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沒有看錯,我也沒有寫錯,就是「情圣」杜甫!而且,這也不是我說的,這是梁啟超說的。 杜甫 我們都知道,杜甫是「詩圣」,杜甫的詩被稱為「詩史」。在我們的印象里,杜甫永遠是一副苦著臉、憂國憂民的形象。這樣的杜甫,梁啟超為什么說他是「情圣」呢? 梁任公的理由是這樣的:“因為他(杜甫)的情感的內容,是極豐富的,極真實的,極深刻的。他表情的方法又極熟練,能鞭辟到最深處,能將他全部完全反映不走樣子,能象電氣一般,一振一蕩的打到別人的心弦上,中國文學界寫情圣手,沒有人比得上他,所以我叫他做情圣。” 由此可以看出,梁啟超所說的“情”,包括對國家的情(“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對百姓的情(“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對友人的情(“世人皆欲殺,吾意獨憐才”)、對自然的情(“蕩胸生層云,決眥入歸鳥”),當然也包括對家人的情。 梁啟超 其實,僅就杜甫對待他妻子的感情,也可以稱得上是「情圣」了。國學大師陳寅恪曾經對沈復的《浮生六記》大加贊賞,因為“吾國文學,自來以禮法顧忌之故,不敢多言男女間關系,而于正式男女關系如夫婦者,尤少涉及。蓋閨房燕昵之情意,家庭米鹽之瑣屑,大抵不列于篇章,惟以籠統之詞,概括言之而已。”所以,沈復在《浮生六記》中專門寫了《閨房記樂》,實在難能可貴。 《浮生六記》 但是,杜甫寫他的妻子,卻比沈復早了一千多年。 杜甫屬于晚婚族,30歲才成親,妻子是弘農縣司農少卿(主管農業和財政的副部長)楊怡之女。杜甫比楊氏大12歲,不過兩人的感情很好,杜甫多次在詩中寫到妻子。但是,杜甫似乎沒有浪漫的覺悟,從來不會說什么甜言蜜語。他在詩中提到妻子時,經常就是兩個字——老妻。比如下面這些:
想必楊氏初次看到“老妻”這兩個字時,心里是不會太開心的。但時間一長,她也就習慣了:沒辦法,老杜就是這么個不解風情的人。但就是這個不解風情的老杜,卻一生不納妾,不狎妓,只和楊氏一個人不離不棄,廝守到老。 天寶十五年(756年)七月,杜甫離開家人,只身前往靈武投奔肅宗,想為國效力。不料在途中,他被安史叛軍所俘,押回長安。八月,被禁長安的杜甫,看著月亮,想起了自己的“老妻”和兒女,于是寫了一首詩,狠狠地傾訴了自己的思念之情:
看吧,不解風情的老杜,其實柔情起來還是很讓人淚目的。兩年后,杜甫冒險逃出了長安,兜兜轉轉回到了妻兒所在的鄜州羌村,寫下了《羌村三首》。
妻子和孩子們沒想到杜甫還活著,愣是過了好一會兒才想起來擦眼淚。夜已經很深了,老夫妻倆還不愿睡去,秉燭相對而坐,怎么也看不夠對方,那一刻仿佛是在夢中一樣,簡直不敢相信這都是真的。夫妻間的患難真情都在詩里面了。 說實話,歷代文人中,寫妻子的詩文不是沒有,但大多數都是悼亡詩(文)。妻子在世時就把她寫入詩文的,并不多。所以,杜甫就算不是唯一一個在詩里寫到妻子的唐詩人,也肯定是寫得最多的那一個。 在男權至上的封建社會里,這的確是非常難得的。杜甫不愧是「情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