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星晴 2017—2018學年度第一學期期末考試及閱卷結束了,我對學生的道德與法治試卷,認真進行了成績分析。 具體情況如下: 本份試卷考查的是人教版八年級道德與法治上冊內容,試卷題型分為單項選擇題(四道時政題,十六道課本內容題目)、非選擇題(四道材料分析題,每道題包括兩道小題)。時間為 60 分鐘,分值為 100 分,本試卷難度整體適中,既考查了學生的識記、理解和運用的能力,同時關注了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體現了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的三位一體的統一,體現了思想品德課程的思想性、人文性、綜合性和實踐性。本試卷的亮點就是試題的開放性和探究性較大,體現了能力立意,體現了中考的方向和趨勢,但又做到了活而有度,活而不難,是一份有考點有"出彩"點的值得鑒賞的試卷。例如每道試題的最后一問,都側重于學生的踐行,把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落到了行動上,體現了思想性、人文性和實踐性的原則。 (一)學生失分情況分析 1.教材基礎知識和核心內容沒有掌握。 本張試卷還是比較側重于對教材的基礎知識和核心內容的考查。學生失分的重要原因就是學生對教材知識沒有做到準確記憶和熟練運用。單選的第 5 、8 、9 題、都屬于對教材知識記憶能力的考查,屬于教材知識的再現,但由于學生沒有準確記憶而出現了嚴重的失分現象。 2.學生的審題能力較弱,不能正確理解材料的主旨,對題干的設問理解不清楚而導致的丟分。例如:第 21題中的材料和問題,仔細閱讀材料,可知材料的主題和中心是社會規則的重要性,同時也體現出了文明有禮,尊重他人,交通安全,珍愛生命等方面。但是,在改卷的過程中,發現大部分學生都是只能從一個方面去寫,有的學生是僅僅看到了社會規則這一主題,只寫了社會規則;有的學生是只看到了文明有禮這一主題,只寫了文明有禮的重要性;有的學生是只看到了尊重這一主題,只寫了尊重他人的重要性。這顯然是因為沒有理解材料的主題和中心而導致的失誤和失分。 3.學生課外知識掌握不好。23題的第二問,題目是這樣的:請仿照以下示例,介紹兩位具有較大影響力的楷模人物及其事跡概要(與示例和本試卷材料重復者不得分)示例:感動中國人物----王鋒。三人火海救人,忠義感乾坤。這道題其實就是在考察學生對于感動中國人物,或者說是先進人物的了解情況。但是好多學生沒有看到題目內容,就看到示例中的感動中國人物這幾個字,他們又不知道感動中國人物都有誰,所以開始在瞎寫,比如有的學生竟然寫了感動中國人物---毛澤東,鄧小平,也是很讓人哭笑不得。出現這種情況的主要原因就是他們沒有認真審題,并且對課外知識掌握的很不好。 4.學生抽象思維和歸納、分析能力較弱而導致的失分。對于八年級學生而言,材料分析題一直是失分的重災區,得分率很低。學生解題的思維過程混亂,答題缺乏規范性,不能夠正確分析試題的.正誤并做出正確的分析說明。 5.學生答案缺乏規范性而失分。 (1) 學生答題的思路格式不夠規范,這主要體現在材料分析題上。 (2) 學生答案語言不規范,使用非學科的語言進行答題、如果僅僅看某問的答案,看不出這是思想品德試題,沒有體現學科語言和學科素養。 (3) 書寫不規范。學生沒有養成良好的書寫習慣,字體潦草,需仔細辨認;字體過大或過小,這在將來的中考電子閱卷中都會受到影響,應從現在開始規范。 (二)對今后教學建議 1、強化基礎知識教學 (1)突出主干知識、重點知識的教學 在教學中,我們要緊緊依據大綱,以教材為載體,對重點的內容,我們要重點突出,講清來龍去脈,按照"是什么、為什么、怎么辦"的思路引導學生學會構建知識體現,提升學生的學科素養和學科能力。在課堂教學中,不要局限于記住幾個零散知識點,如果意義不明,完全機器記憶,很快就會遺忘,形成記憶殘缺,知識學習不深入,容易造成學生急功近利,學習不踏實,心態浮躁。教學中一定要一環緊扣一環,吃不得夾生飯。 (2)注重知識教學的系統性和完整性。引導學生學會知識體系,應對思想品德的綜合性和實踐性考試的要求。 2、注重能力培養 初中思想品德教學,要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增強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注重培養學生的綜合實踐活動的能力。 這就要求我們注重對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使學生學會學習,逐步掌握學習思想品德的一些基本技能和方法。能力的培養不是一躇而就的,它需要我們在教學中逐漸滲透、潛移默化,徹底拋棄傳統的"填鴨式"、"滿堂灌".教師在教學中扮演的是合作者、支持者和引導者的角色,設置平等的互動交流平臺,通過精心設置的課堂提問,由淺入深,由易到難,充分引導學生獨立思考。不要照本宣科,要創設新情境,組織精當的材料,引領學生去探究、去實踐、去創新。惟有如此,才能發展學生的不同才能,也才能為學生今后的繼續學習積蓄能量和潛力。 3、加強技巧性訓練 (1)加強學生的審題能力訓練,教會學生審清時間空間,審準關鍵詞的意思,審準答題方向,選擇題怎么做,辨析題怎么做,觀察與思考題怎么做,活動探索題從哪里入手,如何解剖,如何分解,如何表述,有計劃地用相關試題進行針對性的訓練,讓學生明確回答相關問題的要領,從而增強學生的思維能力和應試能力。 (2)加強養成教育,平時教學中不要放松對學生的嚴格要求,督促學生養成認真閱讀、認真答題、認真寫字的好習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