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宗元,字子厚,唐宋八大家之一,唐代文學家、哲學家、散文家和思想家。世稱"柳河東"、"河東先生",因為曾經當過柳州刺史,又稱"柳柳州"。
在柳宗元為數不多的山水詩中,純粹描摹山水強半,而借用山水來刻畫人物形象的卻極少。然而盡管量少,卻是柳州詩歌中極具代表性的作品。引人注目的莫過于漁翁這一形象,這在柳州山水詩《江雪》、《漁翁》中可以體現出來。然而二者又有所不同。
《江雪》中所塑造的是在冰天雪地中孤獨垂釣的漁翁,而《漁翁》當中所塑造的盡管也是徜徉山水間的一漁翁,但心境卻與前者有所不同。《江雪》是"清極,峭極,傲然獨往"中體現"天懷之淡定,風趣之靜峭";而《漁翁》則是獨與天地精神相往來的一過客。二者的相似點在于,通過刻畫了典型環境中的典型形象,表現了詩人的倔強向上,不屈不饒,積極的入世觀。
《江雪》中那"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的與世隔絕的惡劣環境,和在這般凜冽的環境下猶然垂釣的漁翁,其旨意不言而喻。與張志和《漁歌子》中所描繪的漁翁又不可同日而語:"人性有隔也哉。殆天所賦,不可及也已。"柳宗元自被貶至永州,寫下了大量的游記和詩文,著名的《永州八記》以及《江雪》、《漁翁》都在這一時期寫就,可以說,永州時期是其創作的高峰期。
這一時期的柳宗元,放情于山水之際,企圖以山水來驅散內心的郁郁不得志。他在詩文中,曾多次言及他被貶后沉重壓抑的心緒,如在《與楊誨之第二書》中,他寫道∶"至永州七年矣,蚤夜惶惶",在《始得西山宴游記》中,柳宗元表露得更明白∶"自余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其隟也,則施施而行,漫漫而游",可
見他并非以一顆平靜恬淡的心徜徉于山水之間,而是強求寬解,以圖尋得慰藉,甚至他在貶謫期間所寫下的佛理詩,亦不過是排遣心境的一種方式而已。"雖萬受擯棄,不更乎其內",故通過漁翁形象來闡釋其內心世界,則顯得必不可少。山水作為一種心靈的媒介,漁翁作為詩人的代言人,二者在相互作用,相互觀照,詩人透過山水來言說其心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