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滿變數。 醫用敷料(俗稱“醫美面膜”)領域,是近些年來行業大熱門,在這個看似邊緣領域,卻有可能誕生一批實力不菲的上市公司。 今年9月7日,敷爾佳披露招股說明書,沖刺創業板IPO,擬募資18.9661億元。 與敷爾佳一樣,同屬醫用敷料領域企業的創爾生物早在2020年6月就向上海證券交易所提交了首次公開發行股票并在科創板上市的申報材料,最先向A股發起沖擊。 不過,兩者的A股征程卻暫時迎來不一樣的命運。 10月11日晚,創爾生物發布公告稱,因需要更新財務資料,公司被上交所中止發行上市審核程序,這是其于去年6月沖刺A股以來第二次因財務資料過期中止IPO審核。根據公告,目前公司2021年半年度財務數據更新工作進行中,預計于2021年10月15日前提交恢復審核申請。 而同領域公司敷爾佳創業板IPO的審核狀態則已變更為“已問詢”。 這樣看來,敷爾佳在爭奪“醫美面膜第一股”的路上似有趕超創爾生物之勢,但最終誰能率先上市,依然充滿變數。 乘著“醫美面膜”東風,創爾生物與敷爾佳這兩家公司近兩年來在醫用敷料領域斬獲豐厚,業績穩步增長,進而紛紛踏上上市征程。 數據顯示,2019-2020年,創爾生物的營收分別為3.027億元以及3.033億元,凈利分別為7322.78萬元、9134.27萬元。同期,敷爾佳的營收分別為13.42億元以及15.85億元,凈利潤分別為6.61億元和6.48億元。 漂亮的財報數據無不昭顯醫用敷料領域的巨大潛力,不免讓業界人士“垂涎”。 不過,這一領域在不同程度上卻遭到了監管法規的掣肘。一個佐證是,自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發文對“醫美面膜”官方辟謠后,這兩家公司的業績都有不同程度的下滑。 2020年1月,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發文表示,“按照醫療器械管理的醫用敷料命名應當符合《醫療器械通用名稱命名規則》要求,不得含有'美容’'保健’等宣稱詞語,不得含有夸大適用范圍或者其他具有誤導性、欺騙性的內容。因此,不存在'械字號面膜’的概念,醫療器械產品也不能以'面膜’作為其名稱”。國家藥監局同時強調 ,醫用敷料應在其“適用范圍”或“預期用途”允許的范圍內,由有資質的醫生指導并按照正確的用法用量使用,不能作為日常護膚產品長期使用。 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發文后,財務數據顯示,敷爾佳2019年的凈利增幅為231.2%,2020年的凈利增幅為-2%。2019至2020年,創爾生物的營收基本持平。 今年以來,一系列新的化妝品法規接連落地實施,迎來“法規元年”,監管力度更是空前加強,行業朝著更規范、更健康、更有序的高質量發展方向迭代升級。近期,國家藥監局發布關于開展化妝品“線上凈網線下清源”專項行動的通知,其中一項就是重點清理整治標簽違法宣稱的化妝品,對標簽存在虛假或者引人誤解的內容,明示或者暗示具有醫療作用,違法宣稱藥妝、干細胞、刷酸、醫學護膚品等的化妝品進行清理整治。 化妝品法規的完善,監管力度的加大,無疑令敷爾佳、創爾生物這樣的企業合法合規成本進一步上升,也極大地提高后晉者進入這一領域的門檻。 不過,真正的門檻和護城河還在于研發。 根據財務數據,2018年至2020年上半年,創爾生物的研發費用分別為1100萬元、1421萬元、675萬元,占營業收入的比為5.13%、4.7%、5.16%。 2018至2020年,敷爾佳的研發投入分別為30.78萬元、60.39萬元和147.97萬元,占營業收入的比例分別為0.08%、0.04%和0.09%。截至2020年6月30日,創爾生物共擁有51名研發人員,占員工總數的15.74%。截至2021年3月31日,敷爾佳共擁有員工291人,其中研發人員2人,占員工總數的0.69%。 敷爾佳如此“研發”,令人嘆為觀止。很明顯,在研發方面,敷爾佳“掉隊”了。這是敷爾佳的隱憂所在,也是為外界所詬病的地方。 除創爾生物、敷爾佳外,在醫用敷料領域,正在籌備上市的還有巨子生物。據全景網報道,2020年5月,巨子生物上市協調會在深交所陜西服務基地成功召開。據悉,巨子生物在皮膚醫學領域擁有可麗金、可復美、可愈等系列產品。 這兩年來,功能功效化妝品賽道如火如荼,可以想見的是,在此賽道的加持下,天然帶有功能功效特質的醫用敷料領域,仍然是一片藍海。 |
|
來自: 新用戶9576lp0N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