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柴胡湯證,小柴胡湯為少陽虛證之和解方; 大柴胡湯證,少陽陽明合病實證,內瀉熱結方。 柴胡加芒硝湯證;小柴胡湯證兼有堅塊,中醫是辨證論治,這硬塊可能是胃、幽門、胰腺、膽襄、小腸、大腸癌的出血硬塊; 大柴胡湯合大承氣湯:專治中焦壅塞不通,幽門梗阻、急性胰腺炎,腸梗阻,大便不通,燥屎干結證,正氣未虛者; 小柴胡湯證 傷寒五六日,中風,往來寒熱,胸脅苦滿,默默不欲飲食,心煩喜嘔,或胸中煩而不嘔,或渴,或腹中痛,或脅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熱,或咳者,與小柴胡湯主之。小柴胡和解少陽,組方有柴胡、黃芩、半夏、人參、生姜,甘草、大棗。柴胡黃芩解少陽熱邪,黃芩清膽經膽腑熱邪;生姜半夏降胃止嘔;人參甘草大棗,補中扶正,助少陽驅邪。? 【方劑】:小柴胡湯 【組成】:柴胡24g,黃芩9g,人參9g,炙甘草9g,半夏9g,生姜9g,大棗4枚(劈)。 【功效】:和解少陽。 【主治】:1、傷寒少陽證。往來寒熱,胸脅苦滿,默默不欲飲食,心煩喜嘔,口苦,咽干,目眩,舌苔薄白,脈弦者。 2、熱入血室證。婦人傷寒,經水適斷,寒熱發作有時。 3、黃疸、瘧疾以及內傷雜病而見少陽證者。 [感冒、流行性感冒、瘧疾、慢性肝炎、肝硬化、急慢性膽囊炎、膽結石、急性胰腺炎、胸膜炎、中耳炎、產褥熱、急性乳腺炎、睪丸炎、膽汁返流性胃炎、胃潰瘍等屬邪踞少陽,膽胃不各者。] 【加減】:若胸中煩而不嘔,為熱聚于胸,去半夏、人參,加瓜蔞清熱理氣寬胸;渴者,是熱傷津液,去半夏,加天花粉止渴生津;腹中痛,是肝氣乘脾,宜去黃芩,加芍藥柔肝緩急止痛;脅下痞硬,是氣滯痰郁,去大棗,加牡蠣軟堅散結;心下悸,小便不利,是水氣凌心,宜去黃芩,加茯苓利水寧心;不渴,外有微熱,是表邪仍在,宜去人參,加桂枝解表;咳者,是素有肺寒留飲,宜去人參、大棗、生姜,加五味子、干姜溫肺止咳。 【方解】:方中柴胡苦平,入肝膽經,透泄少陽之邪,并能疏泄氣機之郁滯,使少陽半表之邪得以疏散,為君藥。黃芩苦寒,清泄少陽半里之熱,為臣藥。柴胡之升散,得黃芩之降泄,兩者配伍,是和解少陽的基本結構。膽氣犯胃,胃失和降,佐以半夏、生姜和胃降逆止嘔;邪從太陽傳入少陽,緣于正氣本虛,故又佐以人參、大棗益氣健脾,一者取其扶正以祛邪,一者取其益氣以御邪內傳,俾正氣旺盛,則邪無內向之機。炙甘草助參、棗扶正,且能調和諸藥,為使藥。諸藥合用,以和解少陽為主,兼補胃氣,使氣得解,樞機得利,胃氣調和,則諸癥自除。原方“去滓再煎”,使藥性更為醇和,藥湯之量更少,減少了湯液對胃的刺激,避免停飲致嘔。 大柴胡湯證 太陽病,過經十余日,反二三下之,后四五日,柴胡證仍在者,先與小柴胡湯。嘔不止,心下急,郁郁微煩者,為未解也,與大柴胡湯下之,則愈。大柴胡用于少陽病兼里實,大柴胡湯為小柴胡湯去人參、甘草,加大黃、枳實、芍藥,并增加生姜的用量。