息不規律。正常情況下,白天學習工作,晚上按時休息,這才是合理的生活方式,身體各項器官得到充分的休息與調整,第二天才能精力充沛。但是,由于生活節奏改變,一些人養成晝夜顛倒的作息習慣,經常熬夜玩游戲、看電視,凌晨兩三點才入睡。 眾所周知,熬夜是非常不好的習慣,偶爾因為加班,或者與朋友聚會,熬一次夜沒多大關系,但如果長期熬夜,身體肯定承受不了。久而久之,各項問題開始出現,看起來比同齡人顯老,身體素質大不如從前。雖然做不到“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但要盡量長期熬夜,最好在十一點左右就能入睡。 最后,懶覺 每當周末或者節假日的時候,大家都想睡個懶覺,甚至一覺睡到中午,醒來之后卻發現仍然感到疲憊。科學研究表明,睡眠時間在八個小時左右,最符合人體的生物鐘,過短不好,過長也不行。俗話說:“一年之計在于春,一日之計在于晨。”經常睡懶覺,有兩個比較明顯的危害。 第一,養成睡懶覺的習慣,不符合正常的生物鐘,而且越睡越困乏,精神狀態相對較差。第二,大家的時間都是相同的,別人努力學習、工作,你卻呼呼大睡,不思進取,形成明顯的對比。長此以往,你和別人的差距越來越大,不努力的結果只有一個,那就是生活條件變得越來越差,日后只能為為了生計而奔波。 綜上所述,如果一個人養成吃飽就睡,愛睡顛倒覺和懶覺的不良習慣,有可能會使壽命縮短,也就是所謂的“命比紙薄”。各位讀者,你平時愛睡懶覺嗎?你認為睡懶覺會造成危害嗎? 中國有句老話叫“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老”,不光體現在年齡,更體現在智慧的古老、經驗的老道、洞察世事的深刻。 老人言都是來自于生活的經驗,都是我們的祖輩們受過苦、交過了學費后一點點積攢下來的。那些口耳相傳的智慧,讓我們無法不去敬畏。 聽老人言,是一種智慧尋根。 之前很多讀者朋友私信我,想讓我推薦一些專門匯集老人言的書籍,學習其中智慧。 于是,我便找到了這本《老人言》。自己花了兩個周的時間讀完,確實是受益匪淺! 這本老人言里面包含的內容非常之多,上千則的俗語故事,歷史典故。從家庭,職場,交際,為人處世,到健康養生等等,都涉及到了。 并且,他和現在越來越多的心靈雞湯文章不同,《老人言》里面有很多對世態炎涼的描述,是能讓我們一邊哈哈大笑還能一邊學到很多智慧的書籍! 讀《老人言》就像是在和一位長者對話,他會教給你他的畢生所學,幫你指引人生航向,讓你更快適應社會,教會你立身處世的法則。 這套是白話文版本的,因為文言文一般人真的很難讀懂!這個版本的讀起來實在是有趣! 多見多聞,借古鑒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