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越來越多的人受著糖尿病的困擾。最新版《中國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指出,中國的糖尿病患病率已高達11.2%。2019年的數據顯示,中國≥65歲的老年糖尿病患者數約3550萬,居世界首位,占全球老年糖尿病患者的1/4,且呈現上升趨勢。 可能你認為,糖尿病是“老年病”,離自己很遠。但其實,中國有近一半的成人出現了血糖異常!每10個中國成年人中就有1個糖尿病人;每3個中國成年人中,就有1個糖尿病前期患者。目前沒診斷為糖尿病并不意味著可以不用管理血糖了,糖尿病前期也需要引起高度重視! 什么是糖尿病前期? 糖尿病的發生發展有一個過程,而糖尿病前期是指血糖比普通人要高,但還沒有達到糖尿病的診斷標準。處于糖尿病前期的人,一般沒有典型的糖尿病三多一少癥狀(即吃得多、喝得多、尿得多,體重減少)。如果沒有定期體檢,很多人可能都不知道自己正處在糖尿病前期階段。如果不重視糖尿病前期,沒有及時干預,就可能會慢慢發展成糖尿病。 糖尿病前期包括空腹血糖受損(IFG)、糖耐量受損(IGT)和IFG IGT三類人群。根據《中國成人糖尿病前期干預的專家共識》數據,診斷為糖尿病前期的標準是:
糖尿病前期的危害 研究發現,處于糖尿病前期時,輕度升高的血糖水平就足以讓β細胞的功能出現紊亂,還影響著β細胞的分裂和生長能力。也就是說,處于糖尿病前期時,人體不僅不能有效地利用胰島素,還可能會損害胰腺導致胰島素的分泌減少。久而久之,血糖的代謝就會出現紊亂,血糖水平就會越來越高,就有可能發展為2型糖尿病。 據統計,已經處于糖尿病前期的人,每年約有5%~10%會發展成糖尿病,未來5~10年發展成糖尿病的概率高達50%。 有研究指出,糖尿病前期可能與較高的體重指數、較高的收縮壓、較低的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較高的甘油三酯和微量白蛋白尿相關。此外,在糖尿病前期或許早已悄然埋下許多不可忽視的健康隱患,如增加了冠狀動脈疾病、缺血性卒中、外周動脈疾病、慢性腎病和心衰的發病率,甚至與全因死亡率風險增加10%有關。 值得高興的是,改變飲食和生活方式可以逆轉糖尿病前期,預防糖尿病的發生。 及時發現糖前期人群是有效進行血糖管理的關鍵,建議定期體檢,尤其是肥胖(包括腹型肥胖)、有糖尿病家族史(父母或兄弟姐妹有2型糖尿病)、得過妊娠期糖尿病等高危人群。醫生會根據檢測結果來診斷是否處于糖尿病前期。 糖尿病前期該怎么辦? 01 生活方式干預 對于糖尿病前期,生活方式干預的核心是有效使超重或肥胖者減輕體重,而減輕體重的關鍵是合理膳食和適度運動。
此外,緩解壓力也是血糖管理的組成部分。因為壓力可能會增加皮質醇(一種糖皮質激素)的分泌,該激素參與能量平衡和血糖穩態的重要調節,從而可能升高空腹血糖。 02 藥物干預 最新版《中國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指出,根據糖尿病前期人群的風險分層,低風險者先實施生活方式干預,6個月后未達到預期干預目標或高血糖進展和(或)無法嚴格遵守生活方式者,可考慮啟動藥物干預。 高風險者或具有健康需求者,可考慮在生活方式干預的同時啟動藥物干預。阿卡波糖是目前中國唯一獲得IGT適應證的藥物,可顯著降低IGT人群的2型糖尿病風險18%~25%。 預期干預目標:超重或肥胖者BMI達到或接近24kg/m2,或體重至少下降5%并長期維持。IFG者空腹血糖<6.1mmol/L,IGT者餐后2小時血糖<7.8mmol/L。
對于糖尿病前期人群,建議至少每年進行1次口服葡萄糖耐量試驗復查。已進行藥物干預者,每次隨訪時需檢測空腹血糖及餐后2小時血糖;定期監測體重及其他心腦血管疾病危險因素。 來源:e藥環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