大黃枳實瀉陽明里實,芍藥平肝膽氣逆;心下急,郁郁微煩,說明胃氣凝結,不在用人參甘草;小柴胡湯生姜用三兩,而大柴胡湯生姜用了五兩,生姜辛散,可以散結止嘔,心下急,嘔不止,郁郁微煩,有胃氣凝結;另外生姜有升宣的作用,而大黃枳實直下腸胃,走而不守,增加生姜,大黃枳實才會對心下凝結發揮治療作用。 【方劑】:大柴胡湯 【組成】:柴胡15g,黃芩9g,白芍9g,半夏9g,生姜5片,枳實9g,大棗4枚,大黃6g。 【功效】:和解少陽,內瀉熱結。 【主治】:少陽陽明合病。往來寒熱,胸脅苦滿,嘔不止,郁郁微煩,心下痞硬,或心下滿痛,大便不解或協熱下利,舌苔黃,脈弦數有力。[急性胰腺炎、急性膽囊炎、膽石癥、胃及十二指腸潰瘍等屬少陽陽明合病。] 【加減】:兼黃疸者,加茵陳、梔子以清熱利濕退黃;脅痛者劇烈者,加川楝子、元胡以行氣活血止痛;膽結石者,加金錢草、海金沙、郁金、雞內金以化石。 【方解】:方中重用柴胡為君藥。配臣藥黃芩和解清熱,以除少陽之邪;輕用大黃配枳實以內瀉陽明熱結,行氣消痞,亦為臣藥。芍藥柔肝緩急止痛,與大黃相配可治腹中實痛,與枳實相伍可以理氣和血,以除心下滿痛;半夏和胃降逆,配伍大量生姜,以治嘔逆不止,共為佐藥。大棗與生姜相配,能和營衛而行津液,并調和脾胃,功兼佐使。總之,本方既不悖于少陽禁下的原則,又可和解少陽,內瀉熱結,使少陽與陽明合病得以雙解,可謂一舉兩得。
柴胡加芒硝湯證 傷寒十三日不解,胸脅滿而嘔,日晡所發潮熱,已而微利。此本柴胡證,下之而不得利,今反利者,知醫以丸藥下之,非其治也。潮熱者實也,先宜小柴胡湯以解外,后以柴胡加芒消湯主之。 【組成】柴胡12克 黃芩 人參 炙草 生姜各5克 法夏4克 大棗2枚 芒硝9克(熔) 【功效】和解少陽,兼瀉熱結。 【主治】傷寒病少陽未解,陽明燥結。證見胸脅滿而嘔,日晡潮熱。 【點評】本方證是以發熱,胸脅滿而嘔,潮熱,大便秘結,脈數為辨證要點。臨床上用本方可治療急性胰腺炎,急性腺囊炎。 ?小柴胡湯證而有堅塊者。柴胡加芒硝就是本身是小柴胡湯證兼有堅塊,中醫是辨證論治,這硬塊可能是胃、幽門、胰腺、膽襄、小腸、大腸癌的出血硬塊; 【柴胡加芒硝湯方---在直腸腫瘤方面的應用】 東洞翁國:柴胡加芒硝湯方,“本方為小柴胡湯證而苦滿難解者”,又曰“小柴胡湯證而有堅塊者。”柴胡加芒硝就是本身是小柴胡湯證兼有堅塊,中醫是證論治,這硬塊可能是大腸癌的出血硬塊,不管是什么,芒硝確可以散掉,【本草】里面沒有提芒硝可以把“燥屎”打散,芒硝是攻堅的峻藥,堅就代表腸里面的硬塊。【急腹癥調癌癥節】 應用方法: 柴胡加芒硝湯的劑量是小柴胡湯喝到第三碗時加芒硝。 【應用】 1、此處實是堅硬,包括大腸癌。沒有開過刀的大腸癌一般都有這個癥狀。 2、小柴胡湯證而發潮熱者,乃柴胡加芒硝湯證。 3、日晡潮熱是指午后四五點鐘時的發熱,熱有定時。這種潮熱不僅自感發熱,體溫也隨之升高。但一般為低熱,常連綿難愈,多屬原因不明的發熱。治療時,可用小柴胡湯藥量的1/4,再加芒硝6克。在煎服上,先煎諸藥,去渣后再入芒硝,在火上再煎一二沸,于發熱之前一次溫服。少陽主樞紐,能使邪外出之故。因其為低熱,故所用藥量少。