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媒體報道,一些網絡二手平臺成為了精神類藥物的黑市。三唑侖、氯氮平等國家嚴格管制的一、二類精神藥品,在網上被任意售賣。不僅價格高出十幾倍、幾十倍,而且所售藥品多無標簽、成分不明。藥品非常物,如此亂象對消費者生命健康的威脅細思極恐。網絡已成生活的標配,某些網友生了病,懶得去醫院問診,就到網絡上“求醫問藥”。網絡藥販們抓住這樣的心理,趁虛而入。在現實生活中,三唑侖、氯氮平都屬于被嚴格監管的處方藥。但在網絡上,這些處方藥被隨意買賣,不僅真假難辨,而且缺少專業醫生診斷。若不當服用,甚至會危及生命。互聯網不是法外之地,更不該淪為黑市交易的幫兇。“互聯網+”是行業發展趨勢,“互聯網+醫藥”需要規范化、制度化、體系化、法治化。互聯網能夠助力藥業發展,但前提是要完善專有領域法律法規體系,并加強食藥、網信等部門聯動,加強網絡監控、報警系統建設,嚴格落實網絡平臺主體責任。“互聯網+醫藥”的積極作用值得肯定,但也需拉緊藥品安全這根保險繩,切實讓廣大“互聯網+醫療”消費者,既享受網絡醫療服務的紅利,又能避免被不法商販毒害。(央廣網評論員 李兆娣) |
|
來自: timtxu > 《健康、原始點醫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