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用“偷藝”學來的方子,治好患者“屢摘屢長”的脂肪瘤時,我才明白,治病,從來不存在偷與不偷,只有治與不治。 有一次和老伴回岳母家,想去把老人過世后的舊舍打掃打掃。 事后,我在周邊瞎溜達和當地一個村民遇見了。他在村口的槐樹底下蹲著,光著膀子、憂郁地抽著煙。 我走上前去,他看我面熟,想了一會記起來后就和我閑聊了幾句,后來我看他身上大大小小有十幾處的包,便和他閑聊了幾句,問了問情況。 他把煙掐滅,說道:這都是已經看過(治療過)的了,來回已經四年,這次長大點再去手術就是第5次了,醫生說這“脂肪瘤”只能反復切,這是最有效的辦法了。 我一聽,失望地說:“這樣吧,我給你一個方子,這個方子對于你這樣的情況我給不少人用過,你試試。治不好的話,你這次再去手術我給你掏錢?!?br> 他當時很疑惑,又說:“人家都說中醫治不好這種病,這方子這能抵得過醫院分分鐘的手術? 我很自信地說,能不能勝過,你試試就知道了,光說不練假把式。他一聽我這樣自信,于是就說拿回去試試。 方子是這樣的:柴胡、陳皮、半夏、茯苓、青皮、梔子、白芥子、橘絡、甘草。 其實這個方子不是我自己琢磨的。我只是中醫界的小學生,沒有那么好的見解,這是通過學習和閱讀,從前賢那里“偷藝”而來的。 結果用藥第四天的時候,他來岳母家,說左膀上面的疙瘩果然開始減小,尤其是一些剛長出來凹凸不平的小疙瘩已經下去了。 用藥七劑,右邊的也開始減退。等到十劑過后整個背和肩膀上的都已經小腿的差不多了,前后不到一個月的時間他所有的疙瘩已經完全消失了。還專門跑回城里面找我報喜。 后來每次去我都會去和他坐坐,他的情況也再未復發。而且現在的心境也大有改善。 因為當時診斷的時候,他不僅僅身上有包塊,而且據他講自己性格比較孤僻,就喜歡一個人待著,也不愛和村里面的人諞閑傳。沒事了就一個人來這坐坐,抽抽煙,所以他的舌苔薄黃而膩,脈象滑。而且他整個人看起來疲憊,無力。 那我給他的這個方子,怎么就對上他的證了呢? 從前面的描述中,這人長期以來情緒比較郁郁寡歡,導致他有肝郁的情況。 肝郁,則氣滯不行。氣不行,則津液不化。津液不化,則聚生痰濁。而肝郁克脾土,使得脾運化不及,久之就會與痰濕內機,加上他抽煙,所以他的舌質胖,舌苔黃膩。 四肢無力,源于中焦不運,氣血匱乏,所以不能濡養了四肢。所以他的問題就在于“肝郁脾虛,痰濕蘊積”。 而痰濕這個東西,它是可以存在于全身各處,他就發作于后背和肩膀,也就是會中醫所謂的“痰核”即脂肪瘤。稱作“痰核”所以本質是痰,所以它往往不紅不腫,不痛不硬。 按照癥屬: 第一步,化痰——陳皮、半夏、茯苓、甘草。這是化痰的底子,半夏燥濕化痰、陳皮行氣除濕、茯苓健脾利濕、甘草和中。 第二步,疏肝——柴胡、青皮。共奏疏肝理氣之效。 第三步,清濕熱——梔子。梔子清熱的同時還能防止肝郁而化熱。 第四步,散結——白芥子、橘絡。這二者豁痰散結。 于是,標本兼治,步步為營。這樣他的問題就得以解決了。 中醫為啥總是被人認作治不了病,治不好病呢? 它不善于言辭,不代表不善于行動。治病,從來都不說在嘴上,而是走在實踐里面,走在任何一場民族的大義里面。但你從不去實踐,又憑什么談無從所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