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朋友問:怎樣才能建立公眾講話的自信心呢? 很多人對公眾講話不自信的原因,不是心理上的恐懼,因為心理上的恐懼感,只要多練習、適應了公眾講話的環境就好。真實原因:是思想或觀點上的信心不足,擔心自己的某個觀點跟別人不一樣,不被人理解,遭人反對或輕視,簡單來講,就是容易受別人的看法的影響,不會用自己的思想去影響聽眾的想法或行動。 怎樣才能建立屬于自己的思想呢?學習哲學家的思考方式就好。 什么是哲學思維?就是對你工作中或生活中遇到的問題,去找出你認為的答案,也就是你認為的“問題的本質”就好。這看起來很難,其實也很簡單。 比如人類發展的初期,大家沒有相應的知識去了解“世界是什么”的時候,善于思考又能說會道的人,就會去創造一個神話,告訴大家,這就是世界的本質: 比如,古代人對世界一片茫然的時候,古代的西方人創造了一個上帝,說是上帝創造了天空、陸地、行星、太陽和月亮、包括人類的所有動物。而我們東方人則創造了女媧,說是女媧以泥土仿照自己的樣子、捏土造人,創造并構建人類社會。由此,讓人的精神有確定感,人類社會開始繁衍后代,生生不息。 到了后期,人與人之間的交流越來越多,知識也越來越豐富,人們開始對自己曾信奉的世界觀產生動搖。古希臘的哲學家泰勒斯則思考“世界的本質是什么”,他從自然觀察的角度,認為”水是萬物的本源“,理由是“萬物的種子都有潮濕的本性,而水是潮濕本性的來源”。這在當時已經是開始扭轉人類的思維方式--從神轉向物。 后來詭辯家芝諾認為,任何事物都是由人來解釋的,只要改變視角就可能得出和原先完全相反的判斷。比如,你在路上打了某人,別人一般可能會被認為這是“不好的行為”,但如果你換個視角,告訴別人,你打人是因為他有罪過(比如他偷了錢等),立馬就會改變別人的看法,被認為你打人是一個“好的行為”。 這讓當時人們的思想焦點-由物轉向人。 正如哲學家普羅泰戈拉所說的“人是萬物的尺度”,根本不存在所謂的事實或真理,任何問題的“本質”是什么,全在于我們怎么來解釋。 總結來講,公眾講話時感覺很緊張,是因為你不會將自己的思想“立”起來,學習哲學家的思維方式,敢于把舊的觀念打倒,建立自己的思想。也就是需要你訓練自己的說話思維方式:想啥說啥,說啥是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