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地點:常州青果巷歷史街區之貞和堂 門口有工作人員發放胸牌,不用出示身份證,游客就可以入內參觀。我們當然不會放過參觀唐氏舊宅的機會,于是很欣然地把牌子掛在胸前,根據工作人員的指標自左側順序參觀。 常州唐氏的始祖是唐順之的六世祖唐華甫,大約可以追溯到宋朝末年,曾為翰林檢討,原來在江蘇高郵,后來遷到武進。唐氏詩禮傳家,科舉入仕,后來成為常州的名門望族。因為唐氏子孫為官廉潔,在常州府素有聲名,所以唐順之常以“清白吏子孫”自稱,也是唐氏傳承的家風了。 唐順之,字應德,一字義修,號荊川,武進人,明代儒學大師、散文家、數學家、抗倭英雄。嘉靖八年會試第一,官授翰林編修,調兵部主事,倭寇犯邊,唐順之任兵部郎中督師浙江,親率兵船于崇明破倭寇。嘉靖三十九年,督師抗倭途中不幸染病,于通州去世,年僅五十四歲。崇禎追謚襄文,學者稱其“荊川先生”,于是后人便稱之唐荊川。 在常州,還有一處以荊川命名的公園,就是以海棠著稱的荊川公園,荊川先生的墓也建在那里。 第一進的保和堂是正廳,唐順之的玄孫唐宇昭時更名為貞和堂。這是常州保存下來的最大的楠木廳,坐北朝南,是一座完整的紗帽廳,采用的是抬梁式木構架,五架柁梁是大型月梁,木構部分全部用楠木、紫檀木制成。立柱一人勉強能合抱,用料粗大講究。木柱下面是蘑菇形青石柱礎,屋面平緩。正間大梁還有彩繪。中間掛著一幅穿著官袍的人像,應該是唐順之的畫像。兩側是一副對聯,“清白”、“道德”是唐氏家風的主旨。 廳堂內家具布置得很緊湊,雖然看起來很新,但是式樣古舊,是明清家居的形式。兩側的墻上,用文字的形式簡單介紹了唐順之十年寒窗苦讀,弱冠登科、犯龍逆鱗、家居歲月、以身合道的一生。 他的祖父唐貴就是進士出身,任戶部給事中,父親唐寶也是進士出身,任河南信陽與湖南永州府知府,所以唐氏也是父子兩進士。到了孫輩更不得了,出了一個會試第一,頓時就把父子倆的光環給搶了。 唐順之開始的時候仕途并不順利,還曾經兩度被貶。不過他并不氣餒,干脆躲到宜興山里去治學。所以,荊川先生除了是一位抗倭英雄,在文學和其他方面都有所建樹。他提出學習唐宋“開闔首尾經緯錯綜之法”,又提出詩文寫作應直據胸臆。他的作品也實踐了自己的文學主張,文風簡雅清深,間用口語,不受形式束縛。現在存世的有《荊川先生文集》十七卷,其中文十三卷,詩四卷。輯有《文編》六十四卷,選錄了大量的唐宋文章。 除了文學,唐順之還通曉元代所傳數學上的回回術法,著有《勾股弧矢論略》、《勾股六論》,還善于珠算。 所以,如果沒有在官場上的被貶,或許荊川先生還無法在文學和數學上達到這么高的成就,禍兮福所倚啊! 庭院不大,墻面還殘留著斑駁的痕跡,沒有重新粉刷,看上去更有歲月的年代感。第二進是書房,第三進是臥室。第三進后的庭院比前面兩進的更大一些,不過沒能參觀,大概還沒有完全布置好。 自由行:常州青果巷歷史街區之貞和堂 11月初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