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人的印象中,抑郁癥是一個“心病”,需要通過“心藥”來治療,而抗抑郁的藥物會讓人變傻、變呆,產生依賴性,從而拒絕使用抗抑郁藥物。但華子說,實際上并不是這樣,抑郁癥雖然是種“心病”,需要“心藥”進行治療,但藥物可以快速緩解抑郁癥狀,是非常好的輔助治療手段。 一、抑郁情緒與抑郁癥抑郁癥是一種精神疾病,主要表現為顯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其實很多人在生活、學習或是工作中遇到不順心的事時,都會出現心境低落。但短期的心境低落不是抑郁癥,只能稱為抑郁情緒。 抑郁情緒是正常的,所有人都會遇到這種情況,可以通過自我調節恢復。但如果心境低落的情況持續2周以上,持續數月甚至數年,無法自我調節恢復,就是抑郁癥了,會出現思維能力下降、失眠、早醒、食欲不振、拒絕社交等癥狀,對生活造成嚴重影響,甚至會出現自殺的觀念或行為。 二、我們為什么會患有抑郁癥抑郁癥的發作有多種因素,抑郁癥不是遺傳病,但有遺傳傾向,如果父母有人患抑郁癥,那么子女患病的可能性會增大很多。自己本身的性格是非常重要的因素,如果容易悲觀、缺乏自信、對生活要求過于完美的人,會因為無法控制生活中的細節而發生抑郁癥。 患有慢性疾病、強迫癥的人也有可能發生抑郁癥。還有環境因素也是誘發抑郁癥的常見原因,比如說長期處于暴力、貧窮之中,或是周圍的人忽視自己,缺乏認同感,都可能誘發抑郁癥。 三、不需拒絕抗抑郁藥物治療抑郁癥的發生,與大腦神經生物學因素相關,主要是各種原因導致的大腦中5羥色胺(5-HT)、去甲腎上腺素(NE)、以及多巴胺(DA)等神經遞質分泌不足。 如果缺乏5-HT,就會出現抑郁、焦慮、恐懼、強迫行為和多疑;缺乏NE,會表現為動力減少、興趣減少、情緒淡漠;缺乏DA,會失去快樂感受,會覺得生活沒有意義,可能會導致自殺、自殘的行為。 所以在治療抑郁癥時,可以使用藥物升高神經遞質水平,快速緩解癥狀。 四、抗抑郁藥物不會讓人變傻有患抑郁癥的朋友跟華子說,在吃了抗抑郁癥藥物之后,就感覺自己變得呆呆的,有點傻,還擔心用藥多了會有依賴性。 華子告訴她,這可能是藥物的副作用,因為藥物會使大腦放松、沖動減少,所以在用藥初期可能會出現嗜睡、情緒波動減緩等不良反應,給人一種“自己變呆了”的錯覺。但隨著治療的持續,這種狀態就會減輕,并不會讓人變傻。 而且抗抑郁藥物沒有成癮性,不會造成藥物依賴,但抗抑郁治療通常需要持續較長的時間,平均治療時間都在2年左右。 五、常用的抗抑郁藥物有哪些1、5羥色胺再攝取抑制劑(SSRIs):常用藥物有舍曲林、氟西汀、帕羅西汀、氟伏沙明、西酞普蘭等??梢砸种粕窠浤┥覍?-HT的再攝取,提高神經間隙中5-HT的濃度,改善抑郁癥狀。SSRIs類藥物耐受性較好,不良反應少,是目前最常用的一線抗抑郁藥物。 2、5羥色胺與去甲腎上腺素再攝取抑制劑:常用藥物有文拉法辛、度洛西汀、米氮平等??梢酝瑫r提升5-HT與NE水平,提升交感神經活性,增進食欲。適用于廣泛性焦慮、創傷后應激障礙,并且食欲變差的患者。 3、去甲腎上腺素與多巴胺再攝取抑制劑:常用藥物為安非他酮,可以提高NE與DA水平。適用于雙相抑郁患者,會導致體重下降和改善性功能。如果患者食欲很差,伴有飲食障礙,則不適用于此藥。 4、5羥色胺平衡藥:常用藥物為曲唑酮,可以提升5-HT的水平,并且輕微提升HE水平。在抗抑郁、焦慮時,會產生嗜睡的副作用,所以適用于伴有睡眠障礙的抑郁癥患者,但對男性患者可能會造成性功能異常。 5、褪黑素受體激素劑:此類藥物有阿戈美拉汀,可以激動褪黑素受體(MT1、MT2),并可以拮抗5-HT2c受體。在抗抑郁的同時,還可以糾正生活節律,改善睡眠情況。 6、抗抑郁新藥氫溴酸伏硫西汀,作用機制尚不完全明確,對包括5-HT在內的多種神經遞質都可以產生調節作用,在發揮抗抑郁作用的同時,沒有顯著的影響性功能、失眠或嗜睡、增加體重等不良反應,缺點是價格昂貴。 7、傳統的三環類、四環類抗抑郁藥物,以及單胺氧化酶抑制劑:如丙咪嗪、阿米替林、米安色林、嗎氯貝胺等藥物,但傳統藥物的選擇性差,不良反應多,與食物及其他藥物之類不良反應多,現在已不常用。如果應用單胺氧化酶抑制劑后,換用其他抗抑郁藥物,需要間隔5周以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