加成寒之芒硝,使熱邪從下而泄,不犯胃氣,則熱退癥解。 小柴胡湯提到的問題: 1.小柴胡湯的禁例是什么?為什么? 小柴胡湯禁用于脾陽不足,中虛較甚者。小柴胡湯雖有“但見一證便是,不必悉具”之明訓,然而癥情有似是而非,病機有并不涉少陽,或寒熱虛實屬性主次截然相反者,如寒濕發黃、中虛飲停證貌似本證然非本方所宜,故可列為小柴胡湯之禁例。 2.試述小柴胡湯證的因機及其主癥機制。少陽病小柴胡湯證的基本因機/病理是:邪犯少陽,膽熱內郁,以致樞機不利,脾胃失和。即少陽受邪,樞機不利,正邪分爭,進退于表里之間,正勝則發熱,邪勝則惡寒,邪正交爭,互有勝負,則現寒去熱來,寒熱交替,休作有時;少陽之經,側循胸脅,邪犯少陽,阻滯其經脈,經氣不利,則見胸脅苦滿;肝膽表里互用,膽氣郁滯,疏泄失職,情志不達,則神情默默而寡言;膽為中正之官,膽火內郁,上擾心神則心煩;膽氣內郁,木失疏土,脾失健運則不欲飲食;膽熱犯胃,胃失和降則喜嘔。 3.試述小柴胡證為何有較多的或然癥?其各自的機制如何?少陽包括手足兩經,絡屬膽與三焦,而少陽之位,又在表里之間,故邪犯少陽,不僅會引起膽火內郁,同時也會累及三焦上下、表里內外,加之邪正交爭,互有勝負,故少陽病勢常可兼現三焦不利,內外失和,及虛實相兼等多端變化,因此柴胡證可以兼現多種或然之癥。 如邪郁胸脅,未犯胃腑,則胸中煩而不嘔;邪熱傷津則口渴;少陽膽腑氣郁較甚,經氣郁結較重則脅下痞硬;邪犯少陽,三焦不利,氣化失職,水氣內停,水停心下則心下悸;水停下焦則小便不利;表邪未解,津液未傷則不渴,身有微熱;寒飲犯肺,肺氣上逆則咳。 4.小柴胡湯的配伍意義如何? 小柴胡湯為和解少陽之主方。方中柴胡氣質輕清,味苦微寒,可疏利少陽氣機;黃芩苦寒,氣味較重,可以清泄少陽膽熱。柴芩合用,外透內泄,可以和解少陽半表半里之郁熱。半夏、生姜調和胃氣,降逆止嘔。人參、炙甘草、大棗益氣和中,扶正祛邪,使中土健旺,不受木邪之害。全方寒溫并用,升降協調,攻補兼施,有疏利三焦,調達上下,宣通內外,和暢氣機之作用,故為和解之良方。 5.小柴胡湯如何進行加減化裁? 根據少陽病勢動蕩于表里寒熱虛實之間,病機變化多端的特點,治療當以小柴胡湯隨其病機之變化加減化裁,辨證用藥。如胸中煩而不嘔,是邪氣擾心,胃氣尚和,可去甘壅之人參以免留邪;不嘔去半夏、加瓜蔞以清心除煩;如渴是邪熱傷津,可去溫燥之半夏,加重人參用量以益氣生津,并伍用天花粉清熱生津;如腹中痛是土被木乘,脾絡失和,可去黃芩之苦寒,加芍藥于土中瀉木,和絡緩急以止痛;如脅下痞硬,是邪氣郁遏少陽較甚,可去大棗甘能壅滿,加牡蠣軟堅散結,消滯除痞;如心下悸,小便不利,是三焦決瀆失職,水飲內停,以水飲得冷則停,得淡則利,可去苦寒之黃芩,加淡滲之茯苓;如不渴,外有微熱,是太陽表邪未除,無里熱傷津之象,可去人參壅補,加桂枝以解外;如咳者,屬寒飲犯肺,可去人參、大棗甘溫壅氣,生姜辛溫之品,加干姜溫中化飲,加五味子斂肺止咳。 6.如何理解“有柴胡證,但見一證便是,不必悉具”?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