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毓深 長春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腦病中心康復物理治療師孫毓深,做客吉林新聞綜合廣播“12320健康熱線”欄目,專題講解“腦卒中患者長期臥床的并發癥危害及預防措施”。 長期臥床的患者容易出現各種并發癥,因此,對長期臥床病人進行系統的護理,可及時發現病情的變化,預防或減輕并發癥的發生,促進疾病的康復。 01 呼吸系統并發癥 墜積性肺炎是由于多種原因導致的患者長期臥床而形成的常見呼吸道并發癥,尤其是老年患者,長期臥床,各器官系統功能衰退,咳嗽反射減弱,痰多不易咳出,痰液隨重力流向中小氣管,淤積在肺底,成為細菌的培養基,引發墜積性肺炎。 常見臨床表現包括發熱、咳嗽、咳痰,或原有的呼吸道癥狀加重,并出現膿性痰或血性痰,伴或不伴胸痛。應指導患者做深呼吸,主動咳嗽,同時輕拍背部促進痰液排出,取側臥位或坐位,將兩手手指并攏,手背隆起,指關節微曲,在患者呼氣時在肺段相應的胸壁部位進行有節奏的叩擊。叩背時機為餐前30分鐘或餐后2小時。 注意避開肩胛部、脊柱、腎區等部位,應由外到內,從下到上的原則叩擊,每一肺葉叩擊1-3分鐘,每分鐘約120~180次。保持室內空氣新鮮,每天通風1~2次,每次15~30分鐘,通風時注意患者保暖。 02 骨骼和肌肉組織并發癥 由于長期臥床導致肌力、耐力減退,肌肉體積縮小、肌肉萎縮,容易發生骨折、關節僵硬、畸形、腰背疼痛等,應鼓勵患者每天定時、適度的做主動性和被動性的肢體活動。被動運動:病人不能進行主動運動時,進行床上被動操作的鍛煉 方法:各關節(上肢:肩、肘、腕、指各關節)各方向(前、后、左、右、上、下)活動順序有大關節至小關節;運動幅度(屈、伸、旋)從小到大,時間,各關節方向運動3~5遍,每日1~2次,速度宜緩慢,手法輕柔,循序漸進同時配合按摩。 主動運動:在病情允許的情況下,對不限制運動的部位要保持活動,進行鍛煉。因活動可促進血液循環,是保持關節軟骨面生理功能的基本因素,是預防關節面發生退行性變的有效方法。 運動內容:上、下肢各關節;按照生理活動范圍,鼓勵病人積極活動,做床上操,手關節;用力握拳和充分伸展手指,足關節,踝用力背屈,足趾伸展活動。并經常保持手的精細動作和訓練,如書寫,用筷子進餐等動作。 03 血管系統并發癥 主要為靜脈血栓的形成。長期臥床,由于靜脈血液回流減慢,血液粘滯度增加,易發生靜脈血栓,尤以雙下肢多見,一般無明顯臨床癥狀,容易被忽視。對于有癥狀的患者,主要表現為患肢腫脹、疼痛,部分患者還會出現患肢皮溫升高、皮膚顏色改變等,同時可能伴有體溫升高、脈率增快、白細胞計數增多等全身反應。 預防措施包括每天按摩下肢肌肉,活動關節,以促進血液循環,鼓勵并協助患者在床上做主動或被動的肢體伸屈活動,如膝、踝、及趾關節的伸屈活動、舉腿活動。 注意觀察下肢皮膚溫度、顏色,有無腫脹和疼痛,發現異常及時與醫生聯系采取治療措施。高度懷疑血栓者,應絕對臥床休息,肢體抬高心臟平面以上,避免大幅度活動、劇烈咳嗽和用力排便,以防止栓子脫落而引起肺栓塞。 04 對皮膚的影響 長期臥床使身體的局部組織受壓,導致組織缺血、缺氧,易發生壓瘡,故應加強皮膚護理。必要時使用氣墊床,以解除局部壓力,改善血液循環。 預防措施即做到 “六勤”,“勤觀察、勤翻身、勤按摩、勤擦洗、勤整理、勤更換”。每2-3小時為患者翻身叩背一次,并觀察皮膚情況。保持皮膚清潔,每日用溫水為患者擦洗皮膚1-2次,擦洗完后用按摩骨突出部位。 保持病床單位清潔,平整,干燥。及時處理大小便。在肌肉包裹較薄的骨隆突處墊以海綿墊、氣圈或褥瘡墊。保持患者床鋪清潔、平整、無碎屑,以避免皮膚與碎屑及床單皺褶產生摩擦等。破潰或發紅的皮膚可用防褥瘡貼。 05 泌尿系統并發癥 長期臥床的患者可能導致排尿困難、尿潴留、泌尿系感染等。應保證患者每天有足夠的攝入量,每晚用溫水擦洗會陰部,保持會陰部的清潔,動作輕柔,勿擦傷皮膚。經常變換體位,進行力所能及的主、被動鍛煉,以預防尿路結石的形成。 06 消化系統并發癥 由于缺少活動,使腸蠕動減弱,容易引起腸脹氣、食欲缺乏、便秘等,應做到飲食規律、少食多餐,應給予營養豐富易消化的飲食,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養成定時排便的習慣,注意觀察記錄大便的顏色、性質、量??砂茨Ω共?~3次/日,以臍為中心,順時針環繞按摩,促進腸蠕動,幫助消化,防止便秘,必要時可以使用緩瀉劑。 07 對心理方面的影響 長期臥床,會給患者帶來一些心理方面的問題?;颊咄菀壮霈F焦慮、恐懼、抑郁、失眠、自尊改變、憤怒、挫折感等。應加強患者的心理疏導和精神安慰,可聽輕音樂、做游戲、放松訓練等,以分散注意力。鼓勵患者獨立完成自理(力所能及的范圍內),以增加患者的自我價值感,但當患者不能完成時則給予輔助,增強患者戰勝疾病的信心。 來源: 吉林12320 |
|
來自: timtxu > 《健康、原始點醫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