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最近,一篇來自清華大學樹洞的文章,在朋友圈熱傳。 一位曾經領取國家助學金的同學,在樹洞里分享自己一路走來的經歷,令看客們動容。我來自單親家庭,家里是困難戶。從我上大學起,家里就拿不出一分錢了,5000元的學費,750的住宿費,這些在7年前,我剛上大學的時候,都是天文數字。 他在開頭,交代了7年前自己上大學時,拮據的經濟狀況。 因為真的沒有什么多余的錢,所以每一分都要花在刀刃上。 往返學校與家鄉的列車,都是坐最節省的一趟學生票70的硬座列車,四年時間所有火車票錢加起來,都沒有北京往返上海一趟的高鐵價格高。 大學入學前,他還仔細給自己算了一筆賬: 高考省前十名,有5000元的新生二等獎學金,同時還有5000元的助學金; 每一年從學院不同名義的企業類型的獎學金中獲得一種,大約是3000元; 這是他一年里可以花的錢的全部。 扣除6500元的學雜費,恰好剩下一半。 他給自己規定,生活費用花一半共計3200元,剩余的一半用來買必須要有的電子設備。 3200元平分8個月,因此他從大一入學時就清楚,自己一個月就只能花400元,每天平均10元的伙食費。 每天都吃著差不多的便宜飯菜,但他依然也會讓自己吃飽。 偶爾他也會給自己改善下伙食:一份4塊錢的糖醋肉。 看到軍訓大家都買冰冰的西瓜和飲料解渴,他也不免咽咽口水。然后默默喝自己水瓶里裝的水,告訴自己:“心靜自然涼。” 就這樣,他把自己每個月的伙食費控制在了300以內,還能剩下100元錢可以利用。 這100元里,他花10元理發、10元用在洗澡用水、還有20元的話費。 這樣還剩下60塊錢可以自由支配,4個月加起來就是240元。 4個月間,要花在洗漱等用品上的錢上約50元,花在書本上大約50元。 最后還剩下的100多元,就是他4個月間應急的錢。 大一大二這兩年,他就是這么過來的。 他回憶,那兩年拿到補助金,內心都很激動,“我想只有窮過的人才清楚吧,雪中送炭遠勝于錦上添花。” 他有遺憾,因為拮據的生活,他沒有參加大概人均150元的班級第一次出游。所以,我們班級的紀念冊里,第一次出游的照片沒有我,這是我本科四年最大的遺憾。 他會在教學樓裝免費的水,用免費的電腦,覺得自己占用了很多社會資源。 他很感恩學校,也很感恩那些資助過他的企業家們。在我剛入學的時候,收到了一輛愛心自行車,還有一部ZTE的手機,那也是我第一部智能手機。這些都是我占用了學校的資源,我很感激。 因此,他每年都會認真書寫給企業家、基金會的感謝信。通常都是洋洋灑灑三五千字,總結一年的情況,并講述自己未來的計劃。 02 到了大三,他開始兼職家教賺錢。 一個小時一百元,他需要騎6公里的自行車去學生家中。 從那時開始,他每個月的生活費就增加了2000~3000元。 吃飯終于可以要兩個菜了,晚飯也可以正常吃,在吃喝上已經和大家沒有本質區別,但還是沒有多余的錢可以下館子。 因為他需要電腦,也需要更換從家里帶來又穿了兩年的衣服。 3年間,他把所有需要錢的地方都處理好了,到了大四,他沒有額外的錢需要花。 他順利保研,這一年除了畢業論文,他把主要精力都放到賺錢上,把賺的每一筆錢都存起來。 就這樣,他把研究生的學費攢出來了,作為班長的他,還花了2000元請班級同學吃了一頓散伙飯。 03 2019年,研究生生活開始,他沒有再申請助學金,并且還開始每個學期拿出3200元,用自己的錢資助了四個家鄉的貧困孩童。 他感恩那些幫助過他的人,所以他也想成為這樣的人,去照亮另一些需要幫助的人。 開頭,他寫到自己寫這篇自白的契機:在樹洞里,我看到了一些領國家助學金的同學大手大腳,也看到了一些同學好像并不困難,我更看到了許多拿了學校的獎勵,可是連寫感謝信都不愿意寫,覺得很麻煩的同學。我想把我的故事講給你們聽。 在網絡上,我們看到不少同學,拿著助學金買最新型的手機、昂貴的數碼產品。 他們可能認為,沒有余錢買這些東西就是他們的困難之處,但卻沒有想到,還有一些人,如果沒有這筆資助,可能連溫飽都保證不了。 筆者的自白里,曾提到自己在大三開始做家教時,告知了他的資助者,他詢問自己是否還有資格再領這筆錢,雖然自己很需要。 他并沒有覺得領這筆錢是理所當然,因為這樣的責任感,他也讓這樣的資助變得更加有價值、有意義。 正如讓他安心讀書的80多歲的資助者郭女士,親筆回信中說的一樣,她的錢現在就是個數字,相比于資助別人,筆者這個有心的孩子讓她看到了希望。 清華大學的校訓是自強不息,厚德載物。 筆者認為,后面的厚德載物這四個字,代表著“我們所得到的一切,應該有相應的德行去支撐。” 他感恩所有在求學期間幫助過他的人,他認為接受了這一切的幫助,自己就該做出相應的回報,也去幫助更多像他一樣的孩子,這才是該有的德行。 看了這篇長長的自述,不少人感嘆,這才是“清華學子該有的模樣”。 更難得的是,文章里沒有賣慘、也沒有訴苦,筆者用最樸實的語言,講述了他的大學生活,讓大家看到,在苦難中熠熠生輝的韌勁。 04 人們都說,在真實的故事里,世界是不公平的。 有人辛辛苦苦復習了一個月,卻比不過有些人只看了三天書,正好押到原題; 有人每天都要為三餐發愁,而有些人卻能生下來就錦衣玉食; 同樣是創業,有人迫于沒有資金而暫且擱置,有人卻因為家族的支持而把事業越做越大?…… 這個世界上,就是有人不僅比你美貌英俊,還比你有才華財富、地位成就。 多年前,天涯上有一篇題為《我奮斗了18年才和你坐在一起喝咖啡》的文章。 一個農家子弟經過18年的奮斗,才取得和大城市里的同齡人差不多的生活,一杯星巴克,是十八年的努力奮斗。 這是最典型的農村平民子弟奮斗歷程的寫照,有時候,同樣的努力未必會有一樣的效果,就像文中的作者花了18年才過上城里同齡人所認為的再尋常不過的生活。 但怨天尤人是起不到任何作用的。 當你真正站在不公平的天平上,你會發現,如果你抱怨、憤怒到瘋狂跺腳,天平就會越來越傾斜;如果你躺平,那天平的傾斜也并不會有變化。 這個世界就是不公平的,這個道理必須徹徹底底地領悟,并且坦然接受它,然后收起抱怨,把注意力放在自己可以改變的事情上。 樹洞里的清華學長,努力學習、自強不息,一步步走來,用七年光陰改變了自己的生活。 許許多多像這位清華學長一樣的人向我們證明,即使身處逆境,我們仍然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創造美好的明天。 正如《超級演說家》冠軍、北大才女劉媛媛所說: “那些勤奮努力,不屈服于命運的人,你就是給他一個路邊攤,他也能開成全國的連鎖店。” 這個世界并不公平,但認命也是這個世界最大的謊言,即使世界不公平,它依然承認你不屈服的努力。 |